中方態度鮮明:發達國家有義務提供資金
隨著哥本哈根氣候變化談判大會會場上,美國代表一再尖銳回應中方表態、拒絕向中國提供氣候援助資金,而中國代表連續對美國進行點名批評、要求美方進行“深刻反省”,中美哥本哈根交鋒進一步升級。
正在出席哥本哈根大會的中國外交部氣候談判特別代表于慶泰昨日在中國新聞與交流中心舉行中外記者會時表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是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法律文件,明確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承擔“共同而有區別責任”的原則,規定了發達國家在率先減排、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法律義務。維護上述文件制定的基本原則,確保文件的全面有效實施是此次大會的使命。
于慶泰強調,發達國家應認真反思其歷史責任,真正拿出行動意愿與誠意,“言必信、行必果”,切實履行有關承諾,這不是“福利工作”而是“法律義務”。
也是在昨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資金問題是決定哥本哈根會議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是發達國家不可推卸的法律義務,《京都議定書》不應放棄。
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則表示,溫家寶總理將出席哥本哈根大會,進一步彰顯中國政府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姿態,中方認為哥本哈根大會的目標重點是就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做出明確安排。
哥本哈根大會自7日開幕以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已出現明顯分歧。其中美國代表發表了措辭尖銳的聲明,稱“美國不會向中國提供氣候援助”,不會為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在歷史上的排放進行賠償,也不會加入《京都議定書》或以其他名字命名的類似協議。而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則指出發達國家若干年來只開空頭支票:“已經談判了這么多年,公約里要求你要出資金跟技術,到現在為止,資金沒有落實,技術沒有落實,你有什么資格來跟我提,讓我做得更多呢?”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氣候談判中方首席談判代表蘇偉表示:“發達國家承諾給發展中國家的氣候援助資金簡直是杯水車薪。發展中國家本來對大會滿懷希望,但發達國家卻只愿意提供最多100億美元資金,這筆錢分到每個發展中國家人民頭上還不到兩美元。在丹麥,兩美元連杯咖啡都買不起。”
就在氣候大會進行期間,英國媒體曝光了一份令許多發展中國家震驚和氣憤的歐美“氣候密約”。這份被稱為“丹麥草案”的文件出自英、美、丹麥等國人士之手,主旨是試圖背著發展中國家強行通過有利于發達國家的協議。
據稱,“丹麥草案”其實是發達國家意愿的一個框架,將在第二周強迫其他國家接受,文本中部分關鍵數據則要等待這些發達國家的領導人最終去填。
對這種做法,發展中國家表達了強烈不滿。“77國集團”氣候峰會代表盧蒙巴·迪亞平抨擊該草案對峰會成功“構成威脅”,“是不可接受的”。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在新德里向記者表示,“如果‘丹麥草案’存在任何暗示,對我們來說必定行不通”,他還表示,印度和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有著同樣的擔憂,面臨同樣的挑戰,包括來自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壓力。
由于“丹麥草案”引發了巨大爭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德博埃爾昨日特別發表聲明澄清,稱任何正式的協議草案必須走聯合國會議的正式渠道,即經由大會主席向各代表團散發。
此外,有媒體報道,由于哥本哈根會議組織方的技術問題,解振華三日來多次被拒絕進入大會會場。中國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9日在全體會議上強烈譴責這一事件說,“昨天,我很不高興。今天,我極度不高興,為什么?我們的官員被阻止進入會議地點”。對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布爾已表示歉意,并承諾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