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美國政府正面臨新一輪金融動蕩的考驗,次貸危機正在向更廣泛的領域延伸。優先級的房地產貸款、消費貸款、市政債券、企業債券等一系列金融資產的價值都在不斷縮水,接下來可能會出現大批金融企業、地方政府財政破產和全社會融資困難。作為美國經濟運轉核心的金融系統不得不做出大的調整。諸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可能面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最糟糕的一幕尚未開始,未來一年多的美國經濟走勢將充滿風險。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上石油和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過去一年全球食品價格同比上漲超過50%,其中谷物類產品價格同比上漲超過80%。石油價格更是超出絕大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期,一年多來上漲超過1倍。
同時出現上述多重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有兩個,一是全球經濟的總體過熱,二是全球經濟的結構失衡。過去10多年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經歷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這既是由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制度改革及勞動生產率進步,也是由于美國金融市場泡沫造成的美國經濟過度消費。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美國經濟過度消費帶來的不僅是美國經濟的高增長,同時還給新興市場經濟體提供了龐大的外部需求,新興市場經濟體從中獲得了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動力。過去10多年中,全球經濟還出現了不斷加劇的結構性扭曲,具體表現為美國和亞洲不斷加劇的貿易失衡。亞洲不斷積累大量的外匯儲備,并以此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和其他金融債券。受此影響,美國利率走低,又進一步強化了美國金融市場泡沫和美國國民的過度消費。總量問題和結構性問題糾合在一起,帶來了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實體經濟過熱,這不僅推高了能源和食品價格,還因為實體經濟難以承受通脹而最終通過金融危機的方式擠破泡沫,被迫做出調整。
全球經濟將為此付出代價,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減緩已成定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4.1%,較2007年下降0.9個百分點。目前,幾乎所有大的經濟體都擔心國內通貨膨脹會因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而進一步惡化,經濟增長率同時出現嚴重下滑。
全球經濟結構即將進入新一輪的大調整,美國經濟的比重會進一步下降,新興市場經濟體和主要石油生產國則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對于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此次全球經濟結構調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挑戰在于不得不接受經濟增長率下滑的事實,機遇在于可以借此調整過去粗放的外向型發展模式,一方面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一方面減少經濟資源過度流入外向型產業領域,增加以服務業為代表的國內產業的比重,并借此走向更具持續性、更有利于國民分享經濟增長福利的發展路徑。
(作者張斌為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