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曉紅
還好,警報解除。似乎在最后一分鐘,美國債券完成了自我救贖。
10月16日,美國國會達成了政府重開、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這意味著政府在2014年1月15日之前不會再關門,債務上限也被延期至2月7日。
所幸,美國政府暫時沒有違約。但是未來美債可能會被降級,這種擔心令各國政府近期紛紛減持美債。就在當地時間10月15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惠譽宣布,將美國的AAA長期本外幣發行人(IDR)評級置于評級負面觀察,暗示惠譽觀察后可能下調美國的評級,這對美債持有人并非好消息。
尤其是作為美國單一最大債權人的中國,外匯儲備中約1.3萬億美元(截至5月)是由美國政府發行或擔保的債券;盡管中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滿——在10月17日美國債務到期日的前兩天,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要求美國政府采取具體舉措解決該國的財政懸崖問題,阻止美國出現債務違約。
但,也只是表達不滿而已,對已經被美國債券“綁架”了的中國3.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來說,美國國債仍是不可替代的投資資產。
包括瑞銀報告也指出,在風險調整基礎上,美國高收益債券是依舊寬松的貨幣政策和持續的政治不確定性環境下最明確的受益者。
問題是號稱美國在亞洲最鐵桿盟友的日本也已開始減持美國國債,日本像近期減持美債的各國政府一樣,大概擔憂無休止的美國政治爭吵與持續高企的基本預算赤字;惟有中國的態度讓經濟學家們備感困惑:邏輯上應減持美債的中國官方實際上增加了美債的敞口。
就此,中國官方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國債市場,美國國債具有較好的安全性、流動性和市場容量,交易成本較低。長期以來,它既是其國內投資者(美國國內對其國債的投資超過50%),也是國際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對象,世界很多中央銀行都持有美國國債。
其實,中國人并非不知道,美國政府一貫出于本國利益參與世界經濟游戲。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微博]說,美國以接近于零的票面利率發行國債,只要美國聯邦政府增加債務總量的速度低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通常為每年2%至4%)減去實際利率(近年為零甚至負數),它就能夠幾乎永遠滾轉債務,永遠不需要為還債操心。但如果美國的一部分現有國債發生技術性違約,那將標志著美國聯邦政府一直在玩的奇妙游戲進入終局。
不過,明眼人都懂,美國債務上限只是一場“政治秀”,“音樂”并不會真正停下來。
也許有一天美國終將解決債務上限問題,但若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等到那一天才減持美債,全面有效實施多元化管理,可能會得不償失。
從持有人來看,中國自身存在對外“資產和負債主體錯位”的痼疾,即中國對外資產主要集中在貨幣當局(央行),對外負債主要集中在民間(企業),因此,盡管國家整體上對外是凈資產,但民間部門還是對外凈負債,企業大量的對外負債并沒有相應的對外資產匹配。
從投資收益來看,中國對外投資的回報低,但利用外資的成本卻很高,回報低的原因在于外匯資產(官方外匯儲備資產占65%)的投資對象多為國債、黃金等低收益率品種。
因此,穩步放開資本項下外匯管制,鼓勵企業部門逐步提高證券投資比例是分散直接投資風險,分享國際企業超額收益的重要途徑。換言之,資本項目開放也不失為中國外匯儲備的一種自我救贖。屆時,“還匯于民”將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當然,在此過程中,中國要算好對外投資的經濟賬,既要“走出去”,更要“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