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防范次貸危機影響中國須建防火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01:57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王棟琳 郭鳳琳 美國次貸危機在全球的破壞力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象。截至目前,中國受到的實質性損失仍不大,但海外投資、出口、匯率、房地產市場受到的潛在威脅卻不容忽視。業內人士紛紛警示,危機仍可能惡化,中國必須建起“防火墻”。 銀行損失尚未集中暴露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在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專門指出,當前,美國次貸風波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影響有限,但次貸風波可能通過其廣泛的投資者、衍生品及影響市場預期和實體經濟運行等多個渠道向其他地區蔓延。全球風險溢價上升趨勢也有可能對資產價格產生調整壓力,而一旦資產價格出現調整,可能對銀行信貸安全產生影響。 次貸危機對于中國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大銀行進行的海外投資。根據銀行披露的信息,目前存在一定潛在損失,但還未集中暴露。 根據中國銀行發布的三季報,持有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的賬面價值為74.51億美元,在所有銀行中投資規模最大。但中行為持有的次貸及與其相關的債務抵押債券分別增提減值準備。截至2007年9月30日,上述債券的準備金余額分別為1.86億美元和2.87億美元。此外還確認了3.21億美元的公允價值變動儲備。值得注意的是,減值準備高于中報時公布的數據。中行董事長肖鋼表示,考慮到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市場本身的不確定性,將密切關注未來的市場發展。 建行三季報公布對次貸計提的減值損失準備為人民幣3.36億元。建行中報中曾披露總共投資10.62億美元次貸,其中只有4.6億美元屬于引發市場風險的債券。 工行是唯一沒有為投資美國次貸計提減值準備的大行,但其投資的次貸面值共12.28億美元,全部為第一留置權貸款支持債券,信用評級均為AA及以上等級。 央行稱,未來將與各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強信息溝通,密切關注相關市場動態,完善金融市場的透明度監管,逐步實施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監管的國際標準,金融機構也應大力加強風險控制機制建設,在穩步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提高自身風險定價和風險控制的能力。 出口影響目前還不明顯 除了銀行直接投資可能蒙受的損失以外,多數業內人士更關注“美國經濟—中國出口—中國經濟”這一危機傳導鏈條會不會顯現。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盡管全球性的信貸收縮將通過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外部經濟成長等渠道影響中國經濟和中國資本市場,這些影響總體上可能是很輕微的。 在最壞的情況下,危機可能引發主要金融市場的崩潰和全球經濟的嚴重衰退,從而導致中國出口增長的停滯和貿易順差的消失,這將大幅降低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從而迫使央行轉向降息和放松信貸控制的政策。 不過,目前這樣糟糕的情況還沒有出現跡象。原因是,美國經濟、消費受到住房市場拖累的程度目前還很難評估。例如,美國就業情況對消費增長至關重要,剛公布的三季度非農業生產力等指標仍然強勁。 實際上,三季度中國貿易順差依然高企,1-9月貿易順差1857億美元,同比增長68.97%。順差過大加劇國際收支不平衡,仍是經濟運行中的大問題。但另一方面,中國貿易情況的確受美國經濟增長影響較大,對于潛在的風險不能不防。 尤其是,目前出口退稅對部分商品出口增長的抑制作用已經開始顯現。海關總署剛剛發布的消息,今年1-9月,全國出口總值8781.3億美元,同比增長27.1%,比1-8月放緩0.6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出口1124.8億美元,同比增長22.8%,比1-8月放緩4.9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未來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影響升級,出口退稅的作用與次貸危機的影響疊加,出口受到的拖累可能被放大。 除此之外,次貸危機的影響下,美國連續減息,美元一直疲軟,人民幣也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這一狀況未來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例如是否會抑制出口增長,還需進一步觀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