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諾貝爾經濟學獎再次青睞新制度經濟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 00:21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桂冠首次加冕女性

  作者 王光平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12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和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以表彰他們在經濟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聲明說:奧斯特羅姆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共資源管理上的分析”獲獎,威廉姆森則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獲獎。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是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威廉姆森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他是繼羅納德·科斯、道格拉斯·諾斯之后,又一位獲得該項殊榮的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

  威廉姆森: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

  “新制度經濟學”一詞,來自于奧利弗·威廉姆森1975年的著作,也被叫做“數理制度經濟學”、“理論制度經濟學”、“現代制度經濟學”或“新型制度經濟學”,其主要目的在于和凡勃倫、康芒斯、米切爾等人的“老”制度經濟學劃清界限。

  奧利弗·威廉姆森被譽為重新發現“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傳功勞,才使科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并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平新喬指出,威廉姆森系統地推廣了科斯定理,“科斯的理論如果不好好宣傳就被埋沒了,是威廉姆森大聲疾呼大家來討論這個理論,并把它系統地體現出來了。”

  所謂新制度經濟學,已完全不同于傳統的以凡勃倫、康芒斯、加爾布雷斯等人為代表的制度經濟學。它是以主流經濟學的方法分析研究制度,因此成為能被當代主流經濟學派所接納的新領域。此分支的啟蒙者科斯榮獲199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此后,道格拉斯·諾思也于1993年戴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

  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蘇必利爾鎮。1960年獲得了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63年,他獲得了卡內基—德梅隆大學經濟學哲學博士學位。

  在獲得博士學位后,威廉姆森先后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從事工業組織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之后,1966年9月他前往華盛頓,擔任美國反壟斷部長的特別助理。這一工作使他有充分的機會經手了一系列重要的反壟斷案例,也深入地了解企業兼并中會發生的種種問題。這些經驗對他今后形成自己的學術思想必不可少。

  與另一位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科斯不同的是,威廉姆森著述頗豐。“威廉姆森與科斯的風格幾乎完全相反!鼻迦A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這樣評價,科斯的代表作只有兩篇著名的論文,而威廉姆森的著述很多,涉及的范圍也很廣泛。

  威廉姆森早期的研究領域是工業組織和價格應用理論。比如,他的第一篇論文《管理權限和企業行為》(1963),他的第一本專著《自由支配行為的經濟學:廠商理論中的管理目標》(1964),都是關于工業組織的。1970年,當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時,需要他開設一門組織理論的課程,這成了他轉向交易費用經濟學研究的直接契機。

  在關于市場失效的分析方面,威廉姆森的重要貢獻是具體分析了在什么情況下會使市場交易成本提高到使它失效的程度。他指出,機會主義行為、不確定性、小數目條件、專用性資產四個因素是市場交易中會互相影響并表現為大幅度提高綜合性的市場交易費用。對于復雜的、因而是市場交易成本很高的資源配置過程,就可能不應由市場機制來運行,而通過企業之間的合并,把原來的市場交易轉變為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過程,即所謂“內在化”,從而能夠實現降低費用的目的。不能一般地、籠統地評價市場交易成本的高低,而要依據具體的交易對象和交易過程特點,分析它的交易費用的高低,從而得知這個過程是適合還是不適合采用市場機制。

  關于企業組織有效的分析方面,威廉姆森認為,內部組織值得作為市場替代的廠商的主要特征,可表現為三種類型:激勵、控制和所謂“內在結構的優勢”。這三種有利因素的綜合作用,是使企業組織內部的資源配置方式有利于市場機制的原因。內部運作費用在不同的企業及其不同發展階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企業內部的管理方式,在泰羅勒制為代表的管理思想階段,激勵、控制的手段對市場的優越性是有限的,經過霍桑試驗的沖擊,行為主義管理思想的出現并發展到當代管理思想,使激勵和控制日益多樣化,而且,更多地放棄了以金錢來表達的“胡蘿卜加大棒”式的激勵和控制,才使內部組織的優勢日益明顯。而新技術的使用,比如信息管理的電腦化,也是使內部組織優勢上升的一個條件等等。

  奧斯特羅姆:首位女性獲獎者

  奧斯特羅姆嚴格說應該是一位政治經濟學家,而此次并不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次授予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1986年,詹姆斯·布坎南就因在公共選擇理論研究中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我國多位經濟學家對其并不熟悉,但對于研究公共政策領域的學者來說,奧斯特羅姆顯然并不陌生。

  奧斯特羅姆被中國學術界所熟悉,是其著名的公共政策著作《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該書的中譯本于2000年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書中針對“公地悲劇”、“囚徒理論”和“集體行動邏輯”等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和探討,同時從小規模公共資源問題入手,開發了自主組織和治理公共事務的創新制度理論,為面臨“公地選擇悲劇”的人們開辟了新的途徑,為避免公共事務退化、保護公共事務、可持續利用公共事務從而增進人類的集體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礎。

  身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奧斯特羅姆,現任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她曾經擔任美國政治學協會主席、美國公共選擇學會主席、公有產權研究協會主席等學術職務。奧斯特羅姆曾在2005年獲美國生態學會頒發的可持續科學獎金,2006年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對人類有杰出貢獻的榮譽博士。

  她和她的丈夫所建立的多中心研究網絡(polycentricicircles)已經遍及世界各國,他們建立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在國際政治學界、行政學界以及經濟學界都有重要的影響。制度分析與發展(IAD)框架、多中心治理、復合共和制政治理論、民主制行政理論以及公池類資源的自主治理理論,都是其重要的學術貢獻。

  奧斯特羅姆十分重視中國學者的研究及其發展。目前,每年都有2-3名中國學者和學生到其創辦的研究所系統學習其宏觀和微觀的研究理論和方法,為期一年,為中國學者的職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她曾先后于1997、2007、2009年三次訪問中國。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厄奎斯特在宣布了獲獎者名單后撥通了奧斯特羅姆的電話向她表示祝賀。奧斯特羅姆向在場媒體表示,能獲得諾貝爾獎她感到很吃驚,也深感榮幸。她說,自己并不打算將獎金用于自身,在美國和中國等國家有很多優秀的學者與研究人員,如果有可能的話,她希望把獎金用在支持這些國家的經濟學研究工作方面。

  ■ 觀察

  東方不亮西方亮

  經濟學獎“美國獨大”的背后 

  □本報記者 楊博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每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謎底揭曉,大都給人這樣的感覺,今年也不例外。

  而幾乎沒有意外的是,大獎的光環所籠罩的多半是美國學者的身影。

  從1969年首次頒獎開始,諾貝爾經濟學獎至今已頒發了整整四十一屆,總計64人獲獎。有意思的是,其中有44人來自美國,超過50人得獎時正在美國工作。41次頒獎中,僅有7次未出現美國人的身影。

  占世界人口總數不到5%的美國人,卻將超過八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收入囊中,這種“一家獨大”的現象不禁令人感慨,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諾獎連年上演“美國秀”呢?

  若將經濟學界普遍認可的要素歸結起來,大致可包括以下三點:研究方法先進、客觀條件優越、多樣化的創造精神。

  在美國,經濟學領域的細化程度幾乎超過了任何其他國家,其計量化的研究方法也保持著世界領先的地位。從一般的經濟理論、經濟史研究到復雜的數理模型,從工業、農業的行業周期和政策探討到城市與環境保護、教育、家庭乃至犯罪等非經濟性領域內容,美國學者的研究視角幾乎遍及社會生活中各個細微領域,而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也都是首先在美國誕生并得到發展的。

  美國較為優越的科研條件和開放的討論氛圍為眾多諾獎得主的誕生提供了土壤。在美國,專攻經濟學的人數比任何國家都多,他們可以在各種交流平臺上相互進行批評或評論。不僅如此,在美國從事經濟學研究能夠獲得豐厚的科研經費,同時研究成果可以獲得相應的名譽和獎金,這都是其他國家所不及的。

  更重要的是,豐富多樣的創新精神在美國得到最大限度的鼓勵。作為全球私立大學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學府為經濟學家們提供了寬松環境,它們鼓勵創新,創造條件使人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了研究人員自由與獨立思考的熱情,其結果便是,美國經濟學領域的科研成果始終走在全球前沿。

  當然,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的“霸主”地位也被認為是為其獨占諾貝爾經濟學獎鰲頭的重要因素。而在當前這一特殊時期,誕生如此多頂級經濟學家的美國大陸,卻陷入了巨大的金融危機難以自拔,又難免讓人覺得滑稽。

  近年來,不斷有觀點懷疑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的公平公正性,認為評審委員會對美國人情有獨鐘。歷史數據或許可以給出回應:在所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只有兩人來自發展中國家,而且這兩人當時還分別在美國和英國工作;只有3名獲獎人關注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盡管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3/4;僅在1998年,印度人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憑借對福利經濟學重大問題的貢獻而摘得了當年的桂冠……

  形容諾貝爾經濟學獎“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歸屬并不為過。但必須看到,諾獎歸屬的地域之別,絕不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經濟規模、政治地位的差距,更多的還在于基本研究內容、研究思想、研究成果上的差異。在經濟高速增長,國力不斷增強的條件下,中國人對諾獎的期盼與日俱增,但光有想法不行,現在要做的,更多的應是將目光投向自身,切切實實地考察中國學者與獲獎學者的差距究竟有多少,然后放馬前行。如此,或許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將來,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舞臺上,也能上演亮麗的“中國秀”。

  ■ 新聞鏈接

  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流程

  諾貝爾經濟學獎,全稱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該獎項并不在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大獎勵領域之列,而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增設并于次年首度頒發的。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標準與其它獎項是相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頒發給單個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關人員在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新經濟分析方法等領域所作的貢獻。

  今年的評選流程是這樣的:2008年9月,諾貝爾經濟學獎評獎委員會向提名人發送邀請函和提名表格,受到上述邀請的經濟學家在獲得提名權的同時,也獲得了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的資格,但其中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提名自己;

  2009年2月是提名者寄回提名表格的最后期限,隨后,諾貝爾經濟學獎評獎委員會將從被提名者當中選舉出250至350名初選者,該委員會由5名委員組成,但很長時間以來還包含了一些附屬人員,這些人員擁有與5位委員一樣的投票權;

  2009年3月至5月,由相應領域專家對初選者進行評估,隨后的6月至8月,諾貝爾經濟學獎評獎委員會確定最終候選人并撰寫候選人報告,最終候選人及其推薦信將于9月上報給瑞典皇家科學院;

  200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從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的候選人中選出本年度經濟學獎最終得主,而包括經濟學獎在內的各獎項頒獎典禮,將于諾貝爾誕辰日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目前,諾貝爾獎每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142萬美元)。(高健)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