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談判桌上鏖戰了近5個月之后,中俄雙方終于在“貸款換石油”的合同細節上達成了一致。
2月17日,中俄雙方在北京舉行了第三次能源對話。當天下午,本報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由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帶隊的中方談判代表和由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謝爾蓋·什馬特科帶隊的俄方談判代表已就中俄“貸款換石油”的合同細節達成一致,并簽署了正式協議。
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總計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采取固定利率,約為6%左右;俄羅斯則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向中國通過管道供應總計3億噸石油,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目前俄方每年向中國通過鐵路運輸的石油供應不受該協議影響,并增加至1500萬噸。
除此之外,作為中俄能源合作的組成部分,雙方2月17日還簽署了包括核能、電力、礦產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貸款換石油”落定
中俄“貸款換石油”合同談判是在2008年10月28日雙方在莫斯科簽署的《石油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的基礎上展開的。根據當時的框架性協議,中國將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Transneft)提供15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的貸款;作為交換,俄羅斯則在20年的期限中,向中國出口3億噸原油,并放行俄羅斯通往我國的石油運輸管道。
此前的2004年,中俄雙方達成的石油供給合同中,俄羅斯石油公司每年通過鐵路運輸向中國提供約1000萬噸石油。業界評論認為,如果此次“貸款換石油”計劃成行,中俄石油貿易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但從2008年11月至今,雙方至少經歷了三輪談判,但始終未就“貸款換石油”的合同細節達成一致,分歧主要集中在貸款利率上。
據了解,在此前的談判中,俄方始終要求貸款采用固定利率,并享受較低的援助性優惠,而中方則堅持采取與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相掛鉤的浮動利率,按照商業化原則操作。
據知情人士介紹,為了促成此筆交易,中方作出讓步同意采取固定利率,但雙方在利率區間上再次遇到障礙。
根據2008年10月28日簽署的《石油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如果雙方未能在2009年3月28日之前最終簽署備忘錄所涉及的具體商業合同,則備忘錄所規定的條件將需要重新談判決定。
在此背景下,原計劃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的中俄總理級會晤再次啟動。2月17日,謝欽抵達北京,與溫家寶總理、王岐山副總理一起,開始了中俄總理第三次能源對話。
而在2月16日,什馬特科與俄石油和石油運輸公司的總裁先期到達北京,就“貸款換石油”的合同細節與中方進行最后的磋商。
“在能源合作問題上,中俄雙方正相向而行。”2月17日上午,王岐山副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與俄羅斯副總理謝欽會談時如是說。知情人士透露,當天的談判經歷了6個小時,雙方最終敲定了6%左右的貸款利率,為雙方合作掃清了最后的障礙。
而對于備受關注的石油價格,雙方最終確定實行浮動價格機制,并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該港口是俄羅斯遠東支線中國段(納霍特卡——大慶)的起點。
在當天簽署的協議中,俄方已同意對該條通往中國的輸油管道建設放行,并簽署了相關協議。該支線也將成為俄羅斯管道石油輸送在東方市場上零的突破。
據了解,中俄雙方最終達成共識,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影響的進一步擴散在背后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運向本報記者表示,隨著金融危機對俄羅斯的沖擊日益嚴重,俄方資金短缺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如果沒有及時的資金補充,2009年俄羅斯的油氣生產必將大幅下降,這對目前面對著嚴峻問題的俄羅斯來說將是“雪上加冰”。
來自俄羅斯的消息稱,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中東之行對雙方的談判起了“催化”作用。俄羅斯《生意人報》發表評論指出,胡主席的中東之行,讓俄羅斯的能源巨頭在談判桌上“再也坐不住了”。
王海運認為,雖然每年1500萬噸石油在俄羅斯2億噸的石油年出口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本次合作將在實際層面上有助于俄羅斯能源市場,乃至輸出格局的東移,其趨勢性的意義不容小視。
此外,作為合作協議的組成部分之一,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向俄羅斯提供3億美元的貸款,用于俄方采購中國油氣開采設備。
能源合作多元化
除了在石油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之外,本報記者獲悉,包括俄羅斯統一電力集團(inter RAO-UES)、俄羅斯核能國家集團在內的俄羅斯電力、核電以及礦業領域的幾大能源巨頭領導人的名字,也出現在2月17日的能源對話名單之中。
據相關人士透露,本次能源合作的內容,將有可能不僅僅局限在石油領域之內,包括電力、核電、礦業等多個領域的合作都有所進展。
這也與之前簽署的《備忘錄》相符合。在中俄雙方10月28日簽署《備忘錄》中,除了“貸款換石油”之外,還包括油氣、電力、核電在內的一系列重大能源合作協議。
其中,在核能領域,中國核工業集團總公司與俄羅斯核能國家集團簽署了《關于為田灣核電站擴建兩臺機組和建設商用快中子反應堆的合作協議》。
多領域的能源合作,在目前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對于中俄經貿合作顯現出重要的意義。
據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奇普拉科夫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200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長18%。相比2007年增長44%的速度,增速明顯放慢,尤其2008年第三、四季度連續出現了負增長。這一趨勢在2009年1月還在繼續的惡化。
奇普拉科夫表示,在目前嚴峻經貿形勢下,要提高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需要依賴兩國在新領域的合作,其重中之重就是核電和大飛機的制造。
王海運認為,將能源相關利益進行捆綁談判也已經越來越成為俄羅斯能源外交戰略中的一個趨勢。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壓力下,俄羅斯政府更傾向于提出多種利益“捆綁”的要求,即以石油的合作捆綁核能等其他領域的合作,以追求能源合作利益的最大化。
但王海運同時表示,捆綁的合作模式,也能從另一個角度保障合作的順利進行。談判的雙方可以通過利益的置換,來達到特殊形式下的互利共贏。
據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備忘錄》上已經簽署的內容之外,俄方代表團還希望在與東北地區的電網合作以及礦業領域的新單簽署方面與中國達成更多的共識。而據了解,目前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的合作談判進展順利。
中國社科院遠東俄羅斯所所長邢廣程此前向記者表示,經濟合作一直是兩國關系的短板,現在以能源領域的合作為突破,提高了兩國經濟合作的水平,也將提升兩國戰略合作的水平。記者 王曉明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