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際財經 > 我國光伏產業遭遇歐美印雙反 > 正文
嚴凱
美國終裁結果出爐,歐盟公布應訴名單,中國的光伏企業正在悄悄轉向。
為了應對歐美“雙反”調查,以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為首的國內光伏巨頭針對美國“雙反”調查終裁結果正開始向“外購+組裝+出口”的方式轉變。
當地時間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作出終裁,認為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的生產商或出口商在美國銷售此類產品時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為18.32%至249.96%。
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還裁定了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光伏產品接受了14.78%至15.97%不等的補貼。這樣,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剔除重復征收部分后,尚德為35.97%,天合為23.75%,英利等其他單獨稅率企業適用30.66%的平均稅率。
這個稅率與初裁結果相差不大。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初裁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2.9%至4.73%的反補貼稅。
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主要是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額反傾銷稅。其中,強制應訴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公司稅率為31.22%,常州天合光能公司稅率為31.14%,包括英利在內的其他59家單獨稅率應訴企業稅率也均超過30%。
相對來講,美國商務部此次裁定的傾銷幅度從今年5月份初裁的最低31.14%下調至18.32%,最高幅度不變;補貼幅度則大大高于初裁的2.9%升至4.73%。
美國商務部在調查過程中,選取了無錫尚德和常州天合作為強制性應訴企業。一位光伏企業內部人士稱,由于無錫尚德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最大,因而終裁結果中尚德的稅率最高。
包括英利在內的10多家企業則為一般應訴企業。美國商務部裁定的這些企業的稅率一般都會取最高稅率和最低稅率的平均值。其他未應訴的企業則會被征收最高達249.96%的反傾銷稅率。
這個裁定已宣布了絕大多數光伏企業進入不了美國市場;而參與應訴的企業也很難在美國市場立足。
但美國商務部實際上并沒有將中國企業一棒子打死。美國商務部針對的只是原產地在中國大陸的產品。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從第三方地區進口電池,然后在國內組裝,再出口至美國市場,來規避美國“雙反”。
阿特斯公司總裁兼CEO瞿曉鏵稱,上述所謂第三方地區主要為中國臺灣地區。一位光伏企業內部人士則稱,根據這個規定,只要不是在大陸生產的都行。
事實上,國內不少光伏企業早已準備好采取這樣的方式,只是在等待終裁結果出來。這種新的方式也意味著光伏巨頭們必須犧牲一部分國內的產能。
另一個轉變是,光伏巨頭們正考慮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建設生產基地。英利綠色能源首席戰略官王亦逾稱,英利一直在看除了中國以外的第二個國家中哪個適合可以作為產能擴張的基地。“這樣可能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王亦逾說。
據悉,有幾家企業已經選取或者正在選取海外基地。由于墨西哥離美國市場較近,有不少光伏企業會考慮在墨西哥建基地。
除了墨西哥外,東南亞也是中國光伏企業建立基地的考慮點。美國政府希望中國的光伏企業能夠在美國當地建廠,但在美建廠的成本太高。
除了美國市場,中國光伏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歐盟也開啟了對華光伏企業的反傾銷調查。10月10日,歐盟公布了對華光伏反傾銷調查的中國應訴企業名單。
抽樣調查企業總共134家,包括電池、硅片、組件等類型企業,其中英利、尚德、賽維、錦州陽光、晶澳和旺能光電六家為強制應訴企業。這134家企業約占歐盟進口中國光伏產品的80%。
2013年6月份,歐盟將就反傾銷調查作出調查。對于中國的光伏企業來說,他們現在更擔心的是歐盟裁定的稅率。而美國的終裁結果,也有可能影響歐盟的反傾銷的最終結果。
一位光伏企業高層人士稱,若歐盟最終確定的反傾銷稅率過高,中國的光伏行業才真的會遭遇滅頂之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