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觀點 > 市場 / 內容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4月12日 09:49 國研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航業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但中國民航業主要指標占世界總比重仍極其低下。1978年至 1997年期間運輸總周轉量、旅客周轉量均保持年平均增長率19%以上,大大超過世界同期6%的水平;1997年,中 國運輸總周轉量占世界總計比重2.4%,僅相當于美國運輸總周轉量的7.1%,中國運輸總周轉量大大低于韓國(居世界 第5位);我國旅客周轉量1997年占世界總計比重的2.8%,僅相當於美國旅客周轉量的7.4%,還大大低于澳大利 亞的水平;中國國際航線旅客周轉量僅占世界的1.1%。1998年世界航空公司營業收入為2,985億美元,中國民航 總局所屬企業收入為508.38億元,加上非屬企業收入不足85億美元,僅占世界總數的2.8%。 民航市場規模小 上述數據表明,中國民航市場規模大小,特別是在國際民航市場份額極其低下,還不如人口僅為1700萬的澳大利 亞的民航市場。其根本原因:一是以安全和領空(空中)主權的名義,使絕大部分空中市場(資源)被空軍(軍方)獨享,因 而人為地大大縮小了中國可利用的空中資源和民用航空市場。美國空中資源軍方占有不足10%,90%以上的空中資源為民 用航空業所利用。二是中國空中市場開放程度低下,國際競爭能力十分薄弱。三是中國民用飛機數量少,利用率低。四是中國 通用航空(指航空攝影、遙測、探礦、石油服務、人工降雨、航空護林、飛播造林、農牧播種、飛行等)市場規模極其狹小, 處於萎縮狀態。1997年通用航空收入僅占民航總局所屬企業收入的0.3%。 民航業是資本密集、高技術密集、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之一,也是連帶效應很大的重要產業之一。據統計,19 97年僅民航總局直屬企業收入為552億元(1998年下降為508億元),若加上地方民航企業收入的話,至少在70 0億元以上。若按照民航直接收入與間接收入之比(例如:旅游收入、保險收入、郵政收入等)l:2-3倍(保守估計調平 均每年產生的間接收入在1,500-2,000億元。 管理體制改革滯后 民航業是目前中國少數仍保留“政企合一”計劃經濟特征的行業之一。長期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機構重疊,吃皇糧的 人多,傳統落后的管理體制與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形成尖銳矛盾。為此建議:撤消省級民航管理機構,實行國家、大區垂直管理 模式,建立統一的民航空中管理體制,強化空中管制系統的投入,盡可能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空管技術和設備。民航體制改革 的直接作用,可以在不購買飛機新的情況下能夠大幅度提高飛機飛行生產小時和機場利用率。 民航管理部門職能應盡快轉變。令人費解的是,迄今為止,民航總局還在向所屬企業下達運輸生產計劃,還在直接干 預企業的經營活動,審批人、財、物、任免企業領導。民航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實行“政企分開”,從辦企業管企業轉向辦市場 管市場。民航企業與民航局徹底脫鉤,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民航價格過高 由於技術進步速度加快,世界性的交通革命突出表現在航空成本和價格大幅度下降,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運輸時間 不斷下降。中國卻出現與世界民航業發展相反的趨勢,即單位運輸成本不斷上升,并導致單位運輸價格不斷上升。中國每運輸 噸公里收入1990年為3.25元人民幣,到1994年達到最高峰,為6.59元,約比1990年上升了1倍,而后不 斷下降,到1998年降為4.77元,1994-1997年國內航線票價上漲了114%,年平均上漲21%。 從國際比較看,中國單位里程機票價格在世界上處于較高水平,相對于中國人均GDP或人均消費支出水平而言更是 極其昂貴,全社會不僅不能從民航業發展中獲益,反而增加了全社會交易成本。從表面現象上看,中國民航運力過剩,從本質 上看是有效需求不足,其實質是過高的價格水平和市場準入成本,人為地大大抑制了民航業的消費市場擴張。票價水平愈高, 客座利用率就愈低,單位飛行成本就愈高,出現虧損額愈大。這是一種“自殺性”的價格政策,也是市場惡性競爭的根源。應 當十分明確的是,民航業減虧不能依靠人為的抬高票價政策,這直接或間接以其他行業(特別是旅游業)高成本為代價,更直 接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迎接“入世”加速改革 加速國內空運市場一體化,迎接國際市場全球化,提高中國民航企業國際競爭力,是21世紀中國民航業發展的基本 趨勢,也是民航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第一,盡快合理劃分軍用、民用和軍民混用制空權。第二,優先開放國內空運市場,促 進國內空運市場一體化。第三,公開拍賣國內航線權,鼓勵競爭,取消民航總局所屬企業的壟斷權和特權。第四,鼓勵國內具 有競爭力的民航企業與跨國民航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與聯盟。 總之,民航體制改革的關鍵是“政企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制定公平競爭規則與政策,打 破少數企業壟斷航線(包括國際航線)的局面,實行基于市場供求關系的低航價政策、保障廣大乘客生命安全、加速國有民航 企業改制和強化內部管理,進而提高競爭力,迎接加入WTO和更激烈的國際競爭。今后政府(特別是民航總局)不再是十幾 萬國內民航生產者的利益代表者,而應把重點轉向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請您點擊此處就本文發表您的高見 | |||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觀點 > 市場 / 內容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