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法瑪教授的研究興趣十分廣泛,包括投資學理論與經驗分析、資本市場中的價格形成、公司財務、組織形式生存的經濟學。他在經濟學科的若干領域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金融學獨立為一個學科及成為經濟學中一個獨立領域的進程中,是當之無愧的先驅。其主要的研究領域已貫穿于經濟學、商務學和金融學。他不僅研究了金融證券的價格走勢及由個人和企業決定的資產分配關系,還研究了資本市場的信息結構,公司與競爭,風險管理,通貨膨脹與經濟活動,不同通貨的價格以及貨幣與銀行業。法瑪教授的論文是以嚴謹的理論性與實證方法的運用相結合為顯著特征的,這些實證方法建立在統計與經濟分析基礎上,用實際數據、以具體的調查來證明定義嚴謹的抽象的問題。
法瑪教授最主要的貢獻是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該假說認為,相關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證券價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場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場假說的一個最主要的推論就是,任何戰勝市場的企圖都是徒勞的,因為股票的價格已經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包括所有公開的公共信息和未公開的私人信息,在股票價格對信息的迅速反應下,不可能存在任何高出正常收益的機會。
簡潔明快的EMH體現了經濟學家們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那就是市場均衡。EMH實際上是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在金融市場的延伸。EMH的成立,保證了金融理論的適用性,是經典金融經濟學的基礎。自從EMH被正式提出后,30多年來圍繞它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些爭論不僅使得EMH理論和實證研究不斷完善,也促進了許多其他科學的蓬勃發展。法瑪教授是有效市場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為該理論的最終形成與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70年他在最有聲望的專業金融雜志即《金融》雜志上發表了具有影響力的一流的關于EMH的經典論文《有效資本市場:理論與實證研究回顧》,該論文不僅對過去有關EMH的研究作了系統的總結,還提出了研究EMH的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在此以后,EMH蓬勃發展,其內涵不斷加深、外延不斷擴大,最終成為現代金融經濟學的支柱理論之一。正如題目所暗示的一樣,該論文集注意力于有效資本市場的理論與實證證據,體現了這樣一個思想:市場參與者的相互作用與信息傳播的扭曲阻止了個人投資者在競爭的資本市場上獲得既定收益。該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論點是基于法碼教授自身的研究的。包括他的1965年在商務雜志上發表的著名的論文《股票市場價格走勢》,在這篇文章中他以有效市場假說下的價格走勢的隨機游走模型為基礎提出了強制性的統計證據。該文在證明有效市場假說的有效性以及其潛在失敗的根本原因時被大量文獻索引。
21年后,即1991年,法瑪教授在金融雜志第50年年慶時又發表了與該文相關的一系列的后續研究成果,在其中他評價了索引其文章的文獻及自己相關的研究。
關于EMH的實證研究工作分為3類:弱勢檢驗(Weak-form tests)、半強勢檢驗(Semi-strong-form-tests)、強勢檢驗(Strong-form tests),之所以作這樣的劃分,是為了說明在任何信息層次上不支持市場有效的假設。這種分類最早由羅伯茨在1967年5月提出,后由法瑪教授推廣。強勢檢驗研究的對象是專業投資者或內幕人士的收益率。專業投資者有能力資助對一個公司、一個行業甚至一個經濟的長期研究-經濟學中稱之為基本分析。如果能發現某一投資者具有重復的超越表現,則表明它具有預測能力。而他的研究成果,即所掌握的信息也就沒有為市場價格所吸收。對內幕交易的研究,現已成為金融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和法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