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股減持的消息公布后,大盤走勢并沒有市場想象的樣強,短暫井噴一下,又陷入不溫不火的牛皮狀態。確實有部分主力機構想做上法,每當盤口出現危機時,總有突然的拉高動作,顯示政策“底線”起了一定作用。為什么還是打不上去,這里只能用資金面的原因來解釋,臨近年底流出的資金遠遠大于流入,多空之間“平衡點”下移。現在出現了“政策面與資金”的較量,畢竟利好政策是虛的,巨大的市場壓力需要實實在在的資金去化解,不然“空頭支票”起不了什么作用。
為什么現在資金如此短缺?這和進入股市的機構規模越來越大有關,現在券商、基金都能參與銀行間同業拆借,私募基金、券商等代客理財數量巨大,社會機構則融資、抵押、拆借忙得不亦樂乎。兩年的漫牛上漲,實質是“資金牛市”所推動,但有許多錢不是屬于股市的,一旦政策面臨管加強,怎么進入還會怎么出去。而“金錢游戲”是有慣性的。2200點的急速下跌,機構之間精心編織的資金網絡全部打斷。就像一列快速行駛的汽車,猛然之間輪胎全部漏氣,車子再也跑不動了。
現在整個股市云集了2萬多億資金,都是追逐較高利潤而來,融資一看沒有暴利可圖,而且風險巨大,都衷足不前。同時盈利的籌碼急于離場,以規避下跌的損失,特別是大調整趨勢形成后,這種愿意更強烈了。這樣造成兩股外逃的力量,一股是不規范的資金撤退或逼債,使許多融資機構措手不及,跳水股的大批出現,而且都是強勢股,就是明顯的證明。另一股力量是包括基金在內的許多機構減少倉位,指數點位和時間是關鍵,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1994年股市下跌到300多點,“三大救市”政策出臺,大盤產生一波轟轟烈烈的大行情,指數上漲兩倍,沖到1000點上方,氣勢十分壯觀。至于1999年“5.19”行情的啟動,是1997年5月大盤回落后,經歷整整兩年的徹底調整,才在政策東風下蓬勃興起的,同時還有幾百億的投資基金進入股市。上述兩次成功的“政策干預”,一次是極端低迷,一次是蓄勢已久所以產生了巨大效應。不成功的例子也有,如1999年9月份大盤下跌途中,匆匆推出“三類企業入市”消息,刺激市場反彈放量后,繼續再度下挫,因為大的調整周期沒有結束,利好效應只能“曇花一現”。本次國有股減持暫停消息,非常類似1999年9月份的那次,大盤尚未真正著陸,各方面因素制約了政策作用。
了解政策出臺是否“最佳時機”,其力度大小就能大致明白,現在資金在大量流失,各種債務鏈困擾著眾多機構,就是有做多的愿望,也沒有做多的能力。兩年來股市的繁榮,傳遞了許多失真的信息,大家都認為資金是“無窮無盡”的,藕色實是過度透支(就像股價過高透支上市公司業績一樣),目前股價在回歸,資金也在回歸。這樣政策唱起了“空城計”,市場一轟而起后,發現一切依然如舊,大盤原先走勢的慣性又重現。當然1500點左右的“政策底線”可以為機構利用,有一段時間的拉鋸戰,直線型的下跌結束。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