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年底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只有兩個多月之際,美國揮舞起了保護主義大棒,欲逼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在減排問題上讓步。據英國《金融時報》17日報道,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對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發出警告:如果它們不在國際減排措施上予以合作,就更有可能遭遇美國國會實施的保護主義舉措。
《金融時報》報道稱,斯特恩表示,即便像普遍預期的那樣,奧巴馬政府未能在今年12月哥本哈根政府間會議召開前,促使國會通過減排立法,美國的談判地位仍然會相當穩固。當被問及美國議員對將保護主義舉措寫入“限量及交易”法案施加的壓力時,斯特恩表示:“世界大國抗拒或不愿意采取舉措的意味越濃,國會朝這個方向施加的壓力就會越大。”
隨著12月的哥本哈根會議的臨近,歐美發達國家在氣候問題上對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施壓的力度似乎越來越大。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赫澤高本月9日稱,能否就氣候變化達成新的國際公約,取決于中國和印度減排承諾。不過,就在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對中印發表近乎威脅的言論時,世界銀行在15日發表的《世界發展報告》中稱,全球富國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大幅減排溫室氣體,否則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將不斷增加,并將由不成比例地落在貧困國家身上。報告稱,發展中國家將承擔因氣候變化遭受的75%到80%的損失,因而,曾經的二氧化碳最大排放國——富國為此買單也是在履行道德義務。
在減排問題上,歐美發達國家特別熱衷于玩“數字游戲”和“道德游戲”,即主動提出在具體的日期內定下具體的減排目標。有專家就分析稱,這種看似科學的、頗具道德感的做法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實際上是一個悖論,實際上既不科學也不道德。一方面,由于經濟結構的原因,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在實現減排目標上遠比中印這些仍處于工業化階段的國家輕松得多;另一方面,歐美國家玩“數字游戲”也很巧妙地回避了溫室氣體問題的歷史成因,它們只考慮二氧化碳的“增量問題”,而沒有考慮占目前二氧化碳總量大多數的“存量問題”。還有一點,在減排問題上,發達國家以領導者自居,對發展中國家在減排責任上具體化,但在清潔能源技術轉讓以及資金援助問題上卻相互推諉,全然沒了領導者的氣勢。(雷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