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7月20日 11:49 國研網
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韓康 對國有企業的三年改革脫困計劃并非沒有人持懷疑、觀望態度。根據政府機構提供的詳細統計分析,預期設定的6599個目標企業三年內實現改革脫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應無須再有懷疑的理由了。然而引人注目的是,《中華工商時報》的報道在“國企改革攻堅有成”的大標題下,還以顯著的副題形式反應了經濟界人士的一個重要認識,國有企業“多年積累的深層矛盾還遠沒有解決”。這就使讀者在感受這個利好消息為之鼓舞的同時,還留下了一個需要深入研究、思考的空間。 說深層次矛盾還遠沒有解決,可以找到許多例證。以國有企業的債務和壞賬問題為例,由于企業自身的市場消化能力微弱,為了盡快減債減負,現在的辦法是政府把最吃重的部分背起來了。先是中央政府拿出近2000億元沖銷企業呆壞賬,接著又搞了數千億規模的債轉股,最后則是由政府舉辦金融債務公司來承接和轉移國有商業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這些舉措對緩解企業的債務重負意義重大,但從另一方面看,也是把最棘手的中國經濟難題向后推移了。 金融債務公司有可能是解決國企債務和壞賬積累的最后一道防線,人們自然寄厚望于它的管理和市場運營能有超水平的發揮。然而,這里一個悖論性的問題是,在國有經濟的整體機制還遠未理順的情況下,難道可以指望某一類國有企業能夠創造出特別卓越的市場奇跡來嗎?如果不在發生企業壞賬源頭的一系列制度缺陷問題上深化改革,誰能擔保新的壞賬不再繼續大量生成呢?又如,為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政府采取了相當嚴格的財務監控措施,改進了企業會計管理方法,又在企業班子建設方面加強了力度,包括重提依靠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性監督。這些都是很有效的。但是,企業的資產安全并不等于企業的活力。企業的根本活力在于企業家的創新組織,而且是積極持續的創新組織。這就需要有一套能夠激勵企業家持續創新的機制和制度,這些東西我們有嗎? 企業家是一種稀缺的人力資本,這種人力資本的選擇、任用、配置,需要有一套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規范、制度,而我們的國有企業現在還基本上依賴一套行政化的人事管理方式,盡管已經進行了明顯的改進,但終究不能算做市場化管理的范疇。要改這個東西,又會涉及到現有行政體制和政治體制的許多深層次問題。 國有企業的三年改革脫困,可以說是一項全面籌劃的政府系統工程。這項工程的產出成績十分顯著,但同時,投入成本也相當可觀。市場經濟是需要算賬的。在這里,無論是政府的資源性投入,還是各種改革與發展政策的軟投入(例如企業股票上市的優先準入),都使國有企業實際上享受了比較優裕的國民待遇。在國有企業轉制的特定時期,提供這樣的政策、發展條件是必要的。 現在接下來的問題是,政府有關推進國企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政策已經全部出臺完畢,非常規性的政策環境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政府的政策支持曲線已達到增長的最高區域,市場競爭的冷酷規則終將全面引入,中國加入WTO之后的市場競爭格局將會更加復雜、激烈。在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之后,如果國有企業仍然能夠繼續生存并獲得持續發展,我們才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脫困的政府工程是經受住了考驗的,是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