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峰會當地時間24日晚在美國東北部“銹帶”工業重鎮匹茲堡拉開帷幕。會議為期兩天,將世人目光引向這座素以鋼鐵業聞名的城市。
關于峰會選址,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稱匹茲堡為經濟轉型“成功示范”,美國媒體隨即以“綠色”和“創新”等詞匯大加修飾。
然而,留意美國政府貿易政策走向,不難發現保護主義暗流涌動。籠罩匹茲堡的究竟是綠色光環還是一抹“保護色”?
聚焦“鋼城”
24日,匹茲堡寂靜,卻又喧囂。
一方面,街頭少有車流,不少商店選擇峰會期間停止營業。
正在張羅打烊的加拉迪干洗店負責人馬拉·馬丁科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這里就像一座鬼鎮。真不知道我們今天為什么要開張。”
另一方面,數以千計反資本主義示威者舉標語、喊口號,在向峰會會場戴維·勞倫斯會議中心進發途中與警方發生沖突。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或許從未這般受世人矚目。
當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今年5月宣布這次峰會選址匹茲堡時,美國媒體第一反應是啞然失笑。按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描述,“已經銹蝕的工業中心”匹茲堡似乎并非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恰當選擇。
針對外界質疑,奧巴馬9月8日聲稱,匹茲堡“已從一座鋼城轉型為匯集綠色技術、教育培訓和研發(等因素)的高技術創新中心”,這座城市“勇敢展示了如何在邁向21世紀經濟的過程中創造就業(機會)和(新興)產業”。
“匹茲堡將提供(展示)我們工作的美妙背景和強有力范例,”奧巴馬說。
這一官方說法出爐后,一些美國媒體以成功轉型描述匹茲堡今日風采。“當二十國集團領導人24日和25日匯聚這里時,他們看到一座復活的城市,”加利福尼亞州棕櫚泉電視臺25日報道。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晚間新聞女主播凱蒂·庫里克稱匹茲堡是“金融危機下經濟復蘇的潛在象征”。
“10年前,你若把‘時髦’與‘匹茲堡’放在同一個句子里,必會遭人嘲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喬丹·瓦林斯凱說,“如今不再是這樣。”
問題在于,美國擺脫金融危機、實現經濟復蘇除了倚賴自身創新,是否還得動用其他手段,甚或以損人利己為目的,以貿易保護主義為武器,以傷害他國經濟和貿易利益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