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6月23日 13:36 三聯生活周刊
導讀:所有競爭性行業都在降價,所有壟斷性行業都在漲價,民航繼電信之后成為眾矢之的。選擇壟斷還是競爭,決定著中國民航業的“大吃小”還是“小吃大”。 “禁折令”松動 民航關于票價的政策終于松動。5月15日,民航總局將海南作為試點,允許以海口、三亞為中心的八條聯營航線實行“2000年淡季團體折扣票價”,票價最低可打6.5折。海南成為機票可以合法打折的“特區”,民航總局沒有說明選擇海南作為試點的理由。業內人士猜測,海南四面環海,民航行政性的“禁折令”對其經濟發展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反對民航禁折令的已經不僅僅是航空公司。 4月1日,民航總局開始實行被媒體稱作“怪招”的新政策——航線聯營。民航總局采取的措施是,從4月1日至10月31日,在108條骨干航線上,飛同一條航線的航空公司聯合起來,按民航總局統一核定的票價售票,然后各參營公司按投入的航班、座位數比例進行結算分配。同時,民航總局強調,實行航線聯營,原來的禁折令依然有效。 民航總局財務司司長海連成表示,航線聯營的目的是遏制各航空公司之間惡性競爭,他說:“航線聯營有助于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形成企業自律機制,減少內耗,降低成本,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新政策出臺,輿論大嘩:自1999年2月民航機票禁折令出籠后,民航業離市場經濟越來越遠。通過將各航空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的方式,航空公司又吃上了“大鍋飯”。航線聯營抹殺了航空公司的競爭沖動,航空公司分配收入的依據不是各自實際運量,而是它們投放運力的多少,而運力投放的多少由民航總局說了算。航線聯營明顯偏袒大公司,因為它們的運力指標多。今后,讓航空公司勞心費力的不再是經營市場,而是如何向民航總局申請運力指標。 聯營為什么? 一些小航空公司認為,航線聯營實際上是想迫使小公司向大公司靠攏,直至歸并到大公司之中。一家航空公司的總裁助理說,早在1997年,民航總局就有歸并小公司的想法,這幾年的民航政策幾乎都是圍繞這個中心。1997年,民航總局出臺“一種票價,多種折扣”政策,實際上是希望大公司依靠規模經營,在低價格中擠垮小公司。但事與愿違,1998年,中國民航業爆發價格戰。價格戰一打,大公司發現自己沒占優勢,粗放的經營使其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相反,小公司采取比較靈活的經營策略,同時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和支持,使它們得以依靠低票價,搶得更大的市場。 民航業1998年24億元的巨額虧損,民航總局將板子打在價格戰的屁股上,認為產權主體缺位的航空公司不顧死活的惡性競爭導致全行業虧損。1999年2月,為社會各界指責的禁折令出臺。一年之后,民航總局局長劉劍峰宣布民航扭虧為盈。 但業內人士認為,“出臺禁折令,扭虧是幌子,主要就是為了讓小公司失去與大公司競爭的價格優勢。”小公司因為多直屬地方,地方政府當然不愿意失去自己的支柱企業,他們希望民航能把本地的旅游等其他產業帶動起來。因此,盡管民航總局三令五申機票不許打折,但“按下葫蘆浮起瓢”,機票打折屢禁不止。已經不是內幕的是,地方航空公司與旅行社、賓館飯店聯手,大幅度進行“全程優惠”,民航總局追查下來,航空公司便以“人家打折”為推辭,至于究竟“機票幾折”,局內人士心知肚明。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從禁折令到航線聯營,民航總局在強大的批評聲浪中沒有退縮,反而采取更為嚴厲的行政干預措施。 民航陷入怪圈 民航業長期大一統,實行“政企合一”的半軍事化管理。90年代開始,民航業鼓勵放權競爭,根據省市行政區域的格局劃分為20多家地方航空公司。眾多的航空公司分散經營,民航總局覺得市場陷入無序競爭,是“窩里斗”,因此又開始琢磨“整合”。陷入“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民航的遭遇是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艱難轉型的一個縮影。 民航總局置身于價格戰泥淖,把禁折作為走出怪圈的法寶。實際上,價格戰正酣的1998年,也還有“海航”等三家地方航空公司盈利;禁折之下的1999年,照樣還有幾家大航空公司虧損。據知情人透露,1999年,民航業整個扭虧,民航出租或出售飛機的功勞不小。 民航需要改革的是其僵化的管理體制和粗放的經營管理。迄今為止,民航總局還在向所屬企業下達運輸生產計劃,還在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審批人、財、物,任免企業領導。缺乏市場因素的調節,使民航業內部各種利益關系盤根錯節,矛盾重重:嫡庶之爭、公私之爭、政企之爭,剪不斷,理還亂;大多數航空公司還沒有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才是民航業長遠發展的隱患。 民航業雖然扭虧了,但代價是巨大的。旅游業聲稱自己損失10億元,海南、桂林等對航空有依賴的地區更是直接的受害者。消費者忍受壟斷之苦,不得不買高價票,民航市場在萎縮,1999年民航旅客減少300萬,具有極大發展前景的民航業,發展速度已經落后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作為基礎產業,民航票價居高不下,間接地加大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成本。 今年五一放長假,全國上下掀起假日經濟,民航的高票價成為人們出游的一大掣肘因素,出來呼吁降低機票價格的不僅有國家旅游局,連國家計委都急了,希望能改變僵硬的價格政策。 入世前的抉擇民航聯營政策在海南出現松動在意料之中,民航總局財務司司長海連成也承認這只是個“權宜之計”。民航總局下一步的規劃是進行戰略重組,組建航空集團。 組建航空集團的大背景是入世。國內現在的航空公司與國外的航空巨頭相比實力懸殊。我國民航機隊規模總量不過500架,僅相當于美國一個航空公司的規模。民航總局擔心眾多的航空公司分散經營更會不堪一擊,在《民航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確立了“航空企業聯合兼并,實行大公司、大集團戰略,形成規模效益,提高競爭力”的指導原則。 雖然民航具體的重組方案沒有出臺,但明眼人都知道,航線聯營是民航重組的前奏。航線聯營形成以國航、南航、東航等三家公司為核心形成聯營協議集團,有消息說民航重組就是以這三家骨干公司為基礎。民航總局考慮的方案還有兩個:一個是以長江為界組成北方和南方兩大集團;另一個是以國航、南航、東航、中航作為班底,合并為四大集團。 但不管最終采取什么方案,民航重組依賴行政干預,而不是市場引導。靠行政撮合拉郎配形成的大集團與國外巨頭相比,最終具有多大的競爭力不言而喻。 面臨可能被重組的命運,一些地方航空公司也不甘心。1997年9月,海航、川航等6家航空公司組成“新星航空聯盟”。海南航空的總裁陳峰說:“聯盟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以產權為紐帶的航空集團,但這是在市場競爭中水到渠成的,不是行政為紐帶。” 縱觀中國經濟軟著陸之后,所有競爭性行業的商品價格大幅下降,房子、汽車、家電沒有一個扛得住,但所有非競爭性領域的商品與服務價格卻大幅上升,水、電、氣及機票無一不勢如破竹。壟斷與競爭的標志昭然若揭。 民航重組是趨勢,關鍵在于大吃小還是小吃大。運用市場競爭重組,比如機票打折,很可能小吃大,民航總局擔心失控。運用行政手段重組,比如聯營運力,自然大吃小。但是,壘起的寡頭能夠抵抗國際巨頭呢?記者:李鵬 1998年的機票“打折戰” 記者:王星 “一放就亂,一收就死”是民航業內人士對機票定價的總體評價。 從1980年到1996年,民航運輸業在政府的放松管制下,客運量年均增長16.1%。然而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客運量的增長猛降至2.4%。民航決定鼓勵競爭來維持行業高速發展,于1997年11月19日推出“一種票價、多種折扣”的票價體系,優惠幅度為5%~40%。 機票打折首先遭到代理商的抵制,他們認為價格折扣公開后沒有利潤可言。但代理商隨后發現,大多數買票人并不知道自己能享受的優惠幅度,含糊的信息處理方式直接導致可觀利潤。國內航空公司84%的機票通過代理商銷售,哪家航空公司的折扣低,客源就好,代理商的利潤自然也越豐厚。 另一方面,小型航空公司在運力和機型上都無法與大航空公司抗衡,于是通過價格向大航空公司挑戰。在競爭和代理售票的雙重壓力下,一些急于爭取市場份額航空公司將票價折扣突破民航總局規定的6折的底線,最低賣到3折。 不爭氣的是,各航空公司的運作成本居高不下,折扣低于6.5(還必須滿座),就只能以降低服務質量和減少服務種類來維持生存。 實際表明,實力并非雄厚的航空公司本身經不起過低折扣的折騰,而骨干航空公司與民航總局產權為一體,價格戰中的損失可以得到國家補貼。“一種票價、多種折扣”的價格政策在1998年演變成低價傾銷和惡性競爭的工具,民航遭遇自1975年以來的首次全行業虧損。 1998年5月8日,民航總局下文規范市場,將票價最低折扣調回20%,仍沒能擋住虧勢。1999年1月,聯合國家計委共同出臺《加強民航國內航線票價管理制止低價傾銷行為的通知》,強調各航空公司必須按國家公布的價格銷售,不得以任何名義或形式提高或降低票價。 視點 民航重組是趨勢,關鍵在于大吃小還是小吃大。運用市場競爭重組,比如機票打折,很可能小吃大,民航總局擔心失控。運用行政手段重組,比如聯營運力,自然大吃小。但是,壘起的寡頭能夠抵抗國際巨頭呢?
|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