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拿下印度高鐵市場?
文|高柏
印度2014年的大選迎來了新總理莫迪。莫迪在競選時提出印度也要建設高鐵。能夠參與印度的高鐵計劃對中國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居連接東亞、東南亞,和西亞的南亞次大陸的中心位置。如果中國能參與印度的高鐵項目,就會在整個泛亞鐵路的建設上發揮重要作用。前些天,泰國軍政府剛剛宣布繼續修建與中國相連的鐵路。盡管它決定把速度由200公里一小時降為160公里一小時,但是決定軌寬采用中國使用的國際標準。同時,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喀什與瓜達爾港之間中巴鐵路,可以預期它將采用中國標準。中緬鐵路由于緬甸政局的變化遭遇暫時的挫折,但只要中國能夠拿下印度高鐵市場,將對緬甸形成較大的壓力。中緬鐵路上馬將指日可待。從很多方面來說,拿下印度高鐵市場對中國領導泛亞鐵路的建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戰略意義。
然而,印度對中國一直存在著強烈的戰略猜疑。盡管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國際意識中,印度從來沒有占據過重要的地位,很少有中國人把印度視為對中國的威脅,但是印度人總是對1962年輸掉的那場戰爭耿耿于懷。印度在討論國家發展的追趕目標時總是與中國進行比較。在地緣政治中,無論是克什米爾問題,印中邊境問題,還是想象中的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珍珠鏈建設,印度人總能找出刺激自己神經的理由自我糾結一番。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印度的高鐵市場上將面臨與日本的激烈競爭。日本政府和企業緊密配合,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據日本媒體報道,莫迪在8月底訪日與安倍舉行高峰會談時,日本方面大力游說出口日本的新干線。印度和日本在擔憂中國威脅方面有很多的共同點。安倍近年來大力推行的價值觀外交把印度視為抗衡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基于印度與日本之間有許多共同的戰略利益,印度把高鐵項目給日本也在情理之中。
盡管如此,中國在參與印度的高鐵項目的競爭時并不是沒有優勢,而是有很多優勢。關鍵的問題在于中國能否統一籌備,集中優勢,全面出擊。
中國的優勢何在?
首先,中國強大的外匯儲備使融資成為在印度高鐵市場上競爭時的好牌。2010年以來,印度國內經濟增長嚴重下滑,政府本身沒有足夠的資金為鐵路建設融資。中國可以通過提供優惠的貸款或者其他金融工具在高鐵項目的競爭中獲得先機。這次金磚銀行成立,由印度先推出總裁,使得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在獲得貸款方面占據了有利地位。然而,中國需要確保各國在使用金磚銀行資本時必須優先給予出資國企業參與融資國項目的機會。中國不能允許印度拿金磚銀行的錢去買日本的高鐵。中國在英國參與高鐵競爭時已經吃過一回這樣的虧。中國的金融實力應該成為振興中國出口的砝碼,而不應該成為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材料。中國應該明確地告訴印度,如果不把高鐵項目給中國,中國寧愿把錢全投給由于西方制裁正缺錢的俄國。
其次,印度希望中國提供的不僅是金融方面的幫助,而且需要來自中國的投資。中國完全可以把鐵路建設與工業園區的投資作為一個配套工程一起談。印度高鐵的建設本來也是要連接它最重要的城市,與工業園區的投資選址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重疊的。中國要想讓自己的高鐵走出去,必須有政府最高層面的有力協調。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是負責投資的政府部門在談判時一定要為負責出口的政府部門說話,以擴大中國其他產業的出口作為某一領域投資的先決條件。如果這兩個政府部門同時參與與印度的一攬子談判,效果會更加明顯。對印度的工業園區的投資必須與中國參與印度高鐵建設一起談,絕不應該負責投資的積極地給人家送錢去,而找人家要項目的什么也要不來。
最后,中國在與印度談判時應該明確地講清用中國高鐵對印度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的影響。如果印度在高鐵方面與中國合作,印度鐵路對印度的意義將遠遠超越印度境內的經濟發展本身。讓中國參與印度高鐵的建設,中國可以出面為印度鐵路與中巴鐵路的連接說服巴基斯坦,為印度鐵路向西亞中亞的延伸提供方便。沒有中國提供這種方便,印度就沒有機會經陸路去伊朗、土耳其乃至歐洲。只要中國不同意,印度就無法獲得經過中巴鐵路去中亞的陸上通道。如果印度選擇日本,不與中國合作,中國就不應該對印度鐵路的境外延伸提供任何積極的支持。這樣一來,印度即使建了境內的高鐵,價值也僅僅局限于國內。中國沒有印度仍然可以有通過鐵路連接中南半島和中亞西亞的可能性。而印度離開中國將無法通過鐵路走向西亞和中亞。
中國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
中國還可以考慮把是否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微博]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特別是是否支持印度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員與中國能否獲得印度高鐵項目加以捆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的角度,中國在今年的上合組織年會上應當更側重增加經濟功能,而不是馬上擴員。只有當印度在高鐵方面愿意與中國合作,才等于是從實質上證明印度愿意以上海合作組織的角度來把握自己的外交政策,才能從側面證明自己是上合組織合格的候選國。如果俄國非要急于把印度拉進來給自己壯門面,那就讓俄國出面對印度施加壓力把高鐵項目給中國。總之,中國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把住自己的要價,得不到滿足絕不在其他方面輕易向印度提供廉價的幫助。
中國也應該向印度講清與中國進行高鐵合作更廣泛的戰略意義。中國與印度都是G20和金磚的成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在2012年底預測,中印兩國的GDP之和在2060年將超過目前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現有成員國GDP在那時的總和。高盛集團2007年發表的著名報告也預測,到2050年美國將是目前發達國家七國集團成員國中屆時唯一能保持世界前七大經濟體的國家,其他六國將是中國、印度、巴西、俄國、墨西哥和印尼。換句話說,中國將是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日本的綜合國力將進一步下降。如果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在高鐵項目上緊密合作,就會加速改變21世紀國際政治經濟的版圖。印度將是這個新版圖的重要受益者。
退一步說,為了在印度市場與日本競爭時取得勝算,中國還可以避免單干而由北車集團與德國西門子合作。如果說中國企業單獨承擔印度的高鐵項目印度不放心,有了德國的加入應該有助于印度減少在地緣政治方面對中國的擔心。當年中國引進高鐵技術時,南車的合作伙伴是日本企業,而北車的合作伙伴是德國的西門子。這次日本在印度市場志在必得,不會與南車合作。更重要的是站在北車和西門子背后的是中國和德國,他們是未來將塑造歐亞大陸政治經濟秩序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對印度而言,到底是通過高鐵項目打下與中國和德國以及俄國在歐亞大陸進一步合作的基礎,還是與日本為伍,最終被鎖在南亞次大陸之內,只要理性占上風,應該不是一個太難的選擇。
接受中國和德國的共同招標在技術層面對印度鐵路未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中國高鐵的產業標準大部分來自歐洲,而歐洲的高鐵產業標準大部分來自德國。中國既然能拿下老撾泰國線和中巴鐵路,印度如果日后想把自己的鐵路與他國相連,就必須考慮技術標準的跨國兼容問題。日本的高鐵標準至今只有出口到臺灣的記錄。它的技術轉讓給中國的南車后,南車進行了再創新并且通過了美國的知識產權認證。而德國西門子的高鐵則已經賣給了很多國家。西門子有長期在歐洲經營多國跨境鐵路技術的歷史,北車集團有雄厚的融資力和較低的生產建設成本,兩家企業聯合起來有很強的競爭力。
最近國際局勢的發展顯示,中國外交目前需要有定力。緬甸人幾年前以為他們的政治變化會帶來西方的大筆投資,因此對中國投資的需要可有可無,一下子把幾個大型投資項目下馬了。幾年下來,中國的立場是不要拉倒,我還不去了呢。結果,是中國的投資急劇減少,而西方的投資根本沒有來那么多。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顯示的定力對緬甸人認清形勢有很大的作用。如果還不知好歹,中國就繼續先把他放在一邊。對印度也應該是一樣。如果印度不把高鐵項目給中國,中國就不應該死乞白賴地非要給印度送去3000億美元。雖然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需要找到投資場所,但是世界上缺錢的地方多了。
簡短的結論
中國已經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中印孟緬經濟走廊和中巴經濟走廊,這一系統的向西開放戰略。今年5月在上海召開的亞信會和醞釀中的上合組織擴員,將通過建立一個討論國家安全與反恐怖主義的政治平臺為不斷發展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提供進一步支撐。目前中國需要的不是停留在抽象的宏觀議論上,而是把這些長遠的戰略目標在政策層面操作化,創造出能夠調動各方積極性的結構性條件。
從這層意義上講,中印鐵路可能是中國向西開放戰略之綱,綱舉目張。它應該成為向西開放戰略的一個正式實施的重要舉措。它將幫助中國建立與印度之間的共同戰略利益,減少印度對中國進入印度洋的海權戰略的猜疑。當與印度開始超越其傳統的地緣政治思維定勢,從更具有前瞻性的觀點看待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向西開放,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時,促進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偉大工程將真正地進入一個開花結果的階段。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