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潮尚未成氣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8日 16:47 全球經濟報道 | |||||||||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跨出國門尋求發展。他們能否與他國同類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相抗衡呢?許多中國企業表示,出境發展是他們別無選擇的選擇,因為它們必須學會如何在國際大環境中競爭,否則他們有可能因不敵來勢洶洶、資金非常雄厚的跨國企業而丟了本土市場。但是,出境發展的中國企業面臨的是高難度的挑戰。 自從中國制造能力大幅度增強后,每次中國企業的對外行動都得到了媒體亦步亦趨的
中國對外投資額肯定會增加,因為現在的投資額還很低。官方數據顯示,200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額為12億美元,與去年相比,約上升25%,但這只占同期海外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額的三十分之一。 在對外投資的新動作中,大多數為涉足上游產業的國有企業。這些企業大多現金充裕,能夠購買國外資源。但這并不預示,生產名牌成品、具有超強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的出現。 國有企業投資海外的例子有不少,其中較為引人注目的有: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投資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氣;兗州煤業(資訊 行情 論壇)股份有限公司(Yanzhou Coal)投資了澳大利亞的一家煤礦;上海寶鋼集團公司(Baosteel)投資了澳大利亞的一家鐵礦,并有可能在巴西投資一家鋼鐵廠;中國華能集團公司(China Huaneng Group)投資了一家澳大利亞的發電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Minmetals)是一家國有大型礦業貿易企業,眼下,該集團正在進行談判,準備買下一家加拿大的 礦業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也買下了經營狀況不佳的韓國雙龍汽車(Ssangyong Motors)約一半的股份,此外,該公司還在進行談判,準備接手破產的大宇汽車(Daewoo Motors)在波蘭的子公司以及英國羅孚集團(MG Rover)。 另一組出境發展的是生產名牌日用消費品的創業企業。比如,生產大型家用電器的海爾集團(Haier)已在南卡羅萊納州建廠;生產日用電器的TCL集團(TCL)與法國湯姆遜(Thomson)合資組建并由TCL控股生產彩電。 大型國有企業所處的市場都有“保護傘”:或者處于半壟斷地位,如石油公司,或者所在行業的“門檻”很高,即建一家企業需辦各類繁瑣的證件,如汽車業。這就意味著這類國有企業能獲得豐厚的利潤。他們經過多年的經營,積累了大量資金,如今,他們可以用其購買海外資產。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出價過高,正如20世紀80年代,許多日本公司在國外大量收購資產和好萊塢電影制片廠時的情形。 與此同時,生產名牌日用消費品的創業企業卻發現自己進退兩難。本土市場上,有數十家國內外的同類企業同臺抗衡,他們面對的是殘酷無情的競爭。他們沒有能力買下地方上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也無法讓他們關門歇業,因為這些企業受到當地政府的保護,政府靠這些企業提供就業崗位,也不希望看到這些企業落在他省企業的手中。 由于本土市場的利潤單薄,于是這些家電名牌企業轉向出口貿易和海外投資以增加盈利。他們認為,自己有廉價的勞動力,比海外企業更了解中國分割的銷售系統,所以就有競爭優勢。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一旦到了國外,這些優勢毫無價值。由于他們的品牌缺乏影響力,所以要在國際市場上找到立足之地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例如,TCL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先在北美市場嘗試出售自己品牌的電視機,出師不利之后,才買下了法國湯姆遜旗下兩大“行將就木”的電視機品牌──Thomson 和 RCA。TCL集團想聯手印度當地一家企業打入印度電視機市場的努力也沒有成功。再如,康佳集團是一家頗具競爭力的電視機生產廠家。2000年,該集團在墨西哥建了一家廠,生產高清晰度彩電,希望借此在新興的美洲高清晰度彩電市場上分得一大杯羹。但一年半之后,該廠便關門大吉。現在,沒有跡象表明,海爾集團在南卡羅萊納州的廠家能發揮出比“展臺”更多的效用。 在以上提到的所有企業中,只有一家企業很有可能成為真正具備競爭實力的跨國企業,即在本土市場外擁有大比重的投資和銷售。這家企業就是寶鋼集團。該集團也受一定保護,它利用這種有利條件大力投資新技術,使用世界頂級設備。它為其它公司生產初級和中間材料,而不是為消費者生產成品,所以其產品的品牌是否具有影響力便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寶鋼是拿技術和效率,而非廉價勞動力與人競爭, 所以它有機會在他國成功辦廠。寶鋼已和其它兩家公司一起參與競標,想在巴西建一家鋼鐵合資廠,為巴西汽車市場提供原材料。這是一家令人印象深刻的企業,但在所有出境發展的中國企業中,它只是一個例外,并不具有普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