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王義偉
1月28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新任總統奧巴馬提出的總額為819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目前該計劃正在美國參議院進行審議,預計近幾日就將付諸表決。
奧巴馬規模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對于振興美國經濟、緩解全球金融危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美國眾議院在審議此計劃時附加的條款卻在全球范圍內引起普遍的警覺和反對。根據該條款,經濟刺激計劃中的部分救援資金只能“購買美國貨”,該條款因此被稱為“購買美國貨”條款。
這個條款的出臺,引發了人們對美國可能重返貿易保護主義老路的擔心。
因為美國人并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決定重修舊金山-奧克蘭灣大橋。為了照顧美國企業,當時的加利福尼亞州政府規定,建造該橋的鋼鐵進行招標時,即使美國生產的鋼鐵價格比外國產品高,只要不高出25%,就只能使用美國產鋼鐵。結果,最終中標的美國企業,其提供的鋼鐵價格比國外鋼鐵公司價格高出了23%。據估算,僅此一項,加利福尼亞州納稅人就為這座大橋多支付4億美元。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1929年美國因為紐約股市崩盤觸發金融危機,美國國會認為造成危機的原因是國際貿易,于是在1930年通過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對兩萬多種進口產品征收高額關稅,一場全球性的貿易大戰由此引爆。很多研究經濟史的專家認為,世界經濟之所以在上個世紀30年代陷入大蕭條長達10年之久,與美國在危機之初挑起的貿易戰有直接關系。
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之后,國際社會又耗費幾十年的光陰,從關貿總協定一輪又一輪的談判開始,直到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才逐步拆除了國與國之間的各種貿易壁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正因為有上述歷史記錄,人們對美國重返貿易保護主義老路一直保持警惕,“購買美國貨”條款出臺,當然引起一片嘩然。
我們認為,僅憑“購買美國貨”條款就判定美國已經走上了貿易保護主義老路,尚為時過早。畢竟,今天的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最發達的經濟體,其進出口貿易的規模、與世界各國經貿關系的密切程度,遠非上個世紀30年代可比;另外,美國總統奧巴馬2月3日也表示,美國不能發出保護主義信號。他警告美國國會,新經濟刺激計劃的最終版本不應包含任何可能引發貿易戰的保護主義語言。
綜合各方面信息,這一條款的出臺,是美國國會相關政治勢力出于國內政治考慮,屈服于個別行業或利益集團壓力的結果。
根據有關研究機構的分析,“購買美國貨”條款將使美國鋼鐵業增加50萬噸的需求,相當于增加1000個工作崗位;即使是參議院修訂的條款,也只會給美國帶來9000個工作崗位。這個數字,相對于美國1.4億龐大的工作人群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就業人群,不惜出臺國家層面的法規。一方面該條款會受到全球各國持續不斷的批評,甚至可能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另一方面,該條款也使奧巴馬“重塑美國形象”的努力蒙上一層陰影。
這樣的條款,實在是得不償失。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