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美國各州駐華協會會長史文生
文/本刊記者 李 斌
金融危機發生后,無論是美國聯邦政府還是州政府,都放松了對外資的限制。此時投資美國,不一定是跨國公司才能做的事情,中國民營企業也許有更多機會
2009年6月10日,由美國各州駐華協會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投資美國說明會”在寧波舉行。會議邀請了美國各州駐華機構負責人、世界著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參加。說明會上,邀請嘉賓就美國目前的投資環境、中國企業投資美國需要注意的并購風險及法律風險等,與參會的企業進行了交流。會后,《新財經》記者專訪了美國各州駐華協會會長史文生先生,就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的機會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投資美國的方式在變化
《新財經》:“投資美國說明會”為什么選在寧波召開?
史文生:從2003年開始,美國各州政府就來參加浙江省投資貿易洽談會,因為這邊有很多民營企業,我們是想通過與這些民營企業的接觸,來探討他們去美國的投資計劃。2008年我們也辦了一個類似的活動,但影響不是很大。通過那次活動,我們也了解到,很多民營企業老板希望了解去美國投資的風險,有哪些障礙,投資成本是多少,以什么方式去美國投資等一些具體的問題。
所以,這次的“投資美國說明會”我們邀請了很多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的顧問,請他們告訴這些企業如何避免投資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及其他風險。另外,這次美國各州駐華代表也都過來了,他們可以介紹各個州的一些情況,還會提供一些信息,比如關于房地產的價格、員工工資、州政府的稅率等。
《新財經》: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發源地是美國,危機對美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也很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風險是不是也很大?
史文生:“危機”這個詞應該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危險,一方面是機會。所以,我們看到金融危機發生后,市場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中國企業去美國是獨立投資,不是以合作伙伴的關系。金融危機發生后,美中合資的公司多了起來。這些中國公司不是去美國獨立收購一家企業,而是以合資的方式投資,美國公司會拿一點股份。這樣的話,很多中國的產品就可以直銷到美國去,不用通過很多代理商,使企業的成本大大降低。另外,這種合資公司的風險是美中雙方共同承擔的。作為合資雙方,美國公司及管理層也要力爭把公司做好,F在,中國有很多做家具和做小商品的企業去美國投資,他們買下了美國公司的銷售系統和售后服務系統,不用直接在美國設立很多服務站,給中國企業在美國的運作提供了很多便利。
投資汽車、房產各有利弊
《新財經》:最近,美國的汽車業受到了重創。中國企業也想借這次機會,在整個世界汽車業占有一定的位置,您認為中國汽車企業有這個機會嗎?
史文生:中國汽車企業要想進入美國,拿到安全證是比較難的,一般要與美國的企業聯合起來才能獲得成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由于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無法生產節能汽車,以前,歐洲的汽車生產商很少進入美國設廠,但現在也可以進了。從現在的形勢來看,中國汽車企業中,在環保方面比較強的公司,如比亞迪,可能有機會進入美國市場。
《新財經》:采取什么方式會加快進入?
史文生:方式很多。美國方面有很多合作模式可以采用。美國有一些公司現在資金上出了問題,中國公司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去收購一個美國公司,F在,美國有很多工廠都是空的,中國企業可以去美國成立一家公司來生產汽車,特別是在美國東南部地區,收購價格會便宜些。像日產、豐田這些工廠都設在美國東南部,那邊的土地價格、人工費都很便宜。現在美國政府也很支持環保車型,州政府也會給予非常好的政策。
《新財經》: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組織了很多購房團去美國,想投資美國的房地產,但大多數人都是空手而歸。您認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中國人不適合去投資美國的房地產?
史文生:目前,美國的房價是比較低的,但由于美國人一般不租房子,都是買房子。所以,美國的房子租賃市場不是很好,除了在華盛頓或紐約這種地方可能有人會租房子,其他地區就很少。中國人也應該看到了這種情況,感覺投資回報不太高。
另外,如果在美國買房子,每年都要付房地產稅,還有很多別的費用。在美國,特別是單獨的別墅,需要請管理公司來幫你打理,養一個管理員就是一筆很大的費用。這與中國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我覺得,投資美國的房地產不是一個最好的投資方式。
移民美國也是一種投資方式
《新財經》:這次的會議叫“投資美國說明會”,那么,近期美國在吸引外資方面有沒有一些新的舉措?比如優惠條件之類的措施?
史文生:奧巴馬政府制定的新計劃中就有投資美國,但還沒有像中國一樣出臺具體的鼓勵政策。不過,至少說明聯邦政府已經開始支持投資美國了。從州政府的角度,應該說非常關注中國市場,很支持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前幾年,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的時候,州政府還會給這些企業開會,談一些條件。但現在看來,很多中國企業已經有能力去美國投資了,州政府也非常歡迎中國企業過去。這樣也會給當地創造一些就業機會。
《新財經》:金融危機發生后,我們發現有很多中國的有錢人移民美國。但事實上,美國現在的失業率很高,他們移民過去會有更多的創業機會嗎?
史文生:這些人移民美國其實看重的是美國市場,他們移民過去一般不拿美國護照,是拿美國綠卡,因為這樣在兩個國家之間進進出出會比較方便,不用每次都去申請簽證。之前,美國的簽證一直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障礙。
另外,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去美國留學方便。美國所有州大學的學生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本州的學生,另一部分是外來的學生,包括其他州的學生和外國留學生。一般來說,在美國州里大學的學生學費是一學期6000多美元,但外面的學費是一學期10000多美元。所以,移民到美國某個州后,孩子在本州上學的學費也會很便宜,而且拿獎學金的機會也會更多。從這一點來看,移民美國也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一種投資方式。
《新財經》:我們知道,美國的教育是世界領先的,在金融危機下,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教育有沒有機會?
史文生:在投資教育方面應該有一些好的機會。最近剛剛有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國麻省那邊買了一所私立學校,他們在那里教中文,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學生。這樣的機會應該很多,但是,對于大學的投資機會可能不多。不過,可以采取另一種方式合作,就是選擇大學下面的研究所,一起搞一些合作研發項目。對中國公司來說,這樣的方式還可以在美國開發一些新產品出來。
金融危機下 美國消費者更依賴“中國制造”
金融海嘯襲來,全球消費者都捂緊了錢包,正在遭受金融危機嚴重打擊的美國更不例外。盡管有人驚呼“中國制造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但此時對于“中國制造”來說,其實正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現在,美國的普通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歡迎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
對于珠三角做出口外貿的企業來說,要想熬過這輪冬天,就必須尋找“藍!辈庞谐雎贰_@些中國企業必須向價值鏈的上游挺進,從而改變自己在國際商業體系中給跨國公司扮演“打工仔的角色”。在全球化時代,中國本土企業的老板應該有“當老板”的意識,比如去美國開分公司、通過在北美市場上自建營銷渠道并直接在當地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從而避開中間環節來獲得更高的利潤,這是眾多出口導向型企業擺脫困境的一條可行途徑。
事實上,去美國當老板,在美國人的家門口銷售“中國制造”,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難。比如,中國內地的企業主只要辦理美國移民局專門簽發給跨國經理和高級管理人員的L-1簽證,不但可以不受配額限制,全家人直接移民美國,更重要的是可以非常便利地在美國設立自己的分公司,直接在美國市場建立自己的營銷渠道,并通過美國這個橋頭堡來輻射加拿大、墨西哥和拉美市場。
去美國開分公司是中國企業向產業價值鏈上游挺進的一種可行路徑,也是很多中國企業遲早要走的一步。通過在美國開分公司直接進入美國市場,讓自己從國際商業體系價值鏈條中的“打工仔”變成真正的“老板”,這對正在遭遇困境的中國出口和外貿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片廣闊的“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