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sina.com.cn
新浪首頁 | 免費郵件 | 用戶注冊 | 網站地圖

財經縱橫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觀點 > 宏觀 > 正文

您還可以通過
新浪點點通軟件
摩托羅拉6188手機
愛立信R320sc手機
西門子3518i手機
瀏覽新浪網新聞


拐點是否出現?--教授起論爭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7月05日 11:19 和訊 homeway

  爭論一:關于下半年的經濟走勢。

  易綱:年底前將走出通縮的陰影。

  目前,各項經濟數據表明已經出現了一些走出通貨緊縮的跡象。生產資料的價格指數反映了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最近的農業生產資料進口價格指數雖然略有下降,但總的趨勢是上升的;從國內生產資料銷售的情況看,價格指數也是不斷上升的。物資局1—4月的統計數據表明,生產資料的價格總水平上升了2%。這些都是經濟轉暖的信號。

  另一些經濟指標也支持走出通貨緊縮的看法。今年預期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1,如果排除掉這一指標體系本身的偏差,走出通貨緊縮的前景更為樂觀。這是因為現有的指標體系中給予食品的權重過大,在48%左右,與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不相適應。有人說農民用收入的一半用來吃飯,也許是對的,但不能以此來論證在CPI中食品的權重應是48%。因為農村人口的食品消費有很大一部分是自給自足的。在農民用錢買的東西中,食品占不到一半,而城市人口消費中食品也占不到一半。如果把食品的權重降到40%左右,那么運用CPI作為衡量通貨緊縮的標準就更為準確了,而這時CPI的數值將會上升。

  我的預測是,今年的CPI為正的0.8%,RPI的負的1%,如果以CPI作為衡量通縮的指標的話,我認為,至少在今年年底以前,我們將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易綱: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宋國青:經濟形勢。

  會是陰間多云。

  當前的通貨緊縮形勢可以說是“陰間多云”,走出通貨緊縮的前景仍然不容樂觀。從對數據的分析看,1997年大概是通貨緊縮的谷底,在此之后,價格的下降速度減慢,有過一些反復和波動。但這種變化是和大商品價格上升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知道,隨著通貨緊縮的加劇,會導致存貨的下降,從而使得大商品的供給水平低于供求平衡的產量,它的價格會上升。但這是否意味著通貨緊縮的結束,恐怕還要進一步觀察。

  另一個爭議比較多的問題是所謂經濟中是否出現了“拐點”,即經濟復蘇的先兆。我對這個提法不是很贊同。拐點是和經濟周期相聯系的,而在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中是沒有周期的,因此拐點也就無從談起了。

  由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周期是相對于過去20年而言的,我很懷疑今后的價格波動是否還會遵循同樣的周期。我甚至還有一個猜想,如果在2018年,我們用1998年以后20年的數據做分析,恐怕就看不到今天所謂的經濟周期了。

  其實,中國今后所要面臨的將是一個長期疲軟的經濟,這個論斷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經濟增長率相對會比較低,當然也不排除新經濟、新技術、國際經濟交流和農村勞動力流動這些經濟推動因素使之改觀的可能性。第二,通貨緊縮是一個長期的現象。第三,國有部門的負債、保險基金的問題以及其他一些潛在的問題都會有比較突出的增長。(宋國青: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林毅夫:過剩不消化通縮還會糾纏。

  盡管上半年的一些經濟指標有所好轉,但只要生產能力過剩存在,物價下降的壓力還是存在的。對于近期部分產品價格回升的出現,可以這樣認為,由于基本生存的約束,當需求降到一定程度后不會再降了,即物價不會無限制地降下去,這時物價有可能出現短暫的回升。以我國目前存在的相當大的生產能力過剩而言,物價不會有大幅度的、穩定的回升,一不小心還會掉下來。所以說,如果這些過剩不消化掉,通貨緊縮的壓力還會存在。(林毅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爭論二:關于貨幣流通速度。

  易綱:貨幣供應量不能再提高。

  中國經濟現實中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廣義貨幣與GNP的比例不斷上升,1999年中國的這個比例是1.46%,遠高于美國和日本的水平。這既說明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貨幣化進程的發展,也暴露了中國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資產結構單一、風險大的特點。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貨幣流通速度下降。

  同時,由于企業微觀經營機制的問題,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企業的風險越來越大。銀行作為企業資金的提供者,它的不良資產也隨著國有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而不斷上升。1997年真實利率的上升與這兩方面的因素有很大的關系,而真實利率的上升是造成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觀察到連降幾次利率的效果不大,說明貨幣運動機制很大程度上是內生的。

  中國目前的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形勢的要求基本是相適應的。而且,在防范道德風險的前提下,貨幣供應量實際上已經接近其極限了。所以,貨幣發行量不能再提高,否則會加大金融風險。

  宋國青:上市至少與貸款的難度一樣。

  中國經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隨著貨幣增長率的上升,廣義貨幣和GNP的比率在下降。這說明中國家庭的金融資產結構非常單一,人們都把貨幣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資產。在這種條件下,對直接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目前國家政策的導向卻不利于資本市場的開放。上市和申請貸款是企業融資的兩個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上市卻比貸款要困難得多,這就鼓勵了企業去貸款融資,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發展。上市和融資都是貸款行為,兩者至少應當是同樣難度。

  易綱:不同意放松貨幣的主張。

  宋國青教授提到的伴隨著貨幣供給速度上升,廣義貨幣與GNP的比例是下降的這個現象,只在1992-1993年間很短一段時間是這樣的。如果把觀察的時間放的更長,到2000年,就會發現1992年貨幣供給增長過快,造成大量呆賬,導致了近幾年廣義貨幣與GNP比例的大幅上升,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企業的微觀機制沒有改善,積累的大量的不良資產和生產過剩,為今天的通貨緊縮埋下了隱患。所以我不能同意進一步放松貨幣的主張。

  爭論三:關于通縮的起因。

  林毅夫:供給普遍大于需求。

  物價總體水平持續下降是供給普遍大于需求的結果。供給大于需求可以是供給的擾動或需求的擾動造成的。目前西方標準的通貨緊縮理論和國內多數研究通貨緊縮學者所主張的理論,側重在需求的擾動。按這些理論,通貨緊縮是在經濟均衡的狀況下,由于企業債務負擔加重、貨幣供給銳減或銀行信貸收縮等原因造成投資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滅,居民財富萎縮,造成消費需求突然劇減等原因造成總需求突然下降,出現供給大于需求,于是物價下降。

  如果通貨緊縮是上述需求擾動的原因造成的,那么伴隨著物價下降國民經濟必然會出現負增長?墒,我國從1997年以來,國民經濟還在以相當高的速度增長,那么,我國這場通貨緊縮的原因不可能是需求擾動所觸發的。

  實際上,從供給擾動來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國這場通貨緊縮的觸發原因。在“八五”期間我國投資增長過快。投資在還沒形成生產能力前表現為需求,投資的過度增長,造成了90年代初期經濟的過熱和價格水平的迅速上漲。到了1995年以后,投資擾動的因素消失了,但過度增長的投資一經建成后,即便成了1995年以后生產能力的突然大幅增加,物價水平一路下滑。由于居民的財富并未受到擾動,消費增長還相當正常,而在生產能力過剩的情況下,非政府投資的意愿下降,但政府以財政支持的投資增加,彌補了非政府投資的下降,總投資需求也還在以相當高的速度增長。由于投資和消費都還在增長,因此,就出現了物價總體水平不斷下降甚至負增長,而國內生產總值還以相當高速度增長的奇特通貨緊縮想象。

  宋國青:限產壓庫為何。

  解決不了供給過剩。

  對于林毅夫教授的觀點我有一個批評。在經濟現實中存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那就是供給指向哪里,貨幣需求也會指向哪里,因此總需求應當是可以調節的。但是,目前中國的現實是總需求調節不動,這說明經濟中存在著問題。另一方面,如果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是供給過剩,那么單純的限產壓庫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如果造成通貨緊縮的原因是債務通貨緊縮,那么限產的措施會適得其反:人們更窮了,也更難以得到貸款,現期利潤會進一步下降,更會加重通貨緊縮。

  林毅夫:限產消除不了過剩生產能力。

  總需求可以調節的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中國在90年代初期的投資規模增長數量是極為巨大的,從生產能力的凈增長來看數字驚人,“八五”計劃期間至少增加了200個百分點。這些投資在建設的時候是需求,建成后變成了過剩生產能力,限產可以使市場的價格維持在較高的價位,但并未能消除生產能力的過剩,只要限產的政策壓力一減低,物價馬上會下降。至于有人主張靠增發貨幣支持赤字財政來刺激需求,由于我國現在的法律不允許財政部直接向中央銀行透支,這一機制也是不存在的。

  易綱:產權是造成通縮的重要原因。

  我仍然認為產權問題是造成通貨緊縮的重要原因。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過多,對產權的保護不足,把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納入到自己的管制之中,就會扼殺經濟個體的活力。如果現在政府下決心保護產權,放寬市場準入的限制,加強對私人老板的保護,那么在個體的活力被激發出以后,經濟中就會出現大量的增長點。同時,保護產權、鼓勵競爭也有利于把經濟中大量過剩、無效的供給淘汰出來。從另一個方面看,目前這種由政府主導,加強投資力度的增長方式效率也是很低的。為了實現一定量的經濟增長率,犧牲了大量的資源,稅收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這對經濟的未來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更何況,許多政府花了大錢搞起來的投資項目,能解決的就業也是很有限的,真正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還要靠民營企業。所以說,只有放松政府管制、保護產權才能真正賦予中國經濟新的活力。

  林毅夫:政策要對癥下藥。

  對于產權問題,我的看法是中國對產權的保護是越來越好了。即使在產權保護不好的時候,中國的經濟也是一放就活。但這次盡管用了很多刺激的手段,經濟仍然是放也不活。所以我認為產權保護對長遠的經濟增長來說是重要的,但對解決當前的通貨緊縮來說,產權改革未必是對癥下藥。

  爭論四:關于反通縮措施。

  林毅夫:產權改革后投資還會減少。

  有人主張通過明晰產權來解決問題,但是如果供給和需求總量上的不平衡得不到解決,產權改革以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投資者更會減少投資,從而加劇通貨緊縮。也有人說扭轉通貨緊縮的關鍵是消除結構不平衡。但是,結構的不平衡是永遠存在的,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就講要消除結構不平衡,改革以后講得就更多了。然而,當時并沒有出現通貨緊縮,嚴重的通貨緊縮是在1997年以后才出現的。

  我認為前面提到的通貨緊縮來源于總供給增長太快的提法是站得住腳的。由此導出的政策建議就是擴大消費需求,目前一般的看法是各個產業生產能力的過剩在30%以上。但因國民的財富并未萎縮,收入也沒有下降,要靠增加財富或大量提高收入來擴大消費需求以消化掉如此巨大的生產能力過剩是不太容易的。

  宋國青:政府只要不投資、少收稅……。

  今后中國面臨的將是一個長期比較疲軟的經濟,政府只要不投資、少收稅,對經濟發展總是有益的。目前所采取的壟斷、限產的做法反映了害怕競爭的心態,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

  國內目前對通縮還有一種凱恩斯主義的講法,認為通貨緊縮是由于老百姓的消費函數出了問題,對此我表示反對,因為這種說法沒有什么根據。目前通貨緊縮的原因就是因為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太低,在這種條件下,政府應當大幅度削減開支、減少投資,而不是相反。為了支持1998年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政府發行了大量的國債,稅收增長的幅度也很大,在這種環境下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急劇惡化,不利于老百姓收入的增長。

  易綱: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

  在反通貨緊縮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情況。現在我們有一些反通貨緊縮的做法,實際上會阻礙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是有利于恢復計劃經濟的,從長遠看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財經時報》


發表評論】【關閉窗口


 相關報道
專家認為:我國經濟運行拐點還未到 (2000/06/23 08:56)
經濟評論:“拐點”若隱若現 (2000/06/01 13:49)
 新浪推薦
臺灣海峽局勢
2000高考專題
消夏旅游專題
偷渡客慘死英倫
抗美援朝戰爭專題
歐洲杯足球賽專題(24小時滾動報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費電子郵箱
日本超人氣組合SMAP
中國ICP與納斯達克
新浪網歌手盧庚戌
2000年港姐評選專題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中文閱讀 | 聯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幫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