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授權本刊發布《新興經濟體發展2015年度報告》
2015,新興經濟體難迎全面復蘇
新興11國經濟增速或由上年4.9%降至4.8%
2015年3月26日至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將在中國海南省博鰲召開。開幕大會的日期為3月28日上午。屆時,作為東道國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各國領導人將出席開幕式。今年年會的主題為“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
從2010年開始,博鰲亞洲論壇開始發布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年度報告,并首次定義了新興11國(E11)的概念。E11是指二十國集團中的11個新興經濟體,即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南非和土耳其。
今年的《新興經濟體發展2015年度報告》認為,新興11國經濟增速放緩,但總體運行平穩。報告認為,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2014年新興11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總體運行平穩,同時,經濟出現結構性減速。
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緣于支撐其增長的一些重要因素發生了周期性改變,包括以較低利率為特征的信貸周期、以較高價格為特征的大宗商品繁榮周期、以釋放經濟潛能為特征的改革周期以及以多邊主義為特征的全球開放周期都面臨調整。
2014年新興11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
2014年度報告預測,2014年新興11國(E11)經濟增長率較2013年下降的可能性較大,即從2013年的5.2%降至4.9%。從實際情況來看,2014年E11經濟運行狀況與2014年度報告的預測相符。為了反映一年來E11總體發展狀況,本報告將從經濟增長、就業狀況、物價水平、貿易與投資、公共債務和經濟合作等方面分析經濟運行的特點與變化。
經濟復蘇放緩,增速繼續分化
2014年,E11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并且各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分化加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預測數據,2014年E11根據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現價GDP總量加權計算的經濟增長率為4.9%,比2013年下降0.3個百分點,延續了2010年以來的持續下滑。究其原因,內需支撐不力、外需持續低迷成為拖累當前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同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滑、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的溢出效應等因素也給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分國別來看,2014年E11中的阿根廷、巴西、俄羅斯和土耳其經濟下滑幅度較大,而墨西哥、韓國、印度和沙特的經濟表現則有望好于2013年。無論從各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還是從經濟增速的變動來看,分化趨勢都較為明顯。
就業形勢向好,各國差異較大
2014年,E11整體就業形勢向好,但各國情況差異較大。
從就業人口規模及增長情況看,中國就業人口最多,絕對的增加值也最大;土耳其、韓國和南非就業人口增長幅度更加突出,從2012到2014年分別增長了5.0%、4.5%和4.1%。從不同產業的就業結構來看,與G7國家相比,E11國家就業仍表現出農業就業人數相對過多,而服務業就業人數相對較少的特點。
E11國家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比均值為17.5%,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比均值為57.5%;而七國集團(G7)這兩項指標分別為2.4%和74.3%。E11各國仍面臨進一步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勞動力的艱巨任務。從就業年齡結構來看,E11給青年人提供的就業機會還有待提高。自2011年至2013年,E11中土耳其、印度、俄羅斯、南非、阿根廷和印尼六6個國家青年就業率出現了下降,最嚴重的土耳其下降了約兩個百分點,俄羅斯和印度都下降了一個百分點以上。從失業率來看,E11中南非的失業率仍維持非常高的水平,2014年突破了25%。土耳其、印度和阿根廷失業率也相對較高,其他E11國家的失業率都在國際公認的7%的警戒線水平以下。
物價總體回落,表現不盡相同
2014年,E11的物價水平總體回落,但由于受到國際資本流向變化、國內經濟形勢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E11各國的國內價格波動出現了分化。根據IMF預測數據,2014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通脹率為5.5%,比2013年下降0.3個百分點。這與E11的物價走勢大體一致。
分國別看,2014年E11中的印度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下降幅度較大,同比上漲7.8%,較2013年下降1.7個百分點。2014年中國CPI同比上漲2.0%,較2013年下降0.6個百分點。而土耳其、俄羅斯和南非不僅物價維持較高水平,還較2013年有所攀升。2014年土耳其、俄羅斯和南非CPI同比分別上漲9.0%、7.4%和6.3%,較2013年分別上升1.6個、0.7個和0.6個百分點。
貿易增長停滯,直接投資回升
2014年,E11對外貿易復蘇緩慢,增長乏力。2014年上半年,E11貨物貿易總額達到4.2萬億美元(不含沙特),較2013年同比增長0.2%;服務貿易總額達到7955.76億美元,較2013年同比下降1.5%。
分國別來看,2014年上半年,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和土耳其等國的貨物貿易出現同比負增長,其中阿根廷同比下降達到10.2%,表現較好的墨西哥和南非同比增長也僅分別為3.7%和3.1%;阿根廷、印尼、俄羅斯和南非等國的服務貿易出現同比負增長,其中阿根廷和南非同比下降突破6%,而表現較好的中國和墨西哥同比增長則分別達到12.7%和9.7%。由于貿易增速持續放緩,并且出口增速低于進口增速,長期保持貿易順差的E11總體上貿易更趨平衡。
債務水平上升,總體仍舊可控
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財政赤字與公共債務水平均略有上升。IMF預測數據顯示,2014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為2.1%,比2013年上升0.4個百分點。
就E11而言,除了沙特和韓國外,其他國家均表現為財政赤字。在政府債務方面,2014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政府總債務占GDP的比例預計為40.1%,比2013年上升0.8個百分點。在E11中,2014年巴西和印度的政府總債務占GDP的比例較高;阿根廷和南非的政府總債務占GDP的比例上升較快。盡管以E11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財政狀況總體好于發達經濟體,但由于一些國家應對債務風險的能力較弱,債務水平的攀升為這些國家未來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增添了較大的不確定因素。
2015年新興經濟體復蘇概率較小
展望2015年E11的經濟走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關注。
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
2014年10月29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停止繼續購買長期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這表明自2008年11月以來美國推出的非常規數量寬松貨幣政策(QE)至此結束。對其他經濟體而言,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外溢效應將給其帶來巨大壓力。
一方面,美國逐漸收緊流動性可能造成其他經濟體尤其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資本進一步外逃,貨幣貶值,并沖擊其脆弱的銀行體系;另一方面,其他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不得不進行適應性調整,從而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但是,歐洲和日本非常規擴張性貨幣政策與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方向背道而馳。美元匯率如果出現大幅震蕩,還將引起全球資產價格和資本大規模異動。美國與歐日等其他重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背道而馳的程度與后果的嚴重性無疑對E11的經濟穩定構成挑戰。
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走勢
發達經濟體經濟的總體走向不僅影響E11的外部需求,還將影響E11的資本流入以及對外宏觀政策協調,從而成為預測E11經濟運行情況不可忽視的變量。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因素有以下兩點:
一是歐洲經濟走出低迷的可能性。2014年11月初,歐洲央行[微博]理事會終于一致同意注資1萬億歐元(約1.24萬億美元)用于購買擔保債券和資產支持債券,以避免歐元區經濟陷入通縮泥潭。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隨之從2萬億歐元擴大到3萬億歐元的峰值。如果歐元區繼續面臨日本式通縮威脅,此舉也為將來出臺大規模購買國債舉措鋪平道路。歐洲央行理事會還決定將再融資利率保持在0.05%的超低水平。如此大規模且長時間的寬松貨幣政策,在防止經濟進一步惡化的同時也為經濟的長期增長埋下了隱患。如果缺乏實體經濟相應的且有力的投資與增長支撐,歐洲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則很難完全排除。
二是“安倍經濟學”的最終效能。2013年,“安倍經濟學”的前兩支箭射出后,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經濟實現了1.5%的增長率。但自2014年以來,市場對“安倍經濟學”的政策預期開始減退,日本經濟停滯的征兆亦隨之出現。究其原因,則主要在于“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遲遲沒有射出,意即已有的政策尚未全面深入觸及結構改革,比如僵化的勞動力市場、過高企業稅等。同時,超高水平的國債、人口老齡化、生產率增長下降、農業改革進展緩慢以及2015年第二輪消費稅由8%提高到10%,均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安倍經濟學”目標的實現。
新興經濟體新一輪改革的范圍、力度和成效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內容涵蓋15個領域、60項具體任務,目前一些改革措施已經得到落實。2014年5月,印度新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上臺后隨即啟動了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大規模經濟改革計劃,內容包括加大投資、推動工業增長、改善營商環境和嚴控財政赤字等。中印兩國的改革所釋放出來的“紅利”,將直接決定它們能否繼續保持目前的中高速可持續增長局面。同時,巴西、俄羅斯經濟頹勢能否得到遏制,亦會對整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帶來重要影響。
地緣政治經濟走勢與突發性事件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范圍、強度和持續時間,不僅會影響到俄羅斯以及與其經濟關系密切國家的經濟,而且會波及相關國家的地緣政治關系。
2014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后形成的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從而使民主黨總統過早成為“跛鴨”的局面,亦為敏感微妙的大國博弈添加了變數。
作為世界能源重鎮的中東,其穩定與否對石油供應及價格具有重大影響,對俄羅斯、沙特、印尼等油氣出口國的經濟復蘇與進一步鞏固亦具有重大影響。
此外,2014年西非國家埃博拉(Ebola)疫情的暴發和蔓延,對一些國家的經濟社會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并擴散到其他經濟體,則會殃及包括E11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長。同時,突發性的嚴重自然災害也會給相關國家經濟帶來沖擊。
國際經貿談判與合作的進展
2014年5月,中日韓投資協定正式生效。2014年7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巴西舉行的首腦會議上,決定啟動金磚開發銀行籌建計劃,預計2016年正式開始運營的金磚開發銀行標志著金磚國家合作進入了機制化建設的實質性階段。2014年10月24日,21國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
2014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宣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同月21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齊聚北京,圍繞“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這一主題,探討了“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和“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要議題,長期停留在設想階段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建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2015年,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談判等區域貿易談判很可能完成談判并締結協定。
這些新興經濟體之間以及包括發達經濟在內的大型國際經貿談判與合作將對新興經濟體乃至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鑒于目前E11經濟的基本狀況以及發展趨勢上所呈現的種種跡象,并基于2014年E11經濟整體運行的描述與分析,本報告認為,2015年E11經濟復蘇大幅回暖的概率較小,與2014年相比,經濟增速基本持平或小幅下降的可能性較大,即按各經濟體GDP總量加權計算的增長率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