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會建立“超級銀行監管機構”
□本報記者 高健
據報道,美國政府計劃于本月17日公布金融監管改革計劃。這一醞釀多時的計劃將作為一項架構,供立法者就銀行、對沖基金、衍生性商品和其它金融企業及證券如何監管進行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計劃將很可能不會包括將銀行監管責任合并至先前市場盛傳的單一“超級銀行監管機構”中。3日,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也對這一曾被熱炒并引發多方爭辯的監管意向提出了異議。
通貨監理局權力擴大
據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計劃18日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上進行與該計劃提案相關的證詞陳述。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本次美國金融監管改革計劃的具體結構尚未確定。
美金融監管改革計劃的一大難點在于如何讓包括美聯儲、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儲蓄機構監理局和通貨監理局(OCC)在內的美國幾大金融監管機構合理化。目前,最可能的計劃并不是此前被熱炒的建立單一“超級銀行監管機構”,即“系統性風險監管者”,而是合并儲蓄機構監理局和監管美國許多大銀行的通貨監理局。其中,通貨監理局將擔任銀行實地督察員的角色,其監管的銀行范圍也將更為廣泛;而美聯儲和FDIC將不再負責實地查核。此外,美聯儲和FDIC在分別擔任系統風險監督機構和存款保險管理者的時候,都將有賴通貨監理局提供的資料。
與此同時,美聯儲可能也會剝離部分的消費者保護責任,該責任將轉移至監管信用卡、抵押貸款相關產品和保險等金融產品的新機構。不過,美聯儲作為系統風險監督機構,仍然可能取得對經紀交易商、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公司和衍生性商品的監管權。此前,在奧巴馬總統于5月25日提交國會的金融監管機構權力調整草案中,美聯儲已被提議接管美國證交會(SEC)的部分權力。
設立新監管機構難度大
美國政府實施這次金融監管改革的意圖,早在5月中旬就已經被媒體披露。然而在具體計劃提案即將出臺的時候,建立“系統性風險監管者”的關鍵環節卻已基本確定不在計劃提議之列。綜合各方的信息,四大因素導致了該關鍵環節“擱淺”。
第一,如果在美國現有幾大金融監管機構之外建立一個全新的機構,那么這個新機構在整個金融監管體系中的地位、扮演的角色及其與原有機構之間關系等棘手問題,都將會因為牽扯多方利益而引發激烈的爭論。
第二,FDIC主席希拉·貝爾一直在游說國會早日授權建立“系統性風險監管者”,以便在下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低迷嚴重削弱了某個重要的大銀行時,由新監管機構對該銀行進行接管。但實際上,這一功能已經引發了業內人士的質疑。在6月3日于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舉行的研討會上,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就提出上述建議可能導致市場被政府行為過多干擾。他認為,系統性風險監管者的設立必然造成一些企業大到不能倒閉情況的發生。他以“兩房”為例表示,在收歸國有之前,即便政府反復強調并不提供直接支持,但由于大到不能倒閉,“兩房”融資成本仍比其他金融機構低了約50個基點。
第三,成立全新機構的成本也引發了各機構之間的爭議。此前曾有消息稱,系統性風險監管機構的成本,可能會由大銀行和小銀行一起負擔,但之后已有數百家小型銀行表示其不應該埋單。而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家協會行政總裁卡姆·凡恩表示,新機構應該完全由那些被認為具有系統重要性或大到不能倒閉的機構提供資金。
第四,改革的復雜性和擁擠的立法議程也成為阻礙因素之一。由于在成立全新機構的同時,還需要配套建立一個允許監管機構接管即將破產的銀行控股公司的決議機構,美國媒體早在5月中旬就預言,所謂的“系統性風險監管者”及決議機構,在2009年年底之前成立的可能性不大。
在美金融監管改革計劃中,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將擔任存款保險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