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觀點 > 經營 / 內容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3月17日 11:19 和訊中金網
今年初,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就已把2000年定為“明明白白消費”年,這是繼1997年的“講誠信反欺詐”、 1998年的“為了農村消費者”和1999年的“安全健康消費”之后的又一個主題活動,旨在讓消費者了解商品和服務的 真實信息,為消費者營造放心的消費環(huán)境,進而為擴大內需、啟動消費創(chuàng)造條件。 “明明白白消費”,這對一些時常在“不明不白”中消費的消費者來說,太有吸引力了。然而,人們不免產生疑 問:我們真能享受到“明明白白消費”嗎? 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要想“明明白白消費”,消費者首先要對自己有多少權利搞個“明明白白”。據(jù)專家介紹,1994年1月1日 起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列消費者應享有的權利共有9項。 然而今天,如果在消費者中做個調查,真正了解這9項權利的人并不多,能應用法律捍衛(wèi)自己權益的就更少了。 我國正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許多商品和服務也正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但被稱為“上帝”的消費者感覺往往不是 那么一回事。 對郵電服務的投訴就是很突出的一個方面。據(jù)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透露,1999年消費者對電信服務的投訴達25 456件,比1998年增加27%,投訴的主要問題是:通話計費缺乏透明度,服務態(tài)度不好,不合理收費嚴重存在,有失 公平負擔原則等。 其中市話以3分鐘為計費單位,消費者意見比較大。有人算了一筆賬,按保守計算,這種做法與按秒計費比,電 信部門一年約多收50億元的“額外收益”。那么,為什么不改變計費單位呢?這里并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原因恰恰在于大 多數(shù)消費者“不知其中詳情”,糊里糊涂地交了多收的費。 正因為如此,今年開展“明明白白消費”,要讓消費者明白9項權益中有兩項是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即:消費者 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益(知情權);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 知識的權益(獲知權)。具體來說,知情權就是消費者有權知道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guī)格、等級、主要 成分、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售后服務等情況,有權知道接受服務的內容、規(guī)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獲知權就是消費者有權獲得和掌握商品、服務的有關知識,以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今年的“明明白白消費”年主題活動,就 把“知情權”和“獲知權”作為突破口,以期達到保護消費者合法利益的目的。 經營者“清清白白”經營 就保護消費者權益而言,廠家和商家是矛盾的另外一個方面。因為要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廠家、商家必 須“清清白白經營”。 在前不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打假維權”14個典型案例中,不乏廠家、商家弄虛作假、制假售假的典 型。 江蘇省淮陰縣房地產綜合開發(fā)公司在原縣印刷廠院內建商品房,竣工銷售后發(fā)現(xiàn)墻體出現(xiàn)裂縫、供水情況不符合 要求等問題,經淮陰市建筑工程檢測中心檢測鑒定,該批商品房房梁的強度、墻體砌筑砂漿強度均未達到設計要求,架空隔熱 板的凈高度低及鋪設不規(guī)范導致溫度差不符合設計要求,加之墻體粉刷質量粗糙,導致墻體裂縫,供水管材也不符合設計要求 ,本該使用鍍鋅鋼管,實際使用的卻是冷鍍鋅管。 在商業(yè)領域,欺詐式的經營也極為普遍。比如店堂告示中出現(xiàn)的欺詐、違法行為就多得讓人習以為常。“買一贈 一”的廣告,通常前“一”并非后“一”。買一口壓力鍋,贈一個密封圈;買一輛自行車,贈一只車筐等屢見不鮮。這些都顯 然違背了《廣告法》中有關“推銷商品附帶贈送禮品,應當標明贈送的品種和數(shù)量”的規(guī)定。其它如“偷一罰十”、“商品售 出、概不退換”、“發(fā)現(xiàn)假幣,一律沒收”等店堂告示,有的超出了商家的管理權限,有的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 “三包”的規(guī)定。 雖然,廠家、商家都有他們不“清清白白經營”的理由,諸如“不了解法律法規(guī)”、“生產經營條件差”、“技 術不熟練”等,但有一條是共同的,即那些制假、售假的廠家、商家,都是心存僥幸、明知故犯,置消費者的安全健康于不顧 ,去獲取非法利潤。這從一個角度說明,有關部門執(zhí)法還沒有嚴到把那些違法廠家、商家都管住的地步,處罰沒有重到把那些 制假售假者罰個傾家蕩產、不敢或不能再犯的程度。 寬容造假者其實等同于放棄了對消費者的保護。要讓廠家、商家“清清白白經營”,既要靠廠家、商家自律,更 要靠法治的力量。這是今天億萬中國消費者的共識。 打假者“真真實實”打假 有關人士指出,當前消費者不敢放心大膽消費,其主要原因是消費環(huán)境不能盡如人意,市場上的假冒偽劣商品還 很多。 消費者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叫王海的年輕人,是他在幾年前給人們帶來了一股“打假”的旋風,不管王海受何種利 益驅動,但他用法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鼓勵了不少人。不久之后,在山東、四川、河北等地,一批“王海”涌現(xiàn)出來了。 “王海”們的行動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卻遭來那些被曝光企業(yè)的怨恨,“刁民”、“鉆法律的空子”、“ 動機不純”等指責接踵而來,甚至還掀起了王海到底算不算消費者、受不受《消法》保護的討論。這一切迫使人們又一次沉思 :究竟應該誰來“打假”?“打假”的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為什么制假售假屢打不絕? 這里的罪魁禍首就是各種各樣的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行業(yè)保護主義、企業(yè)保護主義、小集團保護主義等, 以至于“打假”變成了“假打”。有的打假人員對制假售假不聞不問,裝聾作啞,甚至萬般阻撓阻止他人打假。這就出現(xiàn)了打 假難的現(xiàn)象。 一是打假者、打假企業(yè)調查取證難。有的地方假冒產品已出現(xiàn)地區(qū)性的“社會大生產”現(xiàn)象,如被媒體披露的上 海吉列公司“吉列”、“飛鷹”刀片,被蘇南一些刀片廠假冒,上海的打假人員疲于奔命,找不出造假源頭,而熟悉當?shù)厍闆r 的有關執(zhí)法部門則睜只眼、閉只眼,不予配合。 二是投訴處罰難。有的地方往往以種種借口拒絕受理投訴,一些執(zhí)法部門甚至反問:查處了假冒產品生產企業(yè), 造成工人失業(yè),誰來負責?有一個地區(qū)的政府官員公然提出要求:要停止假冒行為,唯一的辦法就是你們花錢買下這家廠。 弄得打假人員哭笑不得。 三是打假要價高。有的地方公開或“暗示”需要“查案費”、“加班費”、“倉儲費”、“運輸費”、“銷毀費 ” 等,各種名目的費用轉嫁到打假者、打假企業(yè)身上,令企業(yè)望而卻步。 因此,有關人士指出,打假光靠個人、個別企業(yè)是不行的。 這里的關鍵有兩點:一是要讓億萬消費者自我覺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正如今年開展“明明白白消費”年主題 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那樣,消費者要明白自己享有的權利;二是各級政府部門、執(zhí)法部門要真正擔負起打假的重任,這應該是 當前更迫切需要做的工作。消費者說得好,工商部門、各級消協(xié)不但應該真心打假,而且應該下苦功夫打,狠狠地打,不但對 害死人的假貨要打,對害不死人的假貨也要打。 對消費者來說,“明明白白消費”年應該是一個福音。 但是,要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費”,要真正享有應得的權益,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摘自《市場報》) 記者王蘇伊 相關報道:京滬穗三地消費投訴熱點各有特色 相關報道:評論:“明白消費”離我們有多遠 相關報道:明明白白消費 眾人怒訴劣質房 相關報道:中國提倡增加消費透明度 相關報道:中國開通消費者投訴專線電話獲盛贊 相關報道:逾八成消費者認為商品“假冒”現(xiàn)象嚴重 | |||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觀點 > 經營 / 內容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