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王昀加 王帆 饒博 喬繼紅 姜魯榕 李志平 發自羅馬、里約熱內盧、法蘭克福、紐約、倫敦、科威特城
“畢竟寒冷的大清早,迎著錐心刺骨、無孔不入的寒風騎行,實在令人難以舒心。”說歸說,無論天氣多冷,家住羅馬北郊的羅伯特仍然堅持騎摩托車在瑟瑟寒風中穿行,趕往約30公里外位于市中心的辦公室。
作為家里的“頂梁柱”,不斷上漲的油價促使他不得不緊緊握住摩托車把,漸漸遠離方向盤,羅伯特撇了撇嘴,“去年初意大利油價還只有1.5歐元(1歐元約合8.27元人民幣),現在就超過1.9歐元了!”
高油價也讓美國人直呼吃不消。“真要命!我每天不得不多工作至少4個小時,才能抵消汽油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才能養活得起老婆孩子。”美國芝加哥的一位出租車司機這樣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據《華盛頓郵報》和ABC新聞頻道4月9日公布的一項最新民調結果,美國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高油價導致家庭開支吃緊,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已經出現嚴重的家庭經濟困難。
英國甚至出現了頗有諷刺意味的事件:英國油罐車司機天天到處送油,如今竟落魄到加不起油的地步,于是這些油罐車司機便開始計劃罷工。為防治罷工導致“斷油”,一些政府官員“鼓勵”市民囤積汽油,導致許多加油站被迫關門。這對英國政府而言,真可謂“火上加油”。
雖然國際油價近期震蕩下跌,但全球油價依然處于高位運行。各國政府雖然緊急采取措施應對,但是仍然讓民眾心存不滿:不僅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支持率下跌,卡梅倫首相的民眾支持率也創下執政兩年來的新低。
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
經濟學家、市場分析師大衛·羅森伯格預計油價升高會導致家庭開支逐漸減少,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會發生改變。按照專家的說法,汽油價格每加侖超過4美元(1美元約合6.30元人民幣),消費行為就會改變。“汽油價格每上漲1美分,就會侵蝕美國家庭收入15億美元。”
如今,這種改變已經真實發生了。最近,英國抗議組織接到許多企業、個人的抱怨:“我上班的地方沒有公共交通。用油成本增加導致我不得不開車,因此食品開銷就得減少。”
德國出租車司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物價調查報告顯示,德國國內物價去年就出現上漲,尤以食品和日用品為主。英國食品價格也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上漲了25%。專家一致指出,物價上漲將進一步向行業滲透,最終掣肘經濟復蘇。
最先受影響的將是零售業。雖然今年一季度,梅西、塔吉特這樣的美國百貨公司銷售業績并未受太大沖擊,但出現大量裁員,數量從2月份的2.9萬人一路飆升至3月份的3.4萬人。
同時,消費者信心也開始下降。美國財長蓋特納公開表示,經濟持續復蘇仍然受高失業率、住房市場疲弱、家庭財產縮水及高油價威脅,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十分脆弱。
此外,高油價也讓政府相當頭疼,例如美聯儲如今陷入兩難境地。油價高漲,糧價也瘋狂上漲,國內通脹壓力逐漸凸顯,對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有很大需求。如果美聯儲推出QE3,勢必推低美元,加劇油價漲勢和通脹壓力,如果不推出,經濟復蘇就可能脫軌,就業增長也可能難以為繼。匯豐銀行警告說,當前的高油價可能成為另一個“希臘”,是不能承受之重,足以將美國經濟再次拖下水。
高油價讓發達國家一片焦慮,發展中國家也一籌莫展。美國咨詢公司AIRINC今年1月份在全球35個國家進行了一次成品油價格調查,巴西汽油零售價直追各發達國家。圣保羅街頭的加油站中,普通汽油零售價比鄰國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高出四成,比紐約高七成,和東京、巴黎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街頭走訪中發現,遍布里約熱內盧全城各地的加油站從早到晚大多門可羅雀,成本因素的制約又讓各家加油站很難打起價格戰。大多數人選擇購買小排量汽車,買車后也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出行。
“高油價”幾乎成了全球的公敵,英國、意大利、印尼等地都爆發了不滿油價過高的罷工和示威游行,導致嚴重交通擁堵或者大面積交通癱瘓,超市和商店的進貨渠道受到嚴重干擾,食品一時成為緊俏物資。
地緣政治是主因,內因則不盡相同
專家普遍認為,如今油價高企,基于兩個因素。
首先世界經濟出現好轉跡象,對石油需求將不斷增加。其次就是地緣政治影響,西方國家與伊朗關系日趨緊張,西方國家便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而伊朗一再宣稱將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擊手段,使石油消費國對未來石油供應產生疑問。
對此,科威特經濟學家認為,石油供需矛盾、天氣變暖、石油市場投機等都不是油價大幅度攀升的主要原因,西方國家與伊朗的矛盾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雙方關系不緩和,油價就會繼續上漲,而一旦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動武,國際油價有可能攀升到每桶250美元。
當然,任何國家油價上漲都受到國內外兩方面因素影響,相對于較為單一的國外因素,各國國內助推油價的因素也不盡相同。
英國目前是歐盟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但該國北海油田被認為是“成年”油田,現處于衰竭期,石油產量持續下降。數據顯示,去年英國石油產量跌幅超過17%,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該部門預計英國石油產量還將繼續走低。
在意大利,國內燃油稅和消費稅上調則成為該國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為避免意大利在歐債危機中轟然倒下,政府推出一系列財政緊縮政策,增稅就成為不可避免的重要措施。數據顯示,從去年3月開始,意大利的汽油燃油稅從564歐元/噸的水平一路增加到704歐元。此外,意大利于去年9月將增值稅率從20%上調至21%,這一調整對油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對于油價未來的走勢,國際投行紛紛表示仍將看漲。他們認為,油價走勢取決于伊朗問題的發展、美國經濟的復蘇速度、歐洲債務危機是否向西班牙蔓延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摩根大通銀行預計,今年布倫特油價將漲至135美元/桶,高盛預期為127.50美元/桶。美銀美林證券則認為,在接下來的5年,布倫特油價將達到200美元/桶。
最新的一份民調顯示,美國民眾認為,隨著夏季駕車高峰期的來臨,汽油價格將進一步上漲,其中25%的受訪者將高油價歸罪于石油行業本身,20%責怪華爾街的投機行為,14%認為奧巴馬政府該為此負責,9%則怪罪國會。
各國政府的難題
由于高油價的國內壓力,美國共和黨議員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多次攻擊奧巴馬政府的能源政策。為此,奧巴馬多次為自己的能源政策辯解,并相繼做出多個決定:上個月底,奧巴馬同意加快本國石油的開采速度,并把建設庫欣到墨西哥灣的輸油管道列為政府首要任務之一,本月初,美國內政部宣布將采用自動審核系統以加快陸地開采石油的審批速度。
同時,美國正在與英、法等國商討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一事,韓國和日本也可能加入該計劃。專家預計,西方國家很有可能在6月底之前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因為歐洲將從7月1日起對伊朗實施石油進口禁令。摩根士丹利預計,一旦西方國家釋放石油戰略儲備,國際油價將在最初兩天內下跌8%,油價下跌必定有助于汽油價格回落。
但也有分析人士猜測,關于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消息很可能只是煙霧彈,目的在于改變投資者心理預期,逆轉油價一味上漲的局面。所以,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更多是影響心理層面,一旦釋放,其作用只是短期,隨著時間推移,上漲趨勢或不可逆轉。
高油價改變了很多政府的政策制定進程。英國將上調燃油稅的計劃從1月份推遲到了8月份,還取消了原工黨關于每年在通脹率基礎上再提高1便士的燃油稅的方案。
油價上漲還令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制定者感到不安。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幾日宣布,決定將其主導利率繼續保持在0.5%的歷史最低水平,顯示出央行對通脹壓力的擔憂。
巴西將今年控制通脹的目標定在4.5%,鑒于眼下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實施,業內認為這個目標將很難實現。目前市場分析人士已經基本達成共識——聯邦政府層面再次靠減稅以平抑油價已經不太可行,尤其因為今年是巴西的議會和地方政府選舉年。
面對高企的油價,德國政府開始在反壟斷上下功夫。反壟斷局指責德國五大石油公司,涉嫌操縱價格和不正當競爭,并稱已經對其展開調查。德國經濟部長正在計劃擴大反壟斷局的職權,確保價格透明。如今,德國政府正在考慮采取措施,禁止石油公司利用假期人們出行導致的加油高峰隨意哄抬價格。
不過,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只能看作是高油價下的權宜之計。解決高油價的根本之道,還在于地緣政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