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7月19日 14:53 中國經營報
11億廣告將砸出80億銷售 哈藥集團可以說是目前爭議最大的企業,有人說它會成為“秦池第二”和“廈新第二”,不出5年就會有重大危機,有人說它能成為昔日的長虹(績優股);有人說它重新塑造了鈣市場;有人說它在用廣告誤導消費者;有人懷疑哈藥在借廣告攻勢拉升股價,為什么? 奇跡之一:銷售與廣告投放同比增長 近三個月,哈藥廣告見諸很多電視臺的“垃圾時間段”和“黃金時間段”,其覆蓋面之廣、播出頻率之高、投資之大遠勝于當年的“標王”。據一家媒體監測機構的跟蹤調查,哈藥廣告播放費達11億元,這還不算制作費和明星出場費。記者從全景網上看到,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郭恩來對哈藥集團的調研報告中預計,哈藥集團今年的廣告支出在10億元左右。而廣告的投入產出比又是多少呢?這也是哈藥的競爭對手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郭恩來在報告中稱,哈藥集團今年首季銷售收入達到2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全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70億元。《證券市場周刊》上刊登的山東神光調研員的預計是80億元,同比增加70%以上。另一位證券機構的調研員透露,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哈藥的銷售額已經達到37億~38億元,全年銷售預計在75億~80億元,將超過華北制藥和上海藥業成為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第一。當記者電話詢問哈藥銷售部,上半年是否達到這個水平時,回答是:“當然啦。” 據了解,去年哈藥集團的廣告費用是6.19億元,這意味著今年哈藥集團的銷售額在與廣告投放同比增長,而且這種高增長是在去年44.9億元的基礎上實現的。據悉,哈藥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存周在6月的天津藥交會上說,哈藥集團今年的銷售額將增長40%,即銷售收入超過60億元。事實上,早在1998年9月哈藥集團的配股說明書上就提出,2000年的目標是銷售收入達到60億元,工業產值達到50億元。這是否意味著哈藥已經“蓄謀已久”? 圈外人知道“哈藥”,大都是因為今年的廣告中大量出現這個名字。而一家知名制藥企業的人士說,三年前哈藥集團就開始大量的廣告投放,廣告投入每年大概以3倍的速度增長,有的產品已經做到客戶預付款,企業從中嘗到了很多甜頭。不過以他們的經驗,這只是短期行為,適用于企業初期發展階段。 據了解,當初三九胃泰打市場也是靠幾輪廣告轟炸才被市場接受的,哈藥走的也是這條道路。以哈藥集團下屬的哈爾濱制藥三廠為例,該廠1996年沒有廣告投入,當年銷售虧損;1997年投放1000萬元,銷售額達到1億元;1998年投放2000萬廣告,銷售額達到2.2億元,到了1999年廣告投放到2億元,銷售額高達8.6億元。 奇跡之二:現金流量甚好 哈藥集團投入巨額廣告的資金來自何處?有人猜測是獲得地方政府支持從銀行拆借的,還有人猜測是配合莊家炒作從二級市場獲利得到的,畢竟哈藥的股價走勢不錯。哈藥集團是否參與二級市場炒作我們不得而知,那么以其銷售收入是否拿得出10個億來打廣告呢?哈藥集團的年報中披露,1997年、1998年、1999年銷售額分別為22.73億元、29.25億元、44.87億元,1999年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是51.8億元,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是4.4億元。郭恩來的報告中稱:從1999年年報可以看出,哈藥集團的財務制度相當穩健,甚至可以說是保守,以廣告費用為例,公司1999年共支付廣告費6.19億元,全部作為當年支出進行消化。公司不僅未采用分年度攤銷的財務處理辦法,甚至還預付2000年廣告費達6725萬元。山東神光的文章中也指出了這一點。以他們的分析,哈藥有相對充裕的現金來支出廣告費用。 不過記者也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哈藥的銷售收入固然很高,但利潤并不高。1999年主營業務收入是44.9億元,主營業務利潤是16.7億元,而利潤總額只有2.1億元,凈利潤只有1.58億元。一位醫藥行業的分析員說,這是醫藥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銷售收入高,但銷售回扣也很高,其中有一大半水分。幾位分析員還指出,哈藥集團的實際利潤還不止是這些。郭恩來預測哈藥集團今年的利潤總額為6億元,凈利潤4.5億元,每股收益為1元,遠遠超過這幾年0.3元多的每股收益。按照郭恩來的預計,哈藥收入增長50%多,而每股收益增長兩倍,顯然講不通。以正常的財務手段把利潤分攤到營銷和管理費用中也是允許的。持支持觀點的人認為,利用這樣的財務手段企業可以保持平滑增長,避免大起大落。據悉,劉存周的目標是每年保持30%的增長。而這種處理手段卻讓投資者無法看清企業的真實面目,何況中報并不需要審計。 奇跡之三:國企機制下的“中觀管理” 哈藥集團的一位人士說:“我們知道自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企業,走的是一條非常特殊的路,目前遇到的問題是高速發展中的問題,我們也在反思哈藥到底成功在哪兒。”哈藥的特殊性何在呢? 哈爾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和很多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一樣,是在原哈爾濱市醫藥管理局所屬的31個企業的基礎上組建而成。1998年哈藥集團提出將集團內企業注入上市公司,全面鋪開以提高優勢產品規模,1999年銷售大幅增長。今年2月哈醫藥更名為哈藥集團。這三年,哈藥集團已經將90%的下屬企業并入上市公司,這使哈藥集團的產品種類和生產品種得以擴展。國內醫藥企業中單品銷售過億的并不多,去年哈藥集團的嚴迪、蓋中蓋、葡萄糖酸鈣口服液、雙黃連粉針、益薩林等11個產品的銷售都超過億元。 據了解,國有企業集團通常將集團總公司作為利潤中心和決策中心,而下屬企業只是成本中心,只管生產不管銷售。哈藥集團董事長秘書林本松說,這使下屬企業缺少積極性,哈藥沒有采用這種一刀切的做法,下屬企業有銷售權,集團公司將財務進行整體核算,職能集中在資本和發展戰略,包括對各廠的產品和市場調控。這種“管理”方式利于調動各廠的積極性。 雖然集團內的收購已基本完成,但下一步的整合卻非常艱巨。集團公司要通過科研投資、品種立項等調節各廠的產品結構,如治療藥和滋補保健品的比例,利益沖突難以避免。記者還注意到,國內藥廠如三九、麗珠、新華等都是以整體形象打廣告,而哈藥集團在以下屬藥廠打廣告。林本松說,集團的CI形象對整合的作用非常大。 反思之一:廣告打拼市場,能走多遠? 從目前的反映來看,消費者已經有些厭煩蓋中蓋廣告,其廣告已趨于飽和,廣告彈性很小,今后一兩年的銷售還可以靠廣告來打,三五年以后呢?而且,在以往的廣告歷史中,秦池、愛多等標王的失敗告訴我們,廣告并不是制勝法寶。 有些人還擔心哈藥會成為另一個“廈新電子”,1999年該公司還被評為“上市公司50強”,今年中報就發出了預虧警告。該公司1998年的業績由于廣告費用攤銷而備受爭議,而1998年、1999年的事實證明當時的做法是錯誤的,就像愛多、秦池一樣,靠突擊巨資宣傳來建立品牌無形資產是無效的,這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然,也有人認為,醫藥產品同家電產品或者是酒類產品的消費市場和消費習慣不同,不能簡單地認為哈藥會走秦池、愛多的路。需要指出的是,秦池、愛多打廣告用的是借款和供應鏈的資金,一旦銷售跟不上,資金鏈出現問題,加上媒體的曝光,企業信用的貶值又加劇了資金危機,而哈藥有比較充裕的自有資金來打廣告,如果出現問題,其危機更有可能來自產品鏈。 另一個風險來自消費者的認可程度,目前蓋中蓋銷量排名躍居第一,如果效果不明顯,或者不如其他產品質量好,就不可能得到消費者的長期認可。 反思之二:名氣并不代表“品牌” 蓋中蓋和哈藥有的是知名度,但是品牌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卻很難評說。名氣并不代表“品牌”,這雖然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是企業在市場運作中似乎習慣把制造名氣和締造品牌等同起來。雖然每一個品牌背后都有一個成功的企業、產品,但并非每一個成功的企業、產品背后都有一個品牌。綜觀全球的成功企業,不少企業同時也是一個品牌。影響品牌建立的因素,可以是企業的員工,也可以是企業的產品本身,當然,公司的名稱,標志,企業的事物用品,環境及廣告,公關等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奧美識別管理顧問公司許燕認為,企業建立有效的品牌識別系統,即是將這些要素整合后,使企業在對外傳播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廣告等對外傳播手段較注重即時性的效果,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迅速提高或產品的知名度,而要長期見效,則要不斷投入。建立品牌,則需要企業持之以恒地透過上述的影響品牌建立的途徑,不斷去積累品牌資產,一旦建立之后,依靠良好的維護,品牌資產是不易被替代的。而作為廣告是品牌印象形成的一個途徑,品牌又是企業形象力競爭的要素之一。但是,企業并非依靠廣告或品牌而獨立生存,優質的產品,優秀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健全的財務制度等這些所有,俱可影響企業的成敗。 企業的競爭中,隨著產品同質化,銷售力的愈趨接近,將會步入形象力競爭的階段。拿鈣產品來說,巨能鈣、勁得鈣等各類鈣產品無論是銷售策略還是廣告策略越來越接近,今后市場中銷售產品不再是決定的因素,銷售品牌則在其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品牌建立對企業招募優秀員工,吸引投資者,幫助銷售等都功不可沒。 反思之三:哈藥的核心競爭力何在? 不看好哈藥的人主要是認為公司沒有領先的產品。從產品結構看,哈藥集團的主營業務為化學藥品、中成藥、生物制藥和醫藥商業,但這些產品的含金量有多高呢?蓋中蓋屬于傳統產品,雙黃連在河南眾生的競爭下市場開始萎縮,盡管涉及生物制藥,但EPO、GM-CSF國內有十幾家生產企業,生產干擾素的企業就更多了,哈藥的生物制藥產品在國內企業中并不突出。 哈藥集團的產品策略經歷了從原料為主到以制劑為主的轉變,如今又提出實現從處方藥到非處方藥為主的轉變。哈藥已經能夠通過產品二次開發、提高工藝、改進包裝、廣告策劃等手段,將小產品做成大產品,并且積累了多年廣告策劃的經驗,但這種手法只適用于品牌初創階段,并且適用于各各行業,非常容易模仿,哈藥需要做的就是回歸到醫藥行業本身的游戲規則中來╟╟以新藥取勝,以推出新藥獲得超額利潤。如果哈藥目前的市場策略取得成功,難免一些企業會跟進,這恐怕會造成廣告上的惡性競爭,而非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上。 業內人士認為,三株衰落之后,保健品市場一直到1999年才反彈,哈藥大規模進入保健品市場正趕上好時機。保健品市場的空間很大,哈藥應該利用資金優勢,加速推出新一代產品,樹立新的形象。 從醫藥行業來看,華北制藥、全興股份等都在進行新一輪重組,作為龍頭企業哈藥集團急需確立下一步的發展框架和盈利模式,并且急需以股權、期權等方式建立正規的、透明的激勵機制。本報記者于寧杰雯匡雁鵬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