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更應該加入亞投行 受益者將是整個歐亞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
在英國政府宣布加入中國主導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之后,韓國、澳大利亞等國表態正在考慮,歐洲的法國、德國等也在思考,英國的決定引起了連鎖反應。
美國一直勸阻這些西方盟友不要加入這個由中國主導的銀行,其理由不外乎治理結構、透明度以及種種技術性標準不達標,但所有人都相信是美國擔心并阻礙中國影響力的增加。事實上,存在幾十年的世界銀行[微博]與亞洲開發銀行一直由美國主導。
作為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英國的決定在于自身的利益,它想搭乘中國金融崛起、金融擴張的便車。倫敦已經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機制與貨幣互換,并且在西方發行了首只人民幣債券。經濟上,英國始終獨立于聯盟之外,比如拒絕加入歐元區。
亞投行的成立,不應過度認為其代表一種新的趨勢或秩序,即崛起的中國與美國抗衡的標志,亞投行是一種新的發展思路的產物。這種思路就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與絲路基金是匹配和落實該計劃的工具。
一直以來,有些觀點總是將未來世界描繪成中美爭霸,美國推動的TPP與亞太再平衡戰略更多的是考慮和維護美國的利益,遏制中國。中國做出的回應,則是歐亞大陸的共同發展,即“一帶一路”計劃,這回避了美國的挑釁。
戰后的世界發展先是由冷戰主導,緊接著是碎片化的全球化進程,中國崛起帶動了整個東亞的繁榮。一直以來,世界缺乏共同發展的思路和計劃,盡管各種多邊組織每年都會空談不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世界何去何從變得越來越迷茫,尤其是陷入泥潭的歐洲失去了方向。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則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在東亞與歐洲這兩個繁榮兩極之間,是歐亞大陸的“塌陷區”,這一區域經濟落后,政治不穩定,這又成為一些極端勢力的土壤。這一中心地帶連接東亞與歐洲繁榮地帶,卻無法與兩極在經濟上融合, 但帶來了極端勢力的挑戰,形成一個發展“真空”,并且與動蕩的中東連成一片。
“一帶一路”戰略可以通過大量的公路、鐵路、港口、金融、電信等基建計劃,填補這一塌陷區的發展空白,有利于消除貧困、動蕩以及極端勢力,東亞與歐洲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經濟發展與政治穩定的紅利,中東與非洲也將從中受益。因此,“一帶一路”這個宏偉的計劃絕不只是為了中國自己的利益,要知道,中國要承受這個過程的巨大風險,而受益者將是整個歐亞大陸。
因此,歐洲國家更應該積極加入亞投行以及參與“一帶一路”計劃,不僅提供資金,也會給亞投行帶來更好的治理與國際信用。冷戰思維已經過時,現在是美國利益與全球融合發展的矛盾,這不應該阻礙歐亞大陸一體化偉大構想的推進。(編輯 祝乃娟)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