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0年06月27日 13:32 國研網
在找到大慶之前,中國的“貧油”帽戴了十幾年。伴隨著大慶噴出的滾滾油龍,中國人歡呼著把“貧油國”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仿佛是多米諾骨牌效應,在這之后華北、中原等一批大中型油田被陸續發現,中國的石油不僅自給有余,而且還成為重要的出口換匯商品。 即使是在動蕩的六、七十年代,石油也是中國經濟的最大穩定因素。曾經有人認為,文革期間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苦苦支撐而沒有崩潰,大慶油田功不可沒。從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國的石油產量已經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5位,石油工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居功至偉。 石油自給能力不容樂觀 盡管中國石油資源豐富,在經過數十年的開采后,國內的大型油田都已不同程度地進入了衰竭期,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塔里木油田和海洋石油的開發卻由于地質條件復雜而進展緩慢。以連續穩產高產23年的大慶油田減產原油120萬噸為標志,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集團拉開了首次調減成本較高的油氣產量的序幕。同時,還關閉無效、低效油井3000多口。盡管減產的目的在于提高經濟效益,但也從一方面反映出——中國的原油自給能力不容樂觀。 另一方面,在持續20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經濟早已進入以石油為基礎的工業化社會,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已經與石油產品密不可分。 一方面是國內供給的有限增長,另一方面卻是石油需求的急速擴張。在國際經濟學的經典理論中,在保持價格穩定的前提下,進出口貿易是彌補國內供需缺口的有效手段。中國在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當年的凈進口量不過905萬噸。此后石油凈進口狀況持續了7年。 但石油問題引起廣泛的關注還是在1999年。其中有兩個因素,一是1999年石油凈進口量已達到了創紀錄的4000萬噸,占國內石油消費總量的20%;再就是國際石油價格的暴漲。在這一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比上年增加36.6%,進口額4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5%。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在不斷增加,并且由于價格的上漲,我們付出了更多的美元。 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有其特殊的性質,它不僅僅是一種戰略物資,而且其價格的變動將影響到一國經濟的各個層面。據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估計,石油價格每上升10美元/桶,就會使通貨膨脹率上升0.5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率下降0.25個百分點。該組織還認為,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已經從一年前的1.1%上升到2%,主要就是由于石油價格的上漲造成的。 由于目前中國的石油價格的控制權仍然在政府手中,國際油價的變動對經濟的沖擊要遠輕于市場經濟國家,但其影響也不容輕視。 據專家分析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石油保障程度只有71%和62%。在未來10—15年內,中國石油進口量將達到30%—40%。中國的石油供應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和石油的市場化程度越高,中國的原油市場受國際市場影響的程度也將越深。這不僅意味著更大的經濟風險,而且還可能蘊含著更高的政治風險和國家安全風險。為了控制石油風險給政治、經濟和國家安全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將采取一系列綜合措施予以應對。 建立戰略石油儲備 在1999年石油價格瘋漲期間,美國不止一次發出威脅,將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來平抑油價。美國的石油儲備是在70年代中期阿拉伯國家實行石油禁運之后建立起來的,共有5.67億桶原油儲藏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地下巖洞里。由于國情不同,中國的石油儲備制度不可能完全照搬國外,而且石油儲備的建設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因此對于如何建設石油儲備需要進行充分的論證研究。 從各國的情況來看,戰略石油儲備的目的都有其戰略意義,一般都是在石油供給出現問題時才會動用原油儲備。即便是1999年當克林頓和美國國會威脅要動用儲備時,也不過僅僅只是一個威脅而已。倒是美國能源部長理查森道出了真言——油價的上漲并不是動用石油儲備的充足理由。 因此,中國的原油儲備也不大可能是用來平抑石油市場波動的,而是在石油供給出現問題如戰爭等非常情況下使用。有了石油儲備,將大大增強中國應付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 加強勘探開發 按照世界石油生產的一般規律,當一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達到最終可采資源量的60%左右,儲備動用系數達到0.7左右時,原油產量將達到高峰期。目前我國石油資源的探明程度只有20%,天然氣只有5%。在已探明的儲量中,石油剩余可采儲量為24億噸,天然氣剩余儲量1.1萬億立方米,理論上21世紀初我國石油天然氣生產仍有較大的潛力。 盡管如此,中國的油氣勘探還是面臨著重重困難——資源品位不高,難開采資源比重較大,主要油區已處于高含水階段,原油開采效果變差,穩產、增產的難度加大。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技術的提高。通過提高石油開采業的技術水平來增加優質新增儲量,增加國產石油供應能力是目前國內石油開采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改革石油價格體制 中國的石油工業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由于石油的特殊性質,即使是在現在,石油工業仍然是少數幾個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行業之一。國家對石油進行政府定價的政策一直到1998年才稍有松動,初步建立了與國際油價變動相適應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但政府對油價的控制仍然十分明顯。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政府對資源配置的監管一般代表了公平,但卻喪失了效率——即政府對資源的配置一般都是低效的。一旦價格——這個市場中最靈敏的因素被扭曲,資源也必然無法獲得最大的效益。事實上,由于石油價格的扭曲,中國的石油工業以及下游的諸多行業都一直處在低效運行當中,資源的浪費相當嚴重。在石油資源越來越寶貴的今天,石油的使用效率問題被擺到了桌面上。 今年6月1日召開的全國石油價格改革會議確定了在1998年原油價格接軌的基礎上,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也將接軌。盡管原油和成品油的價格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與國際市場同步變動,但離真正的市場化還相距甚遠。因此,中國的石油價格體制改革依舊任重而道遠。 能源配置的多元化 有一句老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多元化戰略也是化解石油風險的有效途徑。首先是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在加快國內石油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石油供給的同時,加快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等石油替代資源的開發利用,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可以分散風險。其次是石油進口的多元化。除了通過直接購買進口石油外,與國外合作開發同樣能夠獲取油源,而且能獲得更加穩定的油源,這也可以降低國際石油市場的波動風險。長江證券公司研究所趙楠
| |||||||||||||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