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sina.com.cn
新浪首頁 | 免費郵件 | 用戶注冊 | 網站地圖

財經縱橫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觀點 > 市場 > 正文

您還可以通過
新浪點點通軟件
摩托羅拉6188手機
愛立信R320sc手機
西門子3518i手機
瀏覽新浪網新聞


我國商業如何應對外資沖擊?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7月20日 12:08 國研網

  國內貿易局總經濟師黃海

  自1992年我國政府決定進行外商投資零售企業的試點起,中國便開始了商業領域對外開放的步伐,目前國務院已正式批準了20余家中外合資經營的零售商場(其中包括2家中外合資連鎖企業)。加之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方式批準的近300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中國商業的對外開放已初具規模。

  商業領域對外開放利大于弊

  我國商業的對外開放雖只短短幾年,但對我國商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已經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首先。外商帶來了國內商業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短缺的資金。目前,國有商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很高,債務包袱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同外商合資不僅可以帶來資金,而且還沒有債務負擔。據統計,國務院批準的20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外商出資總額達到7億美元以上,有效地緩解了國內商業企業資金嚴重匱乏的局面。

  其次,外商帶來了國際上先進的現代化營銷方式和管理經驗。目前已經開業的試點合資零售企業,在商場設施、購物環境、商品質量以及營銷觀念、管理模式、服務文化上,都處于領先水平。這些合資商場銷售的商品,80%以上產自中國(包括“三資”企業)。這說明,其較高的銷售額和較好的經濟效益,主要來自先進的營銷方式和科學的管理。

  再次,外商利用其自營進出口經營權。從中國采購商品,在本公司的國外零售網絡中銷售,擴大了中國商品的出口。據統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中美合資深圳“沃爾瑪購物廣場”及其母公司,直接和間接從中國采購商品出口的數量,每年達到100億美元左右,大大高于該公司進口商品到中國國內銷售的數量。

  此外,適度引進外資還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十五大以后,國有經濟將要逐步從商業領域收縮,而其他經濟成分的流通企業目前還難以承擔穩定市場的職能。通過引進外資,成立由國有商品分銷企業控股或占主導地位的大型合資企業,利用國外資金和管理技術,優化、提高國有經濟的質量,有利于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

  誠然,與進入國內商品市場的外商相比,我國的商業企業在資金實力、營銷方式、流通技術、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國內零售企業在銷售額、利潤等方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隨著中國將加入WTO,這一影響可能更趨激烈。但瑕不掩瑜,綜觀全局,商業領域對外開放利大于弊當為定論。

  外資進入對我國商業有哪些影響

  具體分析外資商業對我國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商品零售企業所受到的沖擊將是有限的,大體上可以在能夠承受的范圍以內。

  首先,從目前外商進入中國國內市場的現狀看,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很低,尚不會對國內市場構成大的影響。據國家統計局資料,1999年全部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的零售額,只占當年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6%。加上各地變通成立的外商投資零售企業,只占全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2.6%左右,這對整個中國消費品市場的影響是很小的。

  其次,從目前中國政府開放國內市場的政策看,商品流通領域改革如在外資零售企業開放的地域和數量方面的步子很快,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同其他一些原來對外開放程度較低的行業相比,商品流通企業受到外商投資企業的沖擊肯定會小一些。

  再有,目前國內商業領域的競爭己相當激烈,新的流通企業包括外商流通企業己很難進入。不可逆轉的買方市場狀態,眾多流通企業的激烈競爭,持續兩年多的零售價格負增長局面,不斷下降的流通平均利潤率,不僅給中國的流通企業造成巨大的經營困難,對外商投資流通企業同樣是難以逾越的障礙。目前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商投資流通企業,不少仍然處于虧損經營的狀態,從近兩年實際情況看,外商在中國開設零售企業的勢頭已經明顯不如前些年。

  ——國內商品批發行業將受到較大的沖擊,生存和發展面臨一定的危機。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從批發和零售企業的現狀來看,國有商業批發企業自80年代中期日用工業品市場放開以后,一直處于困難的境地,國有商業批發企業全行業虧損已有多年,近4年的虧損額超過了國有商業零售、餐飲、商辦工業企業的盈利額,造成國有商業企業全行業虧損。國有物資企業在1994年生產資料市場發生變化以后,已經連續6年全行業虧損。相比之下,國有零售企業盡管也遇到各種困難,但總體經營狀況仍然較好,大型商業零售企業一直保持經營盈利,在大中城市中仍然處于市場銷售的“龍頭”地位。實力不同,與外商在國內市場中的競爭能力自然不同。

  第二,從批發和零售企業的性質和特點來看,隨著信息和交通條件的進步,批發企業的商品輻射半徑,從理論上講是無限的。如新的電子商務浪潮,將主要在企業對企業(B2B)的領域發揮優勢,使得一個大型批發企業的產品可以銷往全國,甚至全世界。因此,外商只要在國內設立少數規模宏大的批發企業,就可以充分利用規模效益取得競爭優勢,在中國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但是,零售企業卻完全不同。一般說來,零售企業的服務半徑是有限的,再大的商場也主要是為商圈內的消費者服務。如果商店規模過大,超出了當地購買力的限度,在經營上反而會遇到困難。外商如果想要在中國零售市場占有一定份額,必須設立數量眾多的商場,而這決不可能是一日之功。

  第三,中國持逐漸允許外商投資生產企業建立法人銷售機構,在國內批發其產品,提供相關的售后服務。以往,外資生產企業不能在國內從事這些活動,很多都是委托國內的批發企業為其代理。今后,必然會有一些外資生產企業自行從事建立批發和售后服務機構,因而將從現有的國內批發企業中再奪走部分市場,加劇批發企業的困難。

  ——對城市商業的沖擊要大于對農村的影響,對發達地區商業的沖擊要大于對中西部的影響。

  一般來說,率先進行改革的地區和行業,承受外商沖擊的能力要更強一些。但是,這個論斷是建立在外商平均進入各地這個條件之上的。實際上,由于經濟發達地區的投資環境好,市場機會多,購買力強,開放以后外商很可能將把投資商業企業的重點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從而使得這些地區的商業企業受到遠比中西部地區更大的沖擊。除了少數經濟實力特別強大、以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定份額為目標的外商以外,多數外商將繼續把中國東部的大中城市作為投資重點,開設合資合作商業企業。除非中西部有特殊的優惠政策吸引,短期內外商流通企業暫時不會大舉進入中西部地區的市場。

  ——國內商業對外開放,對國內生產企業的沖擊和影響不可忽視。

  外商非常重視在中國建立通暢、便利和發達的分銷渠道,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在中國國內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外商進入中國國內市場,固然是為了在中國建立合資商業企業獲取流通利潤,但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將國外的商品源源不斷地銷往中國市場,為本國商品打入我國的國內市場開拓通道。因此,我國開放分銷領域以后,國內的工農業生產企業必然也會受到沖擊和影響。目前,不少國內的工農業生產企業對此還估計不足,應該引起充分的重視。

  如何應對日趨激烈的外資商業競爭

  從國外經驗來看,一個國家加入WTO以后,自己的國內商品市場完全被外商壟斷,在大國中還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先例。未來一些年內,外商很可能在中國國內零售、批發企業徘名中占據領先位置,成為“單打冠軍”;但是,在整個國內市場的份額中,內資企業仍會占據較大比重,成為“團體冠軍”。

  面對已經開始并將愈演愈烈的競爭,必須深化商品流通體制和商業企業改革,并根據國際慣例完善有關的法規,使中國的內資商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更好地適應新的競爭。為此,政府和企業應根據自己不同的職能,采取積極的措施和對策,以達到中外投資者共同發展,取得“雙贏”的目的。

  為應對挑戰,從政府角度出發,首先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有關市場準入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借鑒多數發達國家經驗,通過立法對設立新的大型零售商店進行“經濟需求”方面的審查。審查的標準是當地人口密度,現有商店的數量和服務地域范圍,新開店對現有商店經營收入的影響和對交通環境的影響,新開店可以創造的就業機會等等。當然,這種審查必須對中外投資者一視同仁,以此在逐步取消對外商市場準入方面的限制性規定后,能夠對國內商業領域實施有效管理。

  其次要盡快制定商業網點的設置規則。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參照發達國家經驗,結臺我國國情,按照不同業態和不同規模網點的商圈范圍,制定出各地特別是大中城市的商業網點規劃。其中包括網點數量、業態結構、網點規模等多方面的內容。商業網點設置規劃應體現結構宏觀控制的原則,引導企業投資于國內商品流通領域較為薄弱的環節,如倉儲設施、物流配送中心等。

  商業網點規劃經過詳細論證之后,可以通過地方人大或政府予以正式確認,公布于眾。這樣,當一個地區的商業網點已經達到標準后,一般不再批準開設新的網點,但對經營不善的網點可以用經濟手段迫其退出,改換新的企業經營;這個規劃對內資和外資的網點要一視同仁,并隨著經濟的發展及時進行調整。

  還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行業自律規則和行業準入規則對企業經營行為進行監督約束,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反傾銷、反補貼起訴及調查中的作用,保護和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

  此外,要認真研究世貿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安排,熟悉有關規則的條款,有效利用優惠政策,對我國商業的正當競爭進行合法保護。

  從商業企業角度出發。首先必須加快企業改革的力度,提高內資商業企業的競爭力。這一方面要從總體上減少國有經濟在商業中的比重,積極發展多元投資主體,吸引和組織更多的社會資本;同時也要注意不能片面地把戰略調整理解為國有經濟不能在商業中存在。目前國有及國有控股零售企業的零售額仍然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國有生產資料流通企業的市場份額,仍占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的70%以上,目前,我國國內市場上能夠同外商相抗衡的民營企業數量微乎其微,如果簡單地要求國有經濟完全從商業領域退出,后果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發展規模經營,建造內資商業的“航空母艦”。同已經進入國內市場的外商相比,我國內資商業企業,明顯處于“小”和“散”的境地。到去年底,我國商業企業和個體商業經營戶共有1937萬家,其中商業企業只有120萬家,個體商業經營戶則高達1817萬家,而批發、零售、餐飲業按照不高的行業規模標準統計(1999年末批發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從業人員60人及以上、年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上;餐飲業從業人員40人及以上、年營業額200萬元及以上),達到標準的企業只有3萬家;而國內連鎖商業的銷售額,目前只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相比之下,外商在當前的商品市場競爭中,規模經營的優勢顯而易見。由于采購規模大,不僅可以從廠家得到較低的優惠價格,而且在付款方式、期限方面都可以得到便利;大量銷售,薄利多銷,可以在低價競爭的同時獲得一定的利潤;利用大量采購的優勢,組織訂單生產,發展商業自有品牌,還可以提高商品的利潤率。為此,中國商業亟須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一方面,要通過資金紐帶的聯結,建立母子公司體制的規范的企業集團;同時注意通過商品、商號、配送、管理技術等聯結方式,發展銷售網絡。

  最后要大力推進營銷改革,發展新型營銷方式。進入買方市場后,商品貨源競爭的重要性逐步下降;持續兩年下降的零售價格指數,使得價格競爭的余地也越來越小;在這種形勢下,營銷方式的競爭對于流通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重要,國內商業企業必須順應潮流,依靠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全面推進營銷改革。同時加快特許經營的發展速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代理制,重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以此迎接商業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挑戰。


發表評論】【關閉窗口

 新浪推薦
新浪奧運專題網站
趣味心理測試
2000高考專欄
性知識問答專區
西安球迷鬧事事件
滬深股市2000年中報
網上學電腦學上網
新浪網勤工儉學信息留言版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聯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幫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