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婷
“雷曼兄弟”倒閉五年后,世界經濟是否已回歸增長軌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微博]4月10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上發表講話稱,當前全球經濟正在形成“三類增速”的格局,其中新興市場表現良好,美國等正逐漸恢復,歐元區和日本則仍任重道遠。
拉加德提醒新興市場需警惕債務、外匯和信貸風險,同時指出中國的當務之急是實現利率自由化,并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
下周,IMF與世界銀行[微博]春季會議即將在華盛頓召開。屆時,來自全球188個成員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將匯聚于華盛頓。IMF將在會議期間發布最新的經濟預測數據。
新興市場需警惕風險鞏固防線
“好消息是,在經歷了一段極為動蕩的時期后,金融狀況正出現好轉跡象。由于政策制定者的行動,全世界的經濟狀況已不再像六個月前那樣危機重重了。但是,今年的全球增長也不見得會比去年有明顯起色。”拉加德說,如今新舊風險交織在一起。很多國家的金融市場改善尚未帶動實體經濟改善,也未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
與此同時,目前全球經濟增速嚴重不均衡。拉加德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在形成“三類增速”的格局——有些國家表現良好,有些正逐漸恢復,有些仍任重道遠。
第一類“增速”國家主要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拉加德稱,過去五年里,這類國家一直在引領世界的復蘇,對全球增長的貢獻高達四分之三。繼去年略微放緩后,經濟增長再次反彈。其中,發展中亞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兩個地區。
與此同時,很多新興市場擔憂發達國家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尤其是非常規寬松政策,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
“在所有新興經濟體,政策制定者都擔心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影響匯率和資本流動,并經由高漲的資產價格和快速的信貸增長威脅金融穩定!崩拥抡f,他們主要是擔心“升了又降”或者“來了又走”的情況,即大量不穩定的資本流動可能會突然逆轉,從而抑制經濟增長。
她強調,在當前形勢下,保持寬松貨幣政策以提振復蘇的做法是可取的。目前來看,這些風險似乎都在控制之中。資本正源源不斷地向新興市場流動,這主要因為這些市場有著良好的政策和前景。
但拉加德警告稱,仍然有必要提防警示性跡象,尤其是“新興市場的企業正越來越多地暴露在債務和外匯風險之下。過去五年里,新興市場公司的外幣借款量約上升了50%。在去年,拉丁美洲和亞洲的銀行信貸量分別上升了13%和11%”。值得警惕的是,當形勢轉變、利率再次上升時,這些隱藏的危險就會暴露無遺。
因此,她建議“新興市場需要不斷鞏固它們的防線”,包括重建財政政策空間和加強銀行業監管。宏觀審慎政策包括限制信貸增長、實行隨周期變化的資本要求、強化金融市場以及密切監測外匯風險敞口。
美歐日挑戰各異
第二類正在恢復中的國家包括美國以及瑞典、瑞士等其他一些國家。
危機后,美國經濟正在穩步增長,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切問題都已解決。拉加德指出,美國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公共財政失衡。短期調整過于激進,中期調整又過于溫和。這加重了不確定性,為經濟復蘇蒙上了陰影。
第三類仍任重道遠的國家包括歐元區和日本。歐元區決策者在過去一年里成就顯著,這些成就包括歐洲穩定機制(ESM)、歐洲央行的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單一監管機制(SSM),以及有助于希臘減債協議。盡管取得了這些成就,但拉加德認為,歐元區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繼續清理銀行業體系,對銀行進行注資或重組,或在必要時將銀行關閉。此外,歐元區還需建立一個真正的銀行業聯盟。
日本的當務之急則是徹底擺脫緊縮陷阱,恢復經濟活力。鑒于日本央行上周已經采取的大規模寬松刺激措施,拉加德呼吁日本也要通過財政政策來刺激增長。但她同時警告稱,日本公共部門債務幾乎是其GDP的245%,“這樣的公共財政是不可持續的”。
呼吁金融改革與需求再平衡
在金融改革方面,全球政策制定者的確取得了重大成就,包括更嚴格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針對全球大型銀行的資本附加費,以及清晰界定的監督和破產處置標準。
然而,風險依舊四面埋伏。拉加德指出,大到不能倒閉的“超大型銀行”模式如今要比以往更加危險;衍生品仍是金融體系中的暗物質;影子銀行問題依然是一個暗角,與其相關的風險似乎在不斷增多。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均是如此。
除了金融改革,拉加德還呼吁全球需求更均衡,各國重視增長和就業水平的提高以及平等狀況的改善。
拉加德認為,近期的平衡主要原因是逆差國需求降低,因此還需要提高順差地區的需求水平。
“對于中國而言,這意味著要進一步促進消費,并繼續朝著以服務業為導向、以消費為基礎的經濟模式轉變——中國已開始走上了這條道路!崩拥抡f,中國的再平衡策略主要取決于金融部門。金融改革能夠促進更均衡、更包容的增長,以及構建更安全的金融體系以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私營部門。
“中國的當務之急是要繼續實現利率自由化,改善風險管理,并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拉加德說。
東方IC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