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周刊報道,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6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美失業人數增加78.7萬,達1450萬人,失業率高達9.4%。這似乎已經是個很糟糕的數據了,但還有更令人觸目驚心的:長期(27周以上)失業者增加26.8萬,達到390萬人。不僅如此,連白領和受高等教育及工作經驗豐富的人群也不能避免長期失業的命運。
現年41歲的卡羅琳·狄克遜(Caroline Dixon)原來在華盛頓的一家基金會工作,年薪6.5萬美元。自從今年4月份辭職后,她再也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當初她離職是因為覺得那份工作不合適,而且她認為社會經濟運行不錯,很快就能找到新工作。但實際情況比她料想的糟得多。
離職后,狄克遜至少投了100份簡歷,卻只得到了4次面試機會,更沒有人愿意給她6.5萬美元的年薪。
從小到大,狄克遜幾乎從來都覺得擁有一份工作是自然而然的事:她去世的父親在華盛頓天然氣公司(Washington Gas)工作了35年,她母親退休前的那份工作也干了超過15年,她自己1989年大學畢業后在美國森林基金會(American Forest Foundation)供職16年,隨后才到脊柱裂協會(Spina Bifida Association)工作。
在這一輪的經濟蕭條中,像狄克遜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有研究表明,長期失業現象過去一直集中在從事制造業的工人以及一些缺乏工作經驗、沒有教育背景和技能的人身上;而現在,這種失業情況已經迅速蔓延到白領和有大學教育背景及工作經驗的勞動者身上。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霍華德·羅森(Howard Rosen)指出,在失業人群中,有27%的人失業期長達27個星期以上。5月份時,人們平均找一份工作花費的時間長達22.5周。
經濟學家羅森認為,到4月份時,美國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群中已經有47%的人在找到新工作前就失去了救濟幫助。4月時人們找到新工作花費的平均時間是21.4個星期,到5月份該數據已經上升到22.5個星期。
而據經濟預測家估計,在未來一兩年內,失業率還將保持走高的水平。
長期失業除了導致人們失去經濟來源外,還有更深刻的影響。一個人越長時間不工作,從此對職場心灰意冷從而再也不去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一點早已在歐洲有過實證。長期失業使人的工作技能退化,另一方面,長期失業也容易使雇主懷疑勞動者缺乏必要的素質,從而不給他們工作機會。長此以往,越不工作越找不到工作,失業的怪圈由此便難以跳出。
對于失業人員,專家也有一些小建議。比如那些好長時間找不到工作的美國人,應該打電話到所居住的各州的失業辦公室詢問領取失業救濟相關事宜。此外,你要想辦法去干活,即使是在星巴克咖啡店打零工或者去做志愿服務,也不要讓自己游手好閑,否則會給未來的雇主留下懶惰的印象。工作也能使你的技能得以維持和磨練,為將來找到好工作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