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新浪點點通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6月28日 11:02 中國經濟時報
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認為,當前消費主要依賴于當前收入。但是,在凱恩斯時代以后的數十年中,這個觀點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前瞻的消費理論(The forward-looking Theory of Consumption,主要包括生命周期假說和持久收入假說)則認為,當前收入只是決定消費支出的因素之一,預期和財富也是決定消費的因素。前瞻的消費理論和絕對收入假說到底哪種更有說服力,很難有評判的標準。但是,經驗證據表明,家庭消費嚴重依賴于當前收入,這種依賴程度似乎比前瞻的消費理論中的任何一種所表明的都要大。為了解釋前瞻的消費理論和事實之間的差距,經濟學家們又提出了耐用品的重要性和信貸配額的理論。這兩個理論表明,決定消費的最主要因素確實還是當前收入。這個結論對于分析現階段中國的消費不足,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居民收入的迅速增加,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80年代末期以來,消費增長出現下降的趨勢。近年來最為明顯的是1997年的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率急劇下滑。1996年全國居民、農村居民、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增長率依次為9.1%、14%和2.5%,1997年則依次為2.4%、3.3%和3.5%,其中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率下降10.7個百分點(《中國統計年鑒1999》,第72頁)。消費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居民收入實際增長率的下降。1996年農村、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4.5%和3.3%,1997年為4.6%和3.3%,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長率下降近10個百分點。這只是對消費與收入關系的粗淺的描述,但也大體勾畫了消費水平下降的趨勢。 但是,又有較權威的資料表明,改革以來我國居民收入(特別是城鎮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原國家計委提供的國民生產總值最終分配格局顯示,1978年以來,國民生產總值分配格局變化的總體特征是:國家所得比重不斷下降,收入分配明顯向城鄉居民個人傾斜,居民(特別是城鎮居民)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顯著提高。 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為什么消費增長卻呈下降趨勢?無論是絕對收入假說還是現代消費函數理論都無法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解剖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最終分配格局所顯示的國家所得份額大部分讓給了城鄉居民,這是從總量而言。但是就結構而言,主要是讓給了城鄉居民中的少數高收入者,尤其是暴富群體。暴富群體的出現是居民收入分配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現象。暴富群體中靠誠實經營和勞動而致富的比例不會很高。眾所周知,以種種非法手段侵蝕國有資產,榨取高額利潤,是新時期獲得暴富的主要手段。暴富群體擠占了國民生產總值中普遍城鄉居民應占的份額,直接導致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擴大,進而導致勞動群眾,即普通城鄉居民實際收入無法增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課題組對1988年和1995年城鄉居民收入分配狀況所作的抽樣調查,我國的基尼系數已由1988年的0.382上升到1995年的0.445,超過一些發達國家。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我國居民收入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居民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顯著提高,并不意味著普通城鄉居民實際當前收入的增加。由于暴富群體的侵蝕和榨取,基尼系數不斷上升,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生活在底層的廣大勞動群眾的實際收入增加是相當緩慢的,進而導致80年代末期以來消費水平出現下降的趨勢。 要刺激消費,提高消費水平,進而推動中國經濟走出蕭條,走向繁榮,關鍵是要千方百計增加普通城鄉居民的實際當前收入,尤其是農民收入。在既定的生產力水平和國民財富的前提下,增加普通城鄉居民收入,主要是建立起財富的二次分配體制,逐步消除收入分配不均等現象,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為此,首先必須深化改革,整頓分配秩序,理順分配關系,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其次,必須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切實加強稅收征管工作。隨著個人財富和私人資產數量的迅速增加,個人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制定和開征,應盡快提上議事日程。同時,應盡快完善利息稅和個人所得稅征收體系。第三,農民處于社會的底層,是收入分配不公的最大受害者,減輕農民負擔事關重大,中央政府規定農民負擔不得超過人均收入的5%,地方政府為了不突破5%的界線,須堅決落實,同時還需從立法的高度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但是,以上分析的只是增加收入的治標之策。要從根本上增加居民收入,最重要的應該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增加國民財富,把蛋糕做大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途徑,無疑當首推高科技。美國自1991年3月以來持續106個月的高速增長和繁榮,主要原因就是高科技對生產率的推動。經濟增長理論也表明,增長的最重要源泉是技術變革。這方面的經典研究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索洛(Solow,R.M.)作出的。索洛(1957)利用美國1909-1949年間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在這段時期每勞動小時產量增長的超過80%的部分是由技術變革引起的。索洛之后該領域最全面的研究成果之一是由愛德華·丹尼森(Edward F.Denison)做出的。丹尼森的研究成果支持了索洛的估計,丹尼森得出的結論是:盡管人力資本是重要的,但技術變革起著支配性作用。這個領域的其他人,包括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和J.W.肯德里克(Kendrick,J.M.),也都突出了技術變革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因此,發展高科技,推進技術變革,進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增長,把蛋糕做大些,當是增加居民收入,真正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治本之策。所以說,中國政府已確立的科教興國的戰略是非常正確的,關鍵是看如何落實了。□陳樂一
|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