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得全球金融市場“心跳”不止的美國國債違約危機,已在最后關頭戛然而止,美國聯邦政府關門鬧劇也就此落幕,但美國政治體制的深層次問題也再次暴露無遺。經此一役,世人再度看到,美國的政治體制不僅激勵了其決策者們對國際事務不負責任、甚至對自己國內也不負責任的道德風險,而且越來越難以約束這種道德風險。
難道不是嗎?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從其主導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中受益甚多;山姆大叔本來也該愛惜這個自己所主導的世界秩序。然而,這場鬧劇從醞釀到爆發,最后延續多日,美國政界沒有表現出顧及這個世界秩序的心態,沒有表現出愿意遵循國際金融體系規則的意愿。人們如何能夠相信:一個不顧自己國際形象的山姆大叔會有能力、意愿建立維持一個可持續、可預期的國際秩序?
通常認為,在美國這樣的西式代議制民主政體下,政客們更重視國內政治事務而忽視國際事務,甚至不惜為了贏得國內選舉“票房”而犧牲對外關系。但在這場風波中,甚至對自己國內事務、對自己國內政治基礎,美國政治精英們也沒有表現出負責任態度。須知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者群體,還是美國國民自己,80%以上國債由美國國民和國內機構持有。美國國債違約固然會重創中國等外國持有人利益,但美國國內持有者更受傷。相關方面對醫改法案的抨擊并非完全沒有道理,但正確的批評并不意味著就應該用醫保法案綁架迫在眉睫的政府財政危機。
不錯,美國國債違約最終沒有發生,這一點確實是在大多數人預料之中。因為大多數人相信美國政治體制運行相對成熟,對立雙方雖然斗爭激烈,在最后關頭應該能夠達成妥協,形成共識;不像是亞洲、拉美和非洲那些實行美式政體的國家和地區,一旦發生這種事情,對抗雙方最終未必能夠達成妥協,很有可能拖著整個國家墜下深淵。然而,美國政治斗爭讓人們看到了失控的風險正日益上升。
上世紀90年代,克林頓時期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危機堪稱多年難遇;但在最近幾年,美國黨派政治拖著整個國家和政府始終逡巡在債務危機懸崖旁邊:2011年國債上限之爭驚動美國內外,2012年“財政懸崖”危機舉世矚目,今年終于發展到聯邦政府關門地步。即使如此,最終達成的協議也僅僅是一個暫時性的解決方案:將債務上限到期日推后到明年2月7日。相應地,整個國家財政的穩定性、國家形象、解決債務規模持續攀升的治本之道……所有這一切就都淪為犧牲品。
美國政治領導群體,不要自恃本國是唯一超級大國,他人莫可奈何。須知這一切肆無忌憚的政治游戲,已經令美國自己的國際號召力和綜合國力蒙受深重的“內傷”,逼迫世人不得不在現行國際秩序之外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