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7月14日 09:54 人民日報
中國彩電企業峰會33天開了3次會議。又制定最低成本價,又組建價格巡查組,九企業可謂煞費苦心。但結果卻有些無奈。 6月9日深圳會議剛公布最低限價,為迎戰長虹率先將74厘米彩電跌破1800元,創維不日便宣布將54厘米彩電降到800元以下,第一次限價失敗。6月21日南京第二次峰會會議不久,就在南京,商家將熊貓74厘米彩電降到3699元,低于最低成本價600元。第二次限價也宣告失敗。 毫無疑問,彩電企業都有維持價格的愿望,這幾次峰會,守住堡壘的決心也是堅定的。但是兩次卻均告破產。表面看來,或是競爭對手在搞鬼,長虹沒有參加聯盟;或是商家不予合作。最低成本價出來后,各商場幾乎沒有執行的。但是細分析起來,他們都不是真正的罪魁。導致峰會價格聯盟失敗的其實是市場競爭規律。 眾所周知,我國彩電生產能力過剩,年產量3800萬臺,市場容量卻只有2800萬臺。積壓的產品便只有靠降價來拋售。誠如彩電企業所言,降價使彩電企業利潤率已跌到3%—4%,眾多企業已疲于應對。但這正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就是靠著價格這個杠桿,淘汰一批企業,強制性使供需平衡。 彩電峰會的價格聯盟想逆市場調節的壓力,將價格維持在某個點,這種行為未免太理想化了。有人把它形容為堂·吉訶德在挑戰風車。 因此,且不說價格聯盟的是與非,單從聯盟本身來看,它一誕生起就注定不會成功。經濟學家林毅夫早在南京會議之后就斷言,價格聯盟注定失敗。因為即便像歐佩克這樣強有力的組織,在供小于求的情況下,限產提價的協議也很難順利實現,更何況國內企業要逆供大于求的潮流,頂住降價壓力,結果可想而知。 香港峰會,彩電企業再次信誓旦旦,愿望是好的,但是我們還是套用一位消費者的話吧:讓他們開去,反正產品賣不動,后果他們自負。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