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新浪點點通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6月28日 13:18 中國經營報
編者按自6月9日“中國彩電企業峰會”成立以來,相關報道不絕于耳,各界讀者也紛紛致函發表見解。本版將陸續摘發部分稿件,并繼續關注相關動態。 一個前所未有、關乎中國彩電業未來走向的聯合宣言被各路傳媒一浪高過一浪的詰問與責難聲所淹沒。大量的負面報道將此次前所未有的彩電諸強峰會稱之為“彩電價格同盟”,稱之有違價格法,并一再宣判它將難以為繼。甚至有媒體已經估測了它的壽命也就是這個淡季。 能讓九大企業首腦坐在一起的直接動因無疑也是價格,價格一再創造新低與原材料的輪番上漲已令信息產業部多次下文穩定價格,而當企業自發組織起來穩定價格之時,就成為價格壟斷?當我們面對歐洲反傾銷訴訟時,我們國內的傾銷行為是否有人關注? 沒有人否認以往的中國彩電廠家太缺乏對話和協作,太多相對攻訐與指責。 沒有人認為無休止的價格戰會挽救一個供求嚴重失衡的行業。 沒有人認為面對外強,中國彩電企業不需要一個強大統一的“中國之聲”。 那我們有什么理由將一個開啟協商與對話之門,倡導開放與合作的企業間自發的圓桌會議視為“異類”呢? 近年來,彩電業成了一個極端矛盾的行業。一方面,它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中國已成世界彩電生產第一大國,是目前中國最市場化的行業,也是面對WTO到來,不是如臨大敵、噤若寒蟬而是坦然相對甚至歡欣有加的少數行業之一,這與長期躲在高額關稅至今不大成氣候的汽車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一方面,彩電又成了非理性過度競爭的典型代表,一年近4000萬臺的產量與不足2800萬臺的市場需求形成強烈反差,國外品牌進口與中國彩電出口量基本持平,交易額卻難以望其項背。同質化傾向令企業缺乏品牌個性,一輪又一輪自殺式的價格大戰,彼此間的飛短流長讓人難以再對這個行業肅然起敬,不停有人在呼吁:中國彩電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對數字電視、電視與電視聯姻的關注正如火如荼。按《互聯網周刊》主編姜奇平的話說,“傳統的電子計算機企業和電信企業,正用貨幣贖賣新興的電視網絡的領地,”“他們同時看中的,是未來最有潛力的電視網絡!眲摼S集團數字研究開發中心的辛奇功總經理在介紹赴美參加數字信息顯示設備供應商2000年大會(SID2000)的情況時指出,現在一系列新興的數字顯示技術如液晶、等離子、固態晶體顯示、OLED以及前投、背投等未來將廣泛應用在大型演示以及微型顯示上。屆時,被業界資深的營銷專家稱為“黑面包”的彩色電視機這個大塊頭將難以再盤踞市民廳堂的最耀眼的位置,代之以更輕巧、更清晰、功能更強大的新型顯示設備。 可以想見,電視將更普遍地存在,但以顯像管為核心的現行電視機技術有可能死亡,技術的進步潛藏著革命性的因素,看不到這一點,中國的彩電業將無所謂希望。 一位記者在分析峰會成立后大量的圍剿性報道時說,這其實是彩電業長期借助媒體炒作的反彈。十幾年來,家電業的起伏跌宕成為報紙財經板塊的重頭戲,彩電業更是重中之重。如今媒體越來越多,報紙也越來越厚,新聞界的趨同性已經與家電業相似,因而“炒一炒”、“策劃個大篇幅的”也成為許多跑家電線記者的口頭禪。平心而論,彩電業的新概念太多,而真正跳躍地發展太少,也使媒體越來越喜歡用批判性眼光審視家電業的風云變幻,這樣也容易吸引讀者。 除了彩電業有產品過剩的壓力,媒體也有了過剩的壓力,過剩則容易急功近利。 價格戰是過剩經濟的必然,而因產權不明晰導致不計成本的價格戰則損傷任何一個正在逐步走向市場化的行業。因而競爭之外有合作,已經成為傳統產業自我升級的必由之路。鐘清聲
|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