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貸危機下的日本經濟之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13:34 大眾網-大眾日報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員 劉軍紅 提要:面對美國的次貸危機,日本經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火墻”作用。這種“防火墻”好在何處?我們不妨在對照中思考;而美國次貸危機下一步可能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將給日本帶來哪些憂患?我們不妨剖析借鑒,在對照中提前警醒,獲得自己的“經濟智慧” 當前,美國“次貸危機”透過國際金融市場,對世界經濟產生深刻影響。作為世界第二位的經濟強國,日本的經濟狀況如何?發展前景怎樣?一旦美國經濟衰退長期化,能否擔當起世界經濟補充引擎的作用?這已成為全球關注的新課題。 美國次貸危機對日本經濟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這是事實。但日本經濟所受影響的程度、路徑和范圍,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日本經濟模式仍與其他資本主義模式有很大區別。面對美國的次貸危機,日本經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火墻”作用。首先,日本的金融自由化遠遠沒有達到美國的程度,染上“次貸病毒”的金融機構也相對有限;其次,日本的債權證券化起步晚、規模小,即使產生不良化,對金融系統也不會產生嚴重影響;第三,日本的金融體制雖然進行了近10年的改革,但依然保持著銀行為主的“間接金融”本質,充其量屬于“市場型間接金融”。這種金融體制下,政府監管嚴格,金融機構的新商品開發、運營都要受到政府的嚴格審查。 不可否認,日本金融體制對金融效率固然有所制約,但此次在防范“次貸病毒”上,也確實發揮了“防火墻”作用。 但日本也有自己的隱憂。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國際金融市場混亂,并引發了國際金融系統紊亂,有可能直接導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這對于日本經濟而言,意味著多重風險。 第一,依靠外需市場的日本經濟無法擺脫美國經濟的影響。如果美國經濟停滯長期化,世界經濟必將受到嚴重拖累,那么必將對日本的出口造成深刻影響,從而直接影響日本經濟。原因是日本經濟的增長模式存在兩大缺陷,決定了日本經濟無法完全脫離美國。第一個缺陷是,日本經濟嚴重依賴外需市場。這既包括美國市場,也有中國等新興市場,還包括歐洲市場。2002年1-3月到2007年7-9月,日本經濟的實質GDP累計增長11.9%,其中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8.7%。由此,只要美國經濟停滯,內需萎縮,必然導致日本的出口規模縮減,最終打擊日本經濟。 第二個缺陷是,日本勞動人口減少,嚴重制約日本內需擴張,一旦外需市場萎縮,僅靠內需很難支撐日本經濟。從政策上看,當前日本的財政赤字占GDP的5%強,政策利率又處在超低水位。這決定了一旦美國經濟失速,外需市場萎縮,日本政府很難拿出有效的財金政策,振興國內市場。由此看來,日本雖然防御了“次貸病毒”,但很難抵御“次貸瘟疫后遺癥”。所謂的日美經濟脫離論也很難成立。 第二,“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金融系統紊亂,直接導致全球剩余資金充斥資源、能源等國際商品市場。由此帶動的石油、鐵礦石以及煤炭等價格上漲必將形成日本經濟增長的外在成本。目前看,石油已經漲破100美元/桶。2002年日本的石油進口金額占名義GDP的0.9%,2007年上升到2.2%。而日本經濟嚴重依賴海外石油(幾乎100%靠進口)。據國際能源機構估算,如果每桶石油上漲10美元,將使世界經濟增長下降0.5個百分點,使日本經濟增長下降0.4個百分點。日本政府認為,油價上漲將通過生產成本上升、企業收益下滑等,直接影響經濟運行。問題是,眼下日本朝野兩黨爭先恐后要動用財政資金實施補貼,最終恐將導致財政虧空進一步擴大,削弱日本宏觀經濟調控能力。 第三,美國次貸危機對日本經濟的另一個風險是,導致日本資金大量回流本土,進而引發日元升值,打擊出口企業收益。2007年中期,日本上市企業營業利潤的30%來源于海外市場。實際上自2001年以后,日元持續貶值,2006年底,日元對主要貨幣分別貶值到歷史低位,日元美元匯率振幅也縮小到70年代的1/6,成為刺激日本出口和海外收益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一旦日元升值,必將對出口企業構成打擊,日本依靠出口振興經濟的支柱將被動搖。 由此看來,如果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并透過全球市場機制,波及世界經濟,日本經濟恐將重新脫離長期復蘇軌道。在此,日本企業將不得不回歸中國市場,謀求新的發展機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