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際財經 > 力拓員工竊取中國機密被捕 > 正文
明明是一起普通的司法案件,在澳某些人眼中卻成了徹頭徹尾的“政治報復”
《世界新聞報》駐澳大利亞記者/陳霞楓
本月5日,澳大利亞力拓集團上海辦事處的4名員工因涉嫌為境外竊取、刺探中國國家機密而被中國國家安全機關依法拘留。被拘留的4人中包括辦事處的首席代表、澳大利亞籍中國男子胡士泰。一樁原本普通的司法案件,卻因為涉案公司的商界地位和被捕者的澳大利亞身份,被推到了兩國商貿往來的風口浪尖。
媒體炒作中國“報復論”
力拓作為重要的鐵礦石供應商,在中澳經濟關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一個月前,力拓公司放棄了與中國鋁業的股權合作,轉而與另一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聯合,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受挫。而眼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與力拓正在進行的鐵礦石價格談判,更是因為雙方在價格上不肯妥協而幾乎陷入僵局。
盡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經證實,胡士泰等人是通過商業賄賂等途徑為境外刺探、竊取中國國家秘密,但是,一些澳大利亞媒體卻在胡士泰被捕的時機上大做文章,認為中國政府是由于對此前力拓放棄中鋁的收購心存不滿,因而逮捕胡士泰向力拓和澳大利亞政府“施壓”。
《悉尼先驅晨報》10日的文章把胡士泰的父母在“文革”中的經歷與胡士泰的被捕等同在了一起,擔心胡士泰會重蹈其父母的覆轍。《澳大利亞人》報11日的一篇評論文章以《北京的恐嚇》為題分析說,此次事件是中國“故意的政治行為”,旨在向澳大利亞政府施壓。文章把中國司法機構依法進行的執法行為,歪曲成對澳大利亞此前發表的國防白皮書的不滿和對陸克文政府對待中鋁收購力拓案不作為的報復。
少數政客煽動反華情緒
在媒體輪番轟炸的同時,澳大利亞部分政客的反華情緒也開始抬頭。澳大利亞反對黨國家黨領袖喬伊斯一直是反對澳與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旗幟性人物。他曾經呼吁澳大利亞人聯合起來,抵制中鋁收購力拓公司的股權。
胡士泰被捕的消息剛一出來,喬伊斯連事件的原委還沒弄清就大放厥詞,他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斷言,此事一定與此前的中鋁收購力拓股權案有關,并認定中國政府只是將胡士泰被捕作為雙方鐵礦石談判的一個棋子。即使在確定胡士泰被捕的原因后,喬伊斯還是不肯改口。
反對黨領袖特恩布爾幾次敦促總理陸克文放下在意大利參加八國峰會系列會議的事務,立即向中方提出交涉,釋放胡士泰。一些激進的澳大利亞網友也紛紛要求中國釋放胡士泰,認為澳大利亞不應該再和中國做生意。
對此,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批評了國內反對黨和澳大利亞部分媒體,表示“不應把該事件政治化”。一些理性的澳大利亞網友也指出,竊取商業機密在全世界都是犯罪行為,澳大利亞航空公司的高管曾因此被英國判刑。因此,中國對胡士泰的拘捕并不過分。
法律差異成爭議焦點
分析人士認為,澳大利亞媒體和政客將一起普通的司法案件政治化,其背后反映了澳大利亞對中國法律和社會體制的誤解。
在力拓員工被捕案件當中,雙方爭議最大的是“國家機密”的定義。澳大利亞作為資本主義國家,其私有制的性質決定了企業的商業談判信息和行業秘密不屬于國家機密的范疇。因此,很多澳大利亞人對于胡士泰被控的“間諜罪”無法認同。
《悉尼先驅晨報》曾發表評論稱,即使胡士泰是通過商業賄賂行為了解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進行鐵礦石談判的底線,那么充其量不過是商業犯罪,而不能被認為是“間諜罪”。
事實上,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中國的國家機密和澳大利亞人理解的國家機密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中國的鋼鐵行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經濟命脈,鋼鐵企業也基本上都是國有獨資或國家控股的企業,這些企業在自主經營的同時,其背后代表的不是私人利益,而是社會的公共利益。如果胡士泰通過不法手段,獲知了鋼鐵行業的談判機密,導致中國國家經濟利益的損失,其觸及到的當然是國家機密,自然要受到中國法律的制裁。
一家在北京開設辦事處的澳大利亞礦業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表示,胡士泰被捕事件顯示出,任何公司都必須按照當地的法律辦事,企業不能通過不合法的手段來獲取信息。
新聞分析 / ANALYSIS
不理性聲音源于對華誤解
今年以來,澳大利亞媒體似乎患上了“中國綜合征”,一會兒說澳大部分民眾以疑慮的眼光看待中國企業收購澳礦產,一會兒說中國對太平洋島國開展“支票外交”,一會兒又稱澳政府官員與中國女間諜關系密切。
出現這些不理性的聲音,一方面是因為澳大利亞對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產生疑慮和擔心,另一方面是因為許多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了解程度遠遠低于中國民眾對澳大利亞的了解,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雙方在對待同一個問題時,會產生誤解和偏見。積極溝通、信息公開,將是雙方消除誤解的最好方式。(陳霞楓)
力拓間諜門給中國的警示
制定涉外公司腐敗法規,可以產生更直接的震懾效應
鄭風田
力拓間諜案曝出冰山一角,近年來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行賄門愈演愈烈,諸如西門子天文數字行賄案、雅芳行賄案等都沒得到有效的懲罰,這在某種程度上凸顯我國相關立法滯后。為此,我國應該盡快制定《涉外反腐敗法》,加大執法力度,對這些腐敗丑惡行為進行重重的打擊。
最近曝出的力拓間諜丑聞讓人震驚,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讓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過去我國雖然貴為世界第一鐵礦石進口大國,但每每在鐵礦石談判價格等關鍵時刻卻老是被跨國巨頭們耍弄,表現屢失正常水準,讓人大跌眼鏡,實際上是讓國家承擔了巨額損失。力拓行賄門的揭露讓公眾明白,原來這都是商業間諜在作怪。
筆者也真納悶了,歐美國家的那些跨國公司們,一般在本國經商都還算比較老實,但為什么一跑到中國來卻為所欲為?既拿出大量的公關費到處建關系、打通關節,又通過各種金錢開道非法搞情報,無所不用之極,不少行賄新花樣比本土公司還高出不少。這都是什么惹的禍?
很奇怪的問題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對受賄與行賄行為均采取“零容忍”原則,怎么到了中國就耍賴?力拓是澳、英等多國參股的跨國公司,出了這么大的事,澳大利亞不是采取“零容忍”自查,相反卻對中國的做法進行質疑、反駁,耍起了無賴,實在有悖于他們的“基本價值觀”。這又一次暴露了不少國家滿嘴人權道德,但其實都是講給別人聽的,希望別人來遵守,自己則可以網開一面。
有心的讀者會注意,近年來跨國公司在中國屢曝行賄門丑聞,比如:2004年曝出美國朗訊公司在中國的行賄丑聞案;2005年3月曝出原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被美國公司行賄案,美國FIS向張恩照行賄100萬美元;2005年5月曝出美國德普(DPC)中國子公司在1991年至2002年期間向中國醫生行賄162.3萬美元;2006至2008年曝出西門子公司在中國巨額行賄案;2008年又曝雅芳(中國)的賄賂門事件。
除了上述曝出的案件外,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行賄更多的是以軟性公關的形式出現,屬軟性行賄,這方面卻基本上沒有被查處。這些軟性的行賄更隱弊,更有欺騙性,也更難查處,但危害更大。
力拓的行賄丑聞讓人想起了近兩年在歐美世界鬧得沸沸揚揚的西門子行賄案。西門子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氣和電子公司之一,但前兩年曝出的行賄丑聞使西門子名譽掃地,最后以支付16億美元的罰金及開除大批員工了結。
美國司法部的庭審文件顯示,中國是西門子行賄的重點國家之一。遺憾的是,西門子在中國行賄如此之多,卻基本上沒有什么處罰。這家歐美公司在西方是“賄賂零容忍”,在中國僅以開除20名員工了事,這在某種程度凸現了我國相關法案存在很大的漏洞。
商業賄賂是世界各國普遍打擊的一種犯罪,我國也在2005年10月加入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我國雖然有多部法律對商業賄賂有相當嚴厲的處罰規定,如《刑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但針對跨國公司等涉外的行賄處罰并沒有專門的規定,所以導致跨國公司才在中國為所欲為。雖然當前可以根據現有法規打擊外企在中國的違法行為,但為了具有更直接的震懾效應,制定中國版的《涉外公司腐敗法》已迫在眉睫。
(作者為北京學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