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浙商銀行

2012年國際金融十件大事

2013年01月04日 11:59  中國金融雜志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本刊編輯部

  1. 歐元區積極行動應對歐債危機蔓延

  2012年2月29日,歐洲中央銀行啟動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以增加流動性。3月2日,25個歐盟成員國正式簽署《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穩定、協調和治理公約》,以加強各成員國的財政紀律。6月29日,歐盟峰會宣布歐洲穩定機制(ESM)將直接向銀行注資,通過購買重債國國債來壓低其融資成本,并推出1200億歐元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9月6日,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即將執行OMT(直接貨幣購買)計劃,為歐元區一體化進程獲得寶貴時間。9月12日,歐盟委員會公布建立歐洲銀行業聯盟的一系列提案,該方案已于12月獲得批準。10月,歐元區永久性救助基金——歐洲穩定機制正式啟動,標志著歐元區國家進行結構改革與推進政治經濟一體化邁出關鍵一步。

  點評:為解決歐債危機,歐盟一直在尋求“外部”和“內部”兩條路線。外部路線主要依靠以G20為主導,IMF為渠道的全球合作機制;內部路線則依靠以歐洲中央銀行為主導,各歐盟成員國為主體的歐元區自救機制。但從實際情況看,不管是尋求外部援助還是內部自救,均需要歐盟各國團結合作,同心協力,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

  2. 美國等部分發達經濟體推出新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2012年2月,英國中央銀行決定向市場增加500億英鎊(約合800億美元)的貨幣供應。4月27日,日本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0~0.1%不變,通過資產購買及信貸計劃加大寬松規模,將用于資產收購的基金規模擴大5萬億日元。隨后,日本央行又不斷擴大基金規模至91萬億日元。9月,歐洲中央銀行推出直接貨幣交易(OMT),未來將無限量購買1~3年期債券,實施歐洲版量化寬松政策。9月13日,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開啟新一輪的量化寬松行動(QE3),將維持0~0.25%的超低利率期限延長到2015年中,并每月采購4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12月12日FOMC又宣布推出第四輪量化寬松措施(QE4),每月購買45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

  點評:從實施效果看,發達經濟體實施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通過購買政府債券,使投資者轉向公司債券和股票等風險資產,同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支持經濟復蘇和消除通縮風險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從經濟理論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經濟難題,反而可能加劇全球流動性泛濫和貨幣競爭性貶值的風險,并通過匯率和資本跨境流動渠道對新興經濟體等產生負面的溢出效應。

  3.世界經濟進入降息通道保增長

  2012年6月初,澳大利亞中央銀行決定將現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3.50%,接近2009年底的水平。7月5日,歐洲中央銀行將歐元區主導利率從1%下調25個基點至0.75%的歷史最低水平,這也是歐洲中央銀行自2011年12月以來的首次降息。除發達國家外,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也加入到降息陣營。從2012年伊始,先后有智利、印度、巴西、以色列、捷克、越南、韓國、菲律賓和泰國等新興經濟體采取降息策略,以應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沖擊。

  點評:2012年以來,由于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保增長”成為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共識。從發達經濟體看,歐美均為解決其岌岌可危的主權債務危機和促進經濟復蘇尋求出路。而新興經濟體則紛紛采取積極措施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對其的負面沖擊和自身的經濟增速放緩。

  4. 金磚國家領導人發表《德里宣言》

  2012年3月28日至29日,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領導人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第四次會晤,并發表了《德里宣言》和行動計劃。這次會晤明確提出,金磚國家將在開放、團結、互諒互信基礎上深化共同發展的伙伴關系,并將其作為金磚國家下一步開展合作的重要指導原則。會議要求IMF和世界銀行[微博]增加金磚國家的投票權,以保障欠發達國家的利益。此外,會議簽署了兩項協議,意在穩步推進金磚國家間結算與貸款業務,使得金磚國家間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與會的領導人還探討了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可能性,希望該銀行能與世界銀行并駕齊驅。

  點評:從2011年的《三亞宣言》到2012年的《德里宣言》,雖然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對金磚五國而言卻取得了重大成績,充分體現了五個國家在跨國合作、全球經濟治理、全球和地區形勢,甚至國際政治等問題上能夠達成共識,并向全世界釋放出共同的聲音。

  5. 二十國集團同意向IMF增資

  2012年4月20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華盛頓重點就IMF增資與改革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同意在落實2010年份額增加的基礎上,向IMF增加43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以防止和應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復蘇。IMF執行董事會6月17日批準了IMF增資計劃的技術性條款,為世界領導人批準該計劃鋪平了道路。此外,條款對歐元區成員國獲取新應急資金設置了更高的門檻,因為上述條款使歐洲更加難以依賴這些資金作為對自有債務危機防火墻的補充。

  點評:為了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需擁有更加充足的資源,因此,討論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是本年度G20峰會的一項重要議程。同時,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也希望IMF盡快完成包括票數分配和基金配額等配額制度的改革,以增加發展中國家在IMF中的話語權,并敦促歐盟采取更有力的行動來解決債務危機。

  6. 清邁協議多邊化穩定基金規模擴大一倍

  2012年5月3日,第十五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會議討論了東亞區域宏觀經濟形勢和區域財金合作等議題,決定將清邁協議多邊化機制(CMIM)下設立的區域外匯儲備基金規模擴大一倍到2400億美元,且各方出資份額不變;提高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規劃的“不掛鉤比例”,與IMF貸款規劃的脫鉤比例從20%提高到30%,2014年將根據情況進一步提高至40%,并延長救助資金使用期限。

  點評:在全球經濟金融形勢仍然嚴峻的背景下,增加多邊化穩定基金能夠進一步發揮清邁協議的作用,以減少成員國對IMF的依賴,并可以進一步增強本地區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穩定全球及區域金融市場信心,推動區域內經濟實現強勁、平衡、可持續增長。

  7. 倫敦同業拆借利率將接受“徹底改革”

  2012年9月28日,英國監管部門宣布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將接受“徹底改革”,包括大幅削減其制定的利率數量、設立新的管理者以及嚴格的監管監督。LIBOR將繼續依賴于各家銀行對當前銀行間拆借利率的每日估值,但制定機構將從英國銀行家協會變為一個完全獨立且受到監管的機構。全球超過300萬億美元的合約以該基準利率為參考,但自2012年初巴萊克銀行操縱LIBOR案曝光以來,其可靠性受到質疑。

  點評:事實上,LIBOR操縱案并不是一場簡單的金融風險事件,其背后更體現出美英兩國為爭奪全球金融定價權所展開的金融戰。美國借此極力倡導改革LIBOR機制,用3個月期的美國國債利率取而代之。而英國則盡可能地為英國銀行業和英格蘭銀行開脫,極力挽回顏面,以此維護倫敦金融中心和英國央行的聲望和地位。

  8.美歐日等經濟體面臨“財政懸崖”

  2012年底,美國將逐步取消原先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為目的稅收削減和加大財政開支項目,從而使美國政府面臨財政支出大幅減少、稅收收入大幅增加的現象(也即“財政懸崖”)。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財政懸崖”將抑制美國經濟的復蘇,甚至導致其陷入二次衰退。同時,歐元區國家也在走向歐洲版的“財政懸崖”,因為財政緊縮被列為接受援助的必要條件。10月15日,葡萄牙政府披露了以在2013年“增稅減支”為重點的緊縮方案。此外,日本10月29日召開臨時國會,討論能否批準“公債發行特例法案”。如果“特例法案”流產,日本政府將不得不大幅削減和凍結公共預算項目的執行,市場擔心的日本版“財政懸崖”也可能成為現實。

  點評:面對金融危機的洗禮以及全球經濟疲軟的影響,美歐日均采取了赤字財政政策以刺激實體經濟發展,即減少稅收,大肆舉債,擴大開支。同時,面對早已捉襟見肘的財力,卻根本無力償還債務,只能依靠“借新還舊”,這種危機治理機制本身是不可持續的。

  9.部分國家推遲執行巴塞爾協議Ⅲ

  2012年11月9日,美國銀行業監管機構——美聯儲、貨幣監理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突然宣布,由于存在較大資金缺口,美國將無限期推遲實施巴塞爾協議Ⅲ。這項協議生效日期的推遲對必須遵循該協議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高盛集團等大型美國銀行無疑是個利好,同時對那些被要求滿足協議的小型銀行也同樣起到幫助作用。無獨有偶,據悉歐盟也正在考慮將巴塞爾協議Ⅲ的實施截止期延長半年或一年。截至目前,巴塞爾委員會的27個成員中僅有8個國家公布了實施巴塞爾協議Ⅲ的定稿辦法。

  點評:在2011年11月的G20戛納峰會上,各國領導人曾承諾于2013年1月1日實施新資本監管標準,并于2019年前全面達標。之前信誓旦旦的誓言,現在卻都不認賬,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在目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大多數的歐美銀行都無法滿足條件苛刻的巴塞爾協議Ⅲ提出的核心資本和流動性要求。因此,中國在推進“巴Ⅲ”的時間表上,應該充分利用其過渡期安排,視其他國家的舉動而采取相應調整。

  10. 日本經濟再度陷入困境

  2012年11月21日,日本宣布其貿易逆差額為5490億日元(約合418億元人民幣),創下1979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同期新高。一方面,全球經濟不景氣、歐債危機發酵等問題令日本出口屢屢受挫。同時,日本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經濟關系也正經歷結構性轉型,加之“釣魚島事件”殃及日本出口,促使日本的貿易數字達到30年來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企業支出一直是日本國內需求和整體經濟的關鍵性推動因素,而大企業更是日本經濟的支柱,但創新不足的家電巨頭連年巨額虧損,汽車行業出口銳減,都直接影響了日本經濟的增長。另外,日本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也不利于其經濟發展。

  點評:自廣場協議以來,人口老齡化、通貨緊縮嚴重阻礙了日本的經濟發展,使日本始終難以扭轉經濟發展頹勢。同時,作為典型的外向型貿易大國,一旦出口不振就會導致經濟低迷,經濟低迷就會造成就業形勢嚴峻。因此,對于日本來說,利用領土等問題引起爭端并非明智之舉,與亞太國家睦鄰友好、加強合作才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 新聞重慶女警自述被黑打:戴腳鐐坐老虎凳
  • 體育曼城內訌!巴洛特利曼奇尼訓練場動手扭打
  • 娛樂王力宏駁斥與李云迪緋聞:都愛女生
  • 財經三星等6家企業因價格壟斷在華遭罰3.53億
  • 科技Ubuntu攪局移動OS:難跨三座大山
  • 博客我國居民消費率為何遠低于30年前
  • 讀書國之重器:九大“鎮國之寶”(組圖)
  • 教育26省份不同程度公布異地高考方案
  • 育兒幼兒沒帶作業本遭倆老師輪流鞭打(圖)
  • 梅新育:美國財政懸崖協議的兩面性
  • 劉泳華:2012年十大經典品牌營銷事件
  • 羅天昊:朱元璋反貪為何不能救世
  • 彭真懷:用新型城鎮化破解三農難題
  • 董少鵬:2013年中國股市十大預言
  • 黃鳴:皇明真的跑偏四年嗎
  • 金巖石:中國經濟在等什么
  • 潘英麗:以金融轉型推動經濟轉型刻不容緩
  • 淡泊明志:誰來養活中國人?
  • 張捷:展望各方煎熬的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