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笛杉
北京時間周一晚間,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分享:尤金·法瑪(Eugene F·Fama)、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和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三人將分享總額800萬瑞典克朗(約合753萬人民幣元)獎金。官方稱這是為了表彰他們在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上作出的貢獻,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期間資產價值觀察分析方面的獨特成就。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理由中陳述道:“(人們)幾乎沒有辦法去預測幾天或幾周后的股票與債券市場,但很有可能預見到這些價格在更長時間、如未來三到五年中的走向。這個令人驚訝且看似矛盾的發現,奠定了如今對資產價值的認知的基礎:它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波動的風險和(對待)風險的態度,又一定程度上受行為偏差和市場摩擦(的影響)。”
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分析,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前夕,正逢美國逼近債務上限以及政府停擺等重大危機,而經濟學不只是社會科學,更牽涉了政治學,而且多半取決于市場交易行為。
CNN報導提到,過去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前,有時會考慮特定政策或社會風俗對經濟的影響,例如1974年默達爾(Gunnar Myrdal)的獲獎理由是探討種族歧視如何影響非裔美國人深陷貧困,2008年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則是分析為何許多國家僅從少數地方進口產品。
但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羅伯特·席勒或許是今年的三位獲獎者之中最為熟悉的一名,他被視為是新興凱恩斯學派成員之一,是耶魯大學亞瑟·奧肯(Arthur M·Okun)經濟學教授,是著名的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 S&P/Case-Shiller HPI)的創設者之一。凱斯-席勒指數至今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主要指標,由標準普爾每月發布。
這一次,他是因為在1980年代發現股價浮動幅度遠遠超過股息浮動幅度而獲獎。
14日當晚,席勒在回答諾貝爾獎委員會官方網站打來的電話時說,資本價格理論仍然是一個在研究中的理論(Work in progress)。因為預測價格將如何變化,就好比要像預測一個人會做什么一樣,學者們還沒有完全搞明白資產價格。
除去席勒外,另兩名教授均來自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奪金專業戶”芝加哥大學,尤金·法瑪教授因為成功展示股票真正價值在短期內極難預測而獲獎;他的研究證明,短期股價會隨時迅速受到新信息的影響而浮動。
諾貝爾獎評委會表示,法瑪的研究結果對隨后的研究有著 “深遠的影響”,他的發現改變了市場交易和預測行為。
另一位拉爾斯·彼得·漢森教授,則因為開發出一種通過統計學方法測試資產估價的理論而獲獎。
今年諾貝爾文學、物理學、化學和醫學等獎項的得主多半在意料之內,但經濟學獎一如既往爆出冷門,此前路透社發布的熱門人選預測再度全軍覆沒。當時預測的奪冠可能人選是薩姆·佩茲曼(Sam Peltzman)和理查德·波斯納(Richard A·Posner)。
10月14日出爐的經濟學獎,也是2013年諾貝爾獎的最后一個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實際上并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全稱實際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