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能令南海平靜下來嗎
趙靈敏
今年以來,以中菲黃巖島爭端和中日釣魚島爭端為標志,南海問題在2012年驟然升溫。越南總理阮晉勇和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不同國際場合挑起話題,以圖南海問題國際化。美國重返亞洲和對相關聲索國或明或暗的支持,以及東亞領土民族主義的日益白熱化,令南海成為國際沖突火藥桶的意味漸濃。
與此同時,各方在經歷了最初的咄咄逼人、各不相讓之后,最終又都降低了調子,紛紛從最初的立場后退,并釋放出和解的信號。中國、日本、印度及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即將開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談判”,也讓人看到了以經貿手段化干戈為玉帛的良苦用心和努力。
戰爭邊緣
從2012年4月10日菲律賓海軍襲擾中國漁船之后,中菲雙方在黃巖島海域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對峙;5月,傳來了越南組建南海艦隊的消息,之后在南海進行實彈演習,同時在6月通過一部法律,將南沙群島視為自己的“領土”;而釣魚島紛爭,更使得中日兩國進入40年來最嚴峻的對立狀態。
南海問題2012年的急劇升級,首先離不開金融危機給相關主要國家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困難和不確定性:美國因為國內政治的分裂和經濟復蘇的乏力導致的焦慮與浮躁,中國的轉型之痛和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這些困難和不確定性,又在大選年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被放大和激化。
另外的原因在于,南海危機從表面上看是越南和菲律賓同中國在南海地區因為一些偶發事件導致摩擦,但顯然離不開美國重返亞洲的因素。這一點在奧巴馬上任不久就初現端倪:上任第一年,奧巴馬就成了首位出席東盟領導人對話會議的美國總統;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2010年7月越南東盟會議上,首次宣示“南海航海自由”事關“美國利益”,正式介入南海問題。2011年11月希拉里訪問菲律賓期間,直接將南海稱為“西菲律賓海”。況且,美國對菲律賓有安全上的承諾,南海問題一旦惡化,比如說發生沖突,按照《菲美共同防御協定》,美國有義務保護菲律賓。美國對越南也有類似的協定,2010年在華盛頓舉行的美越雙邊防務磋商,也討論了南海問題;而就在幾天前,美國剛剛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宣布《美日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問題。美國的相關表態,實際上是在縱容和默許相關國家的冒險行為。
而對于南海爭端的重要當事方中國來說,國內圍繞著領土爭端的民意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中國近幾年在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上的快速提升,無論是官還是民,內心深處的自信與過去相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因此,適當教訓一下對方、展示一下實力,針鋒相對而不再委曲求全,成了中國社會上下心照不宣的共識。
和平與RCEP
201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的第二十一屆東盟峰會上,東盟十國宣布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在2013年啟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 (RCEP)談判”,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若能在2015年談成,RCEP將成為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3,所涵蓋區域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而就在此次峰會上,東盟各國因為在南海問題上立場不一,而自45年來第一次未能通過共同宣言。這兩件事,都被認為是中國發揮影響力的結果。由于RCEP可能的參加國包涵了南海問題的所有聲索國,因此,它就被賦予了維護和平、解決領土糾紛的涵義。
但是,且不論RCEP能否建成、遠水能否解得了近渴的問題,以及RCEP談判過程中關稅如何裁定、協議如何簽訂等技術上的具體困難,釣魚島爭端等問題本身就可能成為阻礙RCEP談判和組建的絆腳石。而從歷史上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確可以為爭端的解決創造經濟條件,但只是經濟相互依存,卻缺乏政治條件的支撐,顯然并不能完全保證爭端和平解決。中日關系的演進就是明證。
應該看到,盡管南海問題的聲索國眾多,問題也比較復雜,但主要的玩家仍然只是中美,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基本是在看美國的眼色行事。因此只要中美關系保持靈活性,其他國家要拉美國下水也并非易事。當中美可以尊重各自核心利益的時候,或者說中國有足夠手段反制美國介入南海問題時,一個以中國為主導的南海秩序就不再遙遠。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雖然口頭上疾言厲色,但在具體做法上一直非常克制。一些權威中國分析家已經認為,中國需要捍衛海權的同時,是保證中國在地區的“戰略機遇期”。而美國遏制中國的心意雖然不會改變,也會繼續或明或暗地鼓動一些國家對中國發難,但在目前國內問題成堆、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美國顯然也不希望南海局勢失控,更不希望發生戰爭。中美的和平意愿,是南海和平的最根本保證。
中國怎么辦?
鄧小平曾經指出,解決南海的辦法不外乎兩個,“一個辦法是我們用武力統統把這些島收回來;一個辦法是把主權問題擱置起來,共同開發。”而主動開戰恰恰是中國不能做的。然而,在國際上,一邊倒的輿論環境已經形成,越南等國反而將自己塑造成了弱者和受害者。在這種不利的輿論環境下,中國用武力解決南海爭端,一定會付出巨大的政治代價,國際形象會嚴重受損。而在軍事力量之外,中國近年來日益增長的國力,還沒有轉化為戰略、輿論等方面的有效實力。因此戰爭不是中國的首選。
而中國主張的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到現在基本上還停留在口號狀態。在共同開發方面,相關國家并沒有意愿或者意愿不強。說穿了,如何共同開發,要看有沒有切實的想法和規劃,有沒有足夠的實力、動力機制或藍圖,來促成相關國家認同和接受中國所提出的共同開發。 2012年5月,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在人民網[微博]強國論壇上說,中國在南中國海爭端中“要硬得更硬”。“比如中國的鉆井平臺一定要過去,而且一定要多打油,而不能只是外交部在那里抗議。”“等什么時候我們的鉆井平臺更多、更好,打的油更深的時候,你的談判地位就更有效、更有力。”5月9日,中國高調宣布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正式開鉆。看來,在共同開發遙遙無期的情況下,自主開發成了中國眼下的現實選擇。
南海問題是目前世界上爭議海域最大,涉及國家最多的海洋爭端案例,并且又有區域外大國的介入,涉及到政治經濟利益,涉及到上百家油氣公司的利益。各種利益犬牙交錯,非常棘手,指望在一朝一夕解決非常不現實。從2012年的情形看,中國未來會傾向于在必要的時候會露一露崢嶸,比如搞一點軍演、透露一下航母下水的信息等進行威懾,目的是進行危機管理和控制,使局勢不至于進一步惡化。至于南海問題的徹底解決,仍有待未來。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
人物志:
阿基諾三世:南海覬覦者
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這位出生于菲律賓政治世家阿基諾家族的菲律賓現任總統,據說有一半的華人血統。然而以2012年4月10日“黃巖島事件”為標志,菲律賓屢屢挑起的與中國的南海爭端,阿基諾三世就此成為東亞地緣政治的攪局者。
阿基諾三世是菲律賓第15任總統。在對華政策上,與其上任阿羅約截然相反。作為已故總統阿基諾夫人的獨子,他的上臺被外界認為是沾了家族的光彩。菲律賓人希望阿基諾三世能夠像他的母親一樣,率領菲律賓走出泥沼。
但是,國內民族矛盾、恐怖主義勢力以及貧弱的經濟基礎,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阿基諾對外強硬,似乎出于維持政權穩定性的考量。此外,由于菲律賓具有軍人干政的歷史,歷屆菲律賓政府都面臨著如何面對軍人集團勢力的挑戰。阿羅約時代受益匪淺的軍隊勢力,成為阿基諾新政的開刀對象。南海領域的油田,是阿基諾心里的一塊肥肉。而更重要的是,阿基諾上臺之后承諾的軍隊現代化進程中,很大一部分資金都來自于對于有爭議的南海領域油田的開采。利用南海爭端,既可以轉移國內矛盾,又有機會獲得資金控制軍隊。
“黃巖島問題”恰好成為阿基諾巧妙轉移軍隊內部斗爭視線的武器。因此,在2012年的所有國際場合,阿基諾都試圖挑起南海話題,以圖通過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形式獲取外部支援。
2012年的阿基諾,注定要與南海的不穩定聯系在一起。(梁婷婷)
阮晉勇:持劍的爭奪者
實現連任的阮晉勇沒能給自己挽回些許面子。
2012年10月召開的越南第十三屆國會四次會議,阮晉勇坦言他的政府沒有能夠完成先前制定的經濟社會指標,同時他也不得不為自己監管不力而導致的國企低效問題向國民道歉。
這不是阮晉勇面對國會代表唯一的尷尬時刻。2010年10月,他就因為越南船舶工業集團管理層涉嫌違規經營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一事,接受了國會質詢。
身為越南政壇第三代,阮晉勇無可挑剔的革命后代出身,以及在軍隊服役期間4次光榮負傷的經歷令其在仕途一帆風順。在進入河內政治圈之前,阮晉勇在堅江省一路做到省委書記,直到他被征召至河內。
輾轉幾個部門之后,阮晉勇開始擔任副總理。2006年接替退休的潘文凱成為總理一年后獲得國會的正式選舉確認。阮晉勇成為見證越南加入了APEC和WTO的總理。
第一個正式任期結束之后,盡管遭受了諸多質疑,阮晉勇還是在94%的國會代表的支持下迎來了新的一屆任期。這一次,他所面對的是更為嚴峻的經濟形勢。越南經濟在2012年迎來了13年來最低的增長率。
疲于應對國內經濟低迷現狀的阮晉勇絲毫沒有放松在南海問題上的強硬立場。2012年10月在就職演說中,阮晉勇誓言要捍衛“主權”。這一有明確針對性的表態直指“南海”。
事實上,阮晉勇幾乎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向國內以及國際社會表明其強硬立場,并不惜借助與日本和印度合作來加強自己在南海問題上的話語權。
盡管其多項提議并未獲得對方的積極回應,但是阮晉勇在南海問題上扮演的持劍爭奪者的形象,顯然呼應了越南國內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聲浪。(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