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投資理財 > 外匯專題 > 正文
 
交易心得雪鑫自述 :歐元之我見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1日 15:25 雪鑫理財團隊

  歐元走勢分析與展望

  1前言(歐元前期走勢簡介)

  歐洲貨幣經濟聯盟經過40多年的積極探索和不斷發展,終于在1999年1月1日由11個成員向世人推出了貨幣一體化的杰作--歐元。這是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繼19
美妙時光產權酒店 紫光臺式電腦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73年實現浮動匯率制以來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重大事件。歐元問世距今已有16個月,它的走勢備受人們關注。

  1999年1月1日,歐元啟動順利,平穩入市。在上市之初歐元顯得堅挺有力,先是于1月4日在新西蘭惠錄頓市場上以1歐元兌1.1747美元,略低于歐洲中央銀行(ECB)制定的參考價開始交易,然后在世界各大金融市場上表現出強勁勢頭。在1月5日匯價一度升至1歐元兌1.1920$高位,之后又回落1.18左右。

  但是好景不長。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在經過一個星期的上揚之后,便開始下跌。目前,歐元問世一年有余,其對美元的匯率雖然起起落落略有反彈,但總的來說還是差強人意,呈現疲軟走勢,不堪美元一擊。

  在1999年1月6日第三個交易日歐元卻不斷下跌,最低跌到1EURO兌1.1554美元。從此,除第二個交易周歐元兌美元匯價反彈至1:1.17上市外,歐元一路盤跌,在第一個交易月結束時歐元匯價為1歐元兌1.1402美元;第二個交易月歐元報收于1歐元兌1.1032美元;第三個交易月,由科索沃戰爭爆發,歐元成了被拋空對象,報收于1.0761美元。四月,歐元付美元匯率一度走低到1歐元兌1.0170水平,后大幅反彈,五月中旬曾升至1.08水平,隨后又大幅下挫,6月30日收低子1.0329美元水平,至7月9日歐元急跌至空前低位,至1歐元兌1.0147美元,這樣6個月時間中歐元對美元貶值達14%以上,到1999年9月以后,歐元一直在1.04-1.02水平徊。

  2000年初歐元曾上行至1歐元兌1.05美元水平,隨后再次大幅跳水,2月22日歐洲央行宣布歐元與美元平價1:1失敗,首次跌破1:1大關,這之后歐元下跌一發不可收拾;2月28日歐元石破天驚,在當日東京早盤歐元又遭重創,創歐元誕生以來最大振幅,開盤從0.9730(紐約盤收盤價低位)下挫至0.9665歷史低點后,在賣盤的推動下,歐元即期期權大量止損,在0.9520/50之間猶豫片刻,由于受歐元/日元交叉盤下挫影響,EURO/VSD下挫至0.9400的低價,EURO/JP¥狂瀉500點,報收于102.45。又由于美商業銀行賣盤外加日元歐元交叉盤影響,至歐洲早盤(北京時下午4:00法蘭克福市場開盤)日元/歐元買盤上升,歐元收復大幅失地重回0.9750-0.9760水平,振幅高達3.6%。在這之后2月25歐元跌破0.9400大關,4月25日跌破0.9300大關,5月3日首次破0.900大關,5月4日創新低0.8853,5月17日再創新低0.8843,至此歐元對美元貶值32.17%,在這之后,歐元兌美元匯率在1歐元兌0.9美元上下浮動,及至6月份重回0.9400水平。證明歐元在歐洲經濟利好的刺激下,歐元已走出谷底,開始回調,下圖為1999年1月4日-2000年5月30日月平均線圖。

  英國經濟總量在1997年約占歐盟16.98%,而1998年英國經濟約占歐盟經濟

  12487/ (55460×(1+3%)+12487)=17.94%,而1999年英國經濟約占歐盟經濟

  12487×(1+8%)/12487×(1+4%)+55460×(1+3%)×(1+3.5%)=20%從中可以看出英國在歐盟中其經濟總量是逐年遞增的,英國經濟約占歐盟經濟的五分之一左右,所以英國對歐盟GDP的貢獻率是很大的,英國暫緩加入歐元,使歐元所代表的經濟總量明顯減少,對歐元謀求在國際貨幣領域與美元爭領風騷,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

  2.1.1.2對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削弱

  由歐盟11國組成的歐元區與4個國家組成的EMUM共存的匯率機制,增加了歐元的不穩定因素。雖然從體制上說,英鎊對歐元匯率主要取決于英國,歐洲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沒有義務考慮穩定英鎊匯率,但是由于英鎊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英鎊在國際儲備總額中僅次于美元、德國馬克,排在第三位,而且倫敦是世界上第二大金融中心,外匯交易量居全球第三位,僅次于紐約和東京,是全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歐洲貨幣中心和國際資本市場)倫敦共576家各大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是全球金融機構最密集的地位,以及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的作用,歐洲中央銀行不可能在英鎊面臨沖擊時仍然保持超然態度而置身事外。作為歐元區外的成同,英鎊可以在對歐元匯率保持±15%的浮動余地,英國在匯率政策上便保持了很強的靈活性,又因為英國的匯率政策、財政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主要站在自身利益角度考慮,不可避免地會與歐元區發生沖突。

  總之,英國在歐盟中較早達到馬約中的趨同標準,本可首批進入歐元區,卻暫時不進入,但在英國遭受沉重打擊--英鎊大幅貶值,之后才開始積極加入歐元區,這是幡然悔悟?還是英國不得不拋棄過時的“大陸政策”?還是在親美,卻得不到美國的關照,而又投入歐洲懷抱呢?還是英法德三國斗爭的妥協呢?我們將在以后繼續討論。

  2.1.2歐元啟動前的過渡炸作

  歐元經過幾年的準備終于粉墨登場了,就在這世紀嬰兒出世前的一年多時間中,人們的注意力始終和在這個嬰兒身上,難道這個嬰兒有什么特別嗎?那是所有貪婪的人都用血紅的眼睛盯住它,以便于“多撈多占”。

  2.1.2.1歐洲對歐元的美好憧憬

  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實現了整個中國的統一,盡管秦王朝壽淺命薄,但是統一后的秦帝國實施了包括統一貨幣在內的諸多統一舉措,為后來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世紀錄60年代美國采用美元統一幣值后,一躍成為世界上的最強的經濟強國,統一貨幣的巨大功效再次得到顯現。那么,在實行單一貨幣--“歐元”之后,歐洲聯盟能否如古代中國和近代美國那樣,在世界現代史上為當代人乃至后人寫下壯麗輝煌的篇章?

  歐洲人把歐元帶來的預期收益可以按照以下四個重要性逐漸遞增的層次來理解。

  第一層次

  當歐元啟用后,將消除了成員國因貿易、投資等而進行貨幣兌換的費用。

  大公司每年因此可節省數千萬美元的支出。

  第二層次

  由于單一貨幣促使歐盟大市場更趨統一,這樣諸多公司通過實現規模經濟節省更多的費用。

  第三層次

  原料價格的降低。單一貨幣制度使國與國之間的成本比較變得更加容易,從而可以更容易壓低價格。

  第四層次

  歐元將在整個歐洲降低成本、鼓勵投資、提高經濟增長率。

  德意志銀行在《向世界敞開機遇的窗口--歐元帶來的機遇及影響》一文中,也列舉了“歐元帶來的預期效益”:1、一個巨大的貨幣區域的誕生;2、較少需要套期保值;3、更具流動性的統一大市場;4、減少運作成本;5、更多的、不具貨幣風險的投資機會;6、更低的資本成本;7、更加穩定的戰略計劃環境;8、更加穩定的跨歐洲的貨幣政策;9、更高的價格透明度。

  2.1.2.2與美元分庭抗禮--歐元國際化

  在歐元啟動前,在國際金融體系中,雖然美元的地位不斷下降,仍然占據著國際儲備的60%,德國馬克其次20%多,日元14%左右,英鎊不及10%,所謂“三足鼎立”--美元、馬克、日元,只是人們美好的自欺欺人的幻想。因為歐洲自身的各種問題,矛盾這沒有解決好,更可怕的是歐元化的鼓吹。美國的經濟學者對歐元化的認可態度與美聯儲的曖昧加大了歐元泡沫的產生。

  歐元化從本質上講是與美元化相同的,即用一種主要的國際貨幣代替本幣,這種本幣可以是美元、歐元或其它國際貨幣。歐元是11個主權國家的統一貨幣,這些國家所形成的歐元區存在制度約束。因此,其他國家要實現歐元化,不僅僅牽涉到一個國家,而且還涉及到:實現歐元人的經濟主體與歐盟或者說與歐元化國家的關系問題。該經濟主體是否要加入歐盟,接受歐盟的所有條款限制?還是僅實現單邊歐元化--即只是以歐元取代本幣,但不與歐元區國家簽定協定?對這些國家來說,通過歐元化方式要比按照《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規定逐步加入EMU容易且迅速。

  歐洲新興市場經濟學家羅伯特森(Charlie Robertson)鄧歐洲一些國家的利率與通貨膨脹率進行預測發現:若按照正常的途徑加入EMU,中歐國家平均要等待十年左右,但如果通過歐元化的方式,則可將此進程縮短五到六年。

  歐元化除了可以使各國較快地加入EMU之外,還可以消除或降低匯率風險。歐元的推出,使人們看到了消除匯率風險的好處,其他歐洲中央銀行家也著手考慮享受這種機制所帶來的益處。當然,歐元化也存在弊端。歐元化的經濟主體放棄本幣,主要損失是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即失去了通過貨幣政策干預經濟的以力。另一個損失是鑄幣稅收入。貨幣發行主權決定了一國政府可以享受國民提供的無息貸款--鑄幣稅。一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擁有貨幣發行權就擁有優勢”,這說明貨幣發行權對一個國家很重要。研究表明,一國的鑄幣稅收入一般占GDP的0.2%(Krugman,1998)。

  歐元化的問題引起社會各階層的不同反應,有的人積極贊成,也有人持反對態度。經濟學家們各抒已見,作為貨幣當局的歐洲中央銀行與德國聯邦銀行則考慮得更多。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漢克(Steve Hanke)就非常造成歐元化。漢克認為一些國家對歐元化的新興趣主要是源于亞洲金融危機及俄羅斯危機,還有阿根廷政府近似的做法。這些國家的態度與以前相比實際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因為從1992年起,由于經濟的相對穩定及低通貨膨脹率,美元和德國馬克逐漸在波蘭、匈牙利及捷克境內消失,人們對本幣逐漸恢復信心。但現在這些國家的央行和財政部又重新考慮歐元化這個問題。漢克認為從原則上講,中東歐國家可實現歐元化或美元化。而在實際操作中,則應該實行貨幣局制度,即保留一國的貨幣以獲得鑄幣稅收入。漢克還鼓勵捷克無須等待歐洲中央銀行(ECB)或歐盟(EU)的批準。

  對于歐元區的一些問題,人們總是習慣于將注意力放歐在歐洲中央銀行身上,看ECB的態度如何。針對歐元化的問題,歐洲中央銀行內部也產生了兩派分歧。有的歐洲中央銀行的經濟學家認為,歐元化可能會導致信貸危機、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及瘋狂拋售政府債券的行為。但作為歐元區的核心,歐洲中央銀行所考慮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它認為歐元化可能鼓勵一國政府通過幾政赤字、通貨膨脹及政府外債的方式以盡快滿足馬約的要求,但由于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特殊情況,對它們的要求應不僅僅局限于馬約,還應有其他相關約束。ECB擔心有的國家可能試圖用歐元化作借口而強行加入歐盟。一旦這些國家在歐洲貨幣體系占據了一席之一,它們就有可能借其地位從銀行獲取信貸。在發生危機的時候,ECB當然不會提供流動性支持,而一些商業銀行很可能樂意向這些國家的政府提供信貸,作為報酬,他們想獲得的是危機國國有化企業的股權。巴哈馬已發生過這種情況了。

  另有一些歐洲中央銀行的觀察家則開始向ECB推薦歐元化。亞歷山大·施瑞德(Alexander Schrader)認為,在歐元區以外廣泛使用歐元是有益的,因此歐洲中央銀行應歡迎歐元化:“如果非歐盟國家的個人接受歐元作為親的貨幣,這證明了歐元現在及將來的穩定性。EMU應對歐元化持積極態度,并使公眾注意到歐元化的成功案例。”

  歐元是伴隨著很多期望產生的,它從一誕生就需要不停地與美元對比。其實在歐元化的問題上,歐洲中央銀行(ECB)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借助歐元化的實施向歐明區外擴張,能在非洲的法郎區正式取代法國法郎;希望中歐、東歐和巴爾干地區那些釘住馬克的國家轉向釘住歐元;希望歐元在貿易結算、資本市場、外匯市場成為可與美元抗衡的貨幣。但另一方面,針對各國所表達的強烈的歐元化的意愿,ECB又存在很多顧慮和擔心。

  ECB擔心的問題除了上述提到的之外,還有關于鑄幣稅分配及充當最后貸款人角色的問題。美聯儲對于美元在其境外的廣泛使用并不持反對意見(目前有60%-70%的美元在國外流通),而是將之作為對美元及美國政府有信心的標志。關于鑄幣稅及最后貸款人這兩個問題,美聯儲的立場非常堅定:首先,美國財政部從中獲得了大量的鑄幣稅。阿根廷政府在實現美元化之后,便一直試圖與美國財政部及美聯儲共享鑄幣稅,但遭到拒絕。可見美國在鑄幣問題上是不會作出讓步的。其次,美聯儲與財政部堅持認為,實現美元化的國家要自負其責,美國不會充當最后貸款人。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經說過:美元化并不能代替安全有效的經濟政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不會犧牲美國國內的經濟利益而援助那些實現美元化的國家。美國財政部長薩莫斯則表示:美國不會將國外銀行置于其監管之下或允許它們進入美聯儲的貼現窗口。

  在這兩個問題上,ECB卻不能完全模仿美國的做法。尋求歐元化的國家雖然目前還不是歐洲經濟貨幣聯盟(EMU)的成員,但總有一天它們會考慮加入EMU。因此,ECB面臨的是一個兩難選擇,它一時還無法給出明確的答復。如果ECB無法阻止歐元化的強勁勢頭,它就必將被牽涉到美元與歐元的較量之中。不管它愿意與否,它都將同美國財政部及美聯儲展開競爭。歐元產生之前,很多國家只有將貨幣釘住美元,而無別的選擇,因為它們的外債是以美元為主。現在很多國家的儲備調整到以歐元為主,它們有可能將釘住貨幣替換為歐元。捷克共和國僅持有馬克儲備,而沒有美元儲備,因此,歐元是該國的唯一選擇。而在波蘭、土耳其、羅馬尼亞,由于德國馬克與美元勢力相當,這些國家的選擇尚不明了。“應該讓老百姓決定選擇何種貨幣。”這是漢克的觀點。

  2.1.2.3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根據歐洲統計部門的最新統計,目前在世界黃金和外匯儲備中,歐洲11國占有的份額最大,占世界儲備總量的20.6%,日本占有3.8%,美國占4.1%。在國際貿易方面,歐洲11國占的比例也是最大(20%),美國(16%)和日本(7%)位居其后。歐洲11國有近1000億美元左右的貿易順差,而美國則存在著逆差。

  但目前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所占的份額達40-60%;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約為60%,外匯市場也在80%以上,遠遠超過歐洲所有貨幣的總和。目前歐洲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與歐洲11國的綜合經濟實力很不相稱,因此,未來歐元在國際儲備貨幣、國際結算以及國際資本市場中的地位將增強,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將發揮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確保匯率的穩定。歐元的出現將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能與美元、日元相抗衡的一種重要貨幣。預計歐元推出后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大體呈以下格局: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地位將達到20-30%;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地位將為25%左右;由多種歐盟貨幣分別對美元進行交易,今后將變成歐元對美元、日元等的交易;將有助于建立一個統一、有序、成熟、流動性好的資本市場,形成對美國資本市場獨尊地位的挑戰;歐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隨著歐元的推出而發生某些變化。

  2.1.3機構的瘋狂投機

  在世界上眾多的投資機構中索羅斯與他的量子基金在國際金融市場有巨大的影響力。喬治·索羅斯曾多次斷言:歐洲聯盟的雄心不會成功,歐元即使在實施以后也將很快消失。他的推理很簡單--歐盟成員國雖然都有實行單一貨幣的種種意愿,但是光靠這一點是無法維持歐元穩定的。歐元能否成功取決于各國政府能否將各自的預算政策統一起來。這就意味著各國要在勞動力市場和社會補給方面進行重大改革,而這很難不引起國民的憤怒。

  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投機者,賣空歐幣,吃進歐幣,促使歐幣在歐洲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幅升值,在歐元誕生前夜,炒作達到瘋狂狀態,在不到2小時內,美元對馬克從1:1.68達1:0.8的瘋狂,之后又回落回1:1.68。其振幅高達50%,因此人們浮躁的心情可見一斑。

  2.2歐元的真正價值

  歐元的前身是原歐共體貨幣聯盟的埃居(ECU,歐洲貨幣單位),按照歐盟制定的時間表,在1999年1月1日歐元將以支票、信用卡、電子錢包、股票和債券方式流通,歐洲貨幣單位(ECU)將以1:1比例兌換為歐元,歐洲中央銀行(ECB)開始正式運作,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既然要分析歐元的真正價值,就必須要分析埃居的價值。

  埃居是原歐共體,現歐盟國家在歐元啟動之前確定的歐洲貨幣單位,它是由11種貨幣按照上表所示權數,按照這11種貨幣對美元價值,加權計算出來的對美元的價值,其中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英鎊所占權數為62.02%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貨幣,又由于埃居中各種貨幣的權數是不斷變化的,但其浮動不超過各自權數的2%,1998年伊始,埃居的價值為1ECU兌1.0674$,當時撲天蓋地的歐元浪潮還未開始,而且歐元區各國經濟中不景氣而美國經濟正為復蘇之時,其價值可以說是美歐經濟的真正對比,而英國未加入歐元區,埃居價值減去英鎊比重即應為歐元啟動時的真正價值。當時英鎊對美元匯率為1GBP/1.7000USD,所歐元價值等于1.0674-1.7000×12.06%=0.8672

  1.0674×(1-14%)=0.9180(注英鎊在ECU中最高權數為14%)

  歐元出世時其真正價值應在0.8672-0.9180美元之間,即1EURO/0.900USD左右。

  2.3歐元理性的價值回歸

  從1999年1月1日,歐元啟動至今17個月的時間,雖然從表像上看,歐元一路走跌,但從實質上看歐元是泡沫破裂,回復真實水平,即理性的價值回歸。

  2.3.1歐元理性價值回歸的必然性

  2.3.1.1英鎊遠離歐元區削弱了歐元區政治經濟基礎,英國在歐盟中,其經濟總量約占20.45%,英國暫緩加入歐元區,直接削弱歐元區經濟實力,而且英國作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上擁有廣泛的政治影響力,而且英國的軍事實力在歐盟中僅次于法國排在第二位,這樣一個重要的國家游離于歐元區,這對歐元基礎的削弱顯而易見。

  雖然在現在的歐元區中,法國與德國仍然是兩個世界大國,但在綜合國力排名上,法國為11位,這樣的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上只是一個中等國家,而且浪漫的法國人在政治上的過失在于國內政府更替速度過快,政局動蕩是法國特色。讓這樣一個國家代表歐元區政治影響為實在是勉其難。

  德國是排名美、日之后的世界上第三大經濟大國。德國經濟的成功之處在于德國特色的中央銀行制度,即德意志聯邦銀行完全獨立于聯邦政府之外,掌管傾向政策--即維持馬克幣值穩定,所以近30幾年德國馬克的通貨膨脹率極低。在與東德合并后,耗費了大量財富的德國經濟發展速度下降,而且在降低其銀行利率后,特別是與其他歐元區貨幣鎖定后,強勁的馬克已是強奴之未。

  所以,基礎被削弱而又高估的歐元理性的選擇就只有價值回歸了。

  2.3.1.2歐盟內紛繁復雜的矛盾

  (一)首批加入歐元的成員國與暫未加入的成員國之間的矛盾

  為協調與暫未加入歐元國的關系,使其最終加入歐元區,歐盟于1996年12月作出了實施“第二匯率機制”的決定。該機制要達到的主要目的有:首先,使暫未加入成員國與歐元建立緊密聯系,促使其嚴格執行穩定物價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其次保持歐元與非歐元區成員國貨幣匯率的穩定,以確保統一大市場的正常運行,從而促進高投資、高增長和高就業。第三,推動非歐元區成員國繼續實施經濟趨同政策,早日加入貨幣聯盟。第四,促進暫未加入成員國努力向經濟趨同標準看齊,從而避免先加入歐元區的成員國蒙受損失。但是在實施原則上,又作了如下說明,即加入匯率機制屬于自愿,暫未加入歐元區的成員國可以不參加“第二匯率機制”,而那些趨同狀況不佳的成員國最好盡早參加這個匯率機制,最初未加入匯率機制的成員國可以在以后他們認為恰當的時候加入。由于原則是如此松軟(“可以不參加”、“最好盡早參加”、“恰當的時候參加”),因此該機制維護一致的作用令人置疑,這不能從根本上保證未加入歐元國在遇到外部沖擊或自身不穩定時,產生消極應對歐盟政策甚至是以鄰為壑的心理,從而有可能用貨幣貶值或降低利率的做法來對付歐元區國家,如此一來,貨幣聯盟的前景便非常不妙。

  (二)首批加入歐元的成員國之間的矛盾

  首批加入歐元多達11國,很顯然,參加的國家越多,其內部矛盾和問題就越復雜,協調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政策就越繁重。而在諸多矛盾當中,“德法軸心”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德國和法國在經濟與貨幣問題上出現分裂的前景不能排除。柏林會議上,“穩定與增長公約”的達成,是法德妥協的結果(德國開始提出的只是“穩定公約”),然而妥協也暴露出法德兩國之間的重大分歧。而1998年5月在第一任歐洲中央銀行行長職位的安排上,再一次暴露出法德兩國之間的雖可一時調和但終究難以彌合的重大矛盾。1998年6月4日,在盧森堡召開的歐元11國首次會議上,法國和德國之間的分歧又一次出現。法國認為,“歐元11國”應當成為一個“有聲望的權力機構”,而德國卻主張,“歐元11國”將不作任何決定,不要作為正式機構存在,人們將在此交注信息,僅此而已。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施泰因認為:從實施歐元頭幾個月開始,歐洲貨幣聯盟各成員國就會在執行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所要達到的目的與方法問題上產生分歧;接著,這些分歧將因各國經濟發展情況的不同而加劇;所有這些分歧都將使各國民眾及其領導人對歐元和歐洲的懷疑情緒增加,也會使各國在權力分配問題上沒完沒了的紛爭不斷出現。這些紛爭將會導致歐洲的內部矛盾加劇,由此還會導致歐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的矛盾的加劇。

  (三)成員國的國家主權(政府的財政政策)與超國家機構(歐洲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之間的矛盾)

  在單一貨幣機制啟動前,歐盟各國可自行確定財政與貨幣政策,甚至動用行政手段來控制外來沖擊的影響。單一貨幣機制啟動后,外來沖擊依然存在,但是傾向政策已讓渡給歐洲中央銀行,歐元區成員國能夠使用的只有財政政策。由于長期實行的社會福利計劃以及工會的強大力量,社會福利開支及工人名義工資呈現出極大剛性,這給各國政府留下的財政政策的回旋余地十分有限,經濟的調控能力大為削弱。而當這十分有限的財政政策在遇到經濟蕭條、失業增加等棘手問題時,特別是這些問題在人別國家而不是在歐元區國家普遍出現時,出于下海短期利益考慮,一些成員國政府有可能以擴張財政政策的方式來加以應對,而在歐元推動下得到深化和發展的資本市場又為大肆舉債提供了便利。然而,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而大肆舉債必將引起市場利率的上場,引發國際套利資本的流入,從而在短期內促使歐元升值,歐元升值會影響成員國的出口,進而有損經濟增長,這時若歐洲中央銀行繼續奉行貨幣緊縮政策,勢必導致情形惡化的成員國不堪重負,迫使其退出單一貨幣機制,或以退出相要挾。若歐洲中央銀行屈從壓力,放松銀根,又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這與其首要目標相背離,勢必損害歐洲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與穩定性,從而影響歐洲央地及歐元的信譽。

  (四)成員國內擁護歐元與反對歐元力量的矛盾

  歐元對歐盟及世界經濟的影響,成員國內部并非眾口一詞。首先,在歐元區內各國,就有一股強大的反對力量,該力量以民族主義為代表,但是絕對不只是這些人的聲音。特別是當歐元啟用后,若非但沒有帶來預期收益,反而導致失業上升、賦稅加重、生活水平下降的情況,則反對的聲勢會越發強大,這不可能不影響執政黨對單一貨幣的態度,從而危及貨幣聯盟的生存。在1998年5月初,歐盟特別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閉幕前夕,一項調查顯示,有高達61%的選民反對加入單一貨幣。這種“不和諧的力量”會阻止單一貨幣進一步發展,從而影響一體化進程,給貨幣聯盟的最終全面實現蒙上了陰影。

  2.3.1.3美歐經濟對比--歐洲處于劣勢

  貨幣強弱是經濟強弱的反映,經濟發展緩慢的國家和地區,貨幣必疲軟。歐元是一種共同貨幣,其匯率當然也主要取決于歐元區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的速度。歐元區經濟實力相當強大,但是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慢,特別是同強勁的美國經濟相比,顯然處于劣勢。

  1997年和1998年,歐元區11國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5%和2.9%,而美國同期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8%和3.9%,相差1%以上。在11國中,經濟發展較快的只是一些小國,而占歐元區國家國內生產總值75%的法、德、意三大國經濟則發展緩慢。1998年和1999年,法國經濟增長率分別是3.2%和2.3%,德國是2.8%和1.7%,都有所下降;意大利經濟1999年雖比1998年增長快一些,但其增長幅度微不足道,只增長0.2個百分點。

  此外,持續不降的高失業率也是連續數年困擾歐元國政府的一個突出問題。在11個歐元國中,1998年西班牙的失業率高達17%,盧森堡雖然失業率僅2.8%,但它的人口在整個歐元區無足輕重。其他一些主要國家如意大利、德國、法國1998年的失為率也都在兩位數以上,到1999年歐元區的平均失業率仍維持在10%左右。相反,美國經濟近年來走勢強勁,自1991年走出低谷以來持續增長,其中1994年以來年均增長近4%,失業率從6%下降到4%,經濟狀況明顯好于歐元國,因而必然形成“美元堅挺,歐元疲軟”的局面。

  2.3.1.4美歐間巨大利差打壓歐元

  利率是決定一國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中匯率狀況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具有較高利率的貨幣自然具有較高的收益率,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購買這種貨幣,從而拉高它的匯率。

  歐美之間的利差較大是歐元疲軟的一個重要原因。據悉,美國的聯邦資金日拆利率比歐洲中央銀行的短期利率高出1個多百分點,美國的長期利率也高于歐洲的長期利率,而且前景更加看好。這種利差當然有利于美國吸引外來資金,從而造成美元堅挺,歐元疲軟。

  從通貨膨脹率來看,1998年和1999年歐元區平均通貨膨脹率分別是1.7%和1,9%,美國為2.3%和1.6%,兩者相差并不太大,然而由于近年來美國經濟的強勁走勢,美歐利差為3%,美國利率6.75%、歐洲3.75%,從而使資金大量流向美國。另一方面,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法德兩國多次要求歐洲中央銀行降低利率。作為歐元區的兩個超級大國,法德兩國對歐元區的經濟、貨幣決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要求必然加劇歐元的疲軟趨勢。

  2.3.1.5美歐軍事對比,歐洲還只是孩子

  通過科索沃戰爭我們可以看到在北約中仍然是以美國為主,歐洲防務獨立只是一個美好的神話。

  科索沃戰爭使歐洲處于動蕩之中,加速了資金逃離歐洲流向美國,嚴懲打擊了歐元。

  2.3.2歐元理性價值回歸的偶然性雖然歐元的真正價值在1歐元兌0.9美元左右,但是在不到2年之內下跌30%左右,確是前所未聞的,而且在其逼近1.0大關,如果歐元可以守住的話,歐元也不會跌的如此之慘,在這時由于歐洲中央銀行沒有確定干預外匯市場的機制,從而使持有歐元的公眾不受打擊,市場心理預期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投資者對歐元失去了信心,大都預測下跌,所在以突破1.0的心理大關之后,歐元又很快突破了0.9的心理大關,雖然止跌于0.8874價位,但是在美國經濟增長26個月之后,疲態盡現,歐洲經濟復蘇之際,歐元的真正價值也發生了變化,我認為應在0.93-0.95之間,而且歐元已經到了谷底,此時正是建倉最佳時機。

  3歐元中期走弱

  3.1中期時限及走弱含義

  我所說的中期是指從現在開始經過歐元發展之后,而且英國加入歐元區之后,各方面的整合成功之后,歐洲聯邦雛形呈現,歐洲防務獨立完成這一段時間。

  走弱并不僅僅是指歐元對美元匯率的變化,而且還包括其中際金融體系中的作用以及國際儲備總額中所占的比例。

  3.2歐元中期走弱的必然必

  3.2.1歐元區政治的分合力

  在歐洲英、法、德三國的關系,將左右歐洲的政治基礎,分析三國的關系首先要分析一下三國對待歐洲聯邦的態度,其實三國對歐洲聯邦都是贊成的,焦點是“誰是領導者”的問題。英國一向奉行大陸政策即維持大陸均勢,通過其周旋于其他國家之間達到其領導的目的;法國則是想通過地緣政治左拉英國右牽德國用中間人的作用來牽制英德,達到領導者的目的,如英法海峽遂道以及法德旅便是印證,而德國則是憑借強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用錢來領導歐洲,由于其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給人們留下的不光彩印象,所以德國強調用德國的各種制度適用于歐洲來領導歐洲,如歐洲中央銀行便是最好例證。

  法德兩國過分親密,也是英國的不滿之處,英國為了不充當法德兩國的附庸,所以才不首批加入歐元區,但當英國與美國步調一致時,美國卻未關照自己的盟友,以至在英鎊狂跌之時,英國才領悟到自己是歐洲的一員,而法德也意識到缺少了英國,歐洲聯邦大業是無法完成的,雙方開始妥協讓步。布萊爾首相,對英國加入歐元的積極態度,以及歐洲軍團的建設,表明歐盟內政治基礎牢固便妥協,脆弱便是斗爭。

  3.2.2歐元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在經濟領域中歐洲仍然是德、英、法、意四國領騎其他國家緊跟隨,而且各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各不相同,南北差距巨大,四大國與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希臘等四個最窮國的差距,GDP遠遠低于歐盟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在經濟總量、經濟結構等方面歐元區內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德國東西部判若兩人,一個地獄、一個天堂;英國則英格蘭與蘇格蘭存在巨大差異,法國南北差異,尤其是意大利的南北差距十分巨大,這就是歐元穩定的巨大障礙。

  3.2.3

  僅僅依靠經濟實力并不能保證歐元在與美元的競爭中贏得優勢,美國的金融霸權和軍政治控制實力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支持美元的走勢。

  歐元的啟動,標志著世界范圍內出現了新的匯率結盟,全球貿易和資本流動將因此受到重大影響。歐元所具有的競爭力也是明顯的,如歐元區的經濟總量、貿易規模等都是具有優勢的。歐元也能夠為投資者提供高水平的流通性。到1996年底,歐元區債券市場總市值為6.1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總市值9.6萬億美元的63%。但是,現實的情況表明,僅僅依靠經濟實力并不能保證歐元在與美元的競爭中贏得優勢,無論是在長期還是短期內,歐元取代美元都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應該看到,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統治地們是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中逐步形成和穩定下來的。歐元要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尚需要一個過程;換言之,當前美元在與歐元的角逐中依然占據優勢地位。

  首先,經濟實力并不是決定一種貨幣的國際影響的根本因素和必然條件。盡管支持歐元的經濟實力強大,但是并不一定能夠保證歐元國際影響的持續擴大。這一點可以從日本經濟實力的強大和日元影響力的有限來觀照。盡管日本經濟實力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之間顯著增長,有關調查顯示,日元作為交易和儲備貨幣的使用范圍并沒有因此增加。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許多亞洲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其次,國際投資者具有使用美元的慣性。目前,全球有50%的貿易以美元結算,相當于美國全球貿易額的3倍。各國央行儲備的64%是美元,這一數字過去幾十年來未發生太大變化。非歐盟成員國央行在沒有確信歐元的可行性前,仍將使用美元。至于私人投資者、養老基金、共同基金以及保險公司的態度,那將取決于歐元資產在市場中的表現。除非歐元給歐洲市場帶來顯著變化,否則人們不會轉向歐元。

  第三,美元作為一種信譽良好的金融工具的地位反映了美國作為政治和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這一步,歐洲無法比擬。盡管歐元可以使在歐洲作生意的公司降低交易費,為旅游者提供方便,但其他方面的所謂有優勢目前為止還是一紙空文。

  第四,美國的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投資方面確實具有一定的優勢。

  3.2.4歐元區債券市場的發展狀況目前還與美元債券存在較大的差距。

  在影響歐元是否能成功挑戰美元的全球地位的眾多因素中,具有決定作用的將是歐洲各國政府債券市場的合并與擴大。盡管1999年以來歐元區債券市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是與美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相比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從理論上說,歐元債券市場為國際投資者運用歐元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從而成為歐元擴大國際影響的前提性條件。當前,美國債券市場的交易費比德國、英國和法國低得多,交易量要大得多。如果歐元區的證券市場夠順利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就可能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被吸引過來。但是,歐元區債券市場與美國的債券市場發展依然具有較大的差距,這主要表現在美國的債券市場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是由一個單一的聯邦政府發售的票據和債券;而歐元區的債券市場卻在事實上是分割的。盡管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其他八國都將使用同一種貨幣發行債券,但歐元區缺少美國債券市場的巨大影響力,即由一個單一的聯邦政府發售的票據和債券。而歐地區債券市場卻由11個主權國家組成的,每個國家的發行量很小,且相互之間爭奪投資者。每個國家債券的稅率又不同。這種情況就像美國的各州債券一樣。盡管美國50個州的債券都以美元計價,但各州債券不能成為外國央行或跨國公司的儲備資產。為安全起見,國際投資者依然認為美國政府債券最好。

  3.3偶然因素養老問題

  歐盟委員會主席羅馬諾·普羅迪在最近一次敦促歐盟成員國政府采取行動的講話中警告說,到2025年,歐洲大約有1.13億人將成為養老金領取者,這些人幾乎都是從政府資助的養老金計劃中領取養老金。

  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正在步入老年,他閃將成為他們的政府和子女們前所未聞的負擔,形成要么提高稅率,要么削減開支和巨大壓力,并且對11個歐盟成員國使用的歐洲單一貨幣--歐元造成嚴懲威脅。盡管美國在人口結構方面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但是歐洲國家,尤其是意大利、德國和法國,面臨的問題更為嚴重,改革的速度也較慢。

  日前邊逼近的退休危機是由以下三個主要因素造成的:

  *婦女生育的孩子減少。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有足夠的兒單來替換現有的人口,結果將導致為養老金體制提供資金的工人基數減少。

  據聯合國估計,由于出生率下降,在1995年到2050年期間,意大利的人口將減少28%。歐盟現在的人口比美國多1.05%億,但是在1995年到2050年這段時期內,歐洲人口將比美國少1800萬,這是因為歐洲的人口將下降,而美國的人口在增長。歐洲人對移民普遍存在的敵視情緒使得歐洲不可能讓其它國家的人口來填補這一差額。

  *工人退休年齡提前。盡管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但是由于對提前退休的經濟懲罰太輕,因此現在的男人平均退休年齡是61歲,比美國人提早了現兩年。歐洲婦女的平均退休年齡是58歲。50年前,歐洲男人婦女要比現在多工作7年--壽命反而比現在短11年。

  *大多數歐洲國家幾乎沒有私營的養老金計劃作為對這些由納稅人提供資金的體制的補充。在許多西歐國家,私營養老基金,如公司養老基金或401(k)計劃,要么軟弱無力,要么不存在,要么剛剛開始。

  結果,即將退休的生育高峰兒這一代人將在大約10年的時間里成為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他們給工作的歐洲納稅人造成的負擔將遠遠超過他們美國的同齡人。據國際貨處基金組織估計,到2030年,在美國,每3個工人將負擔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而在意大利和德國,這個比例是2比1。

  這顆定時炸彈在歐洲已經滴滴答答走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了。但是就在它越來越接近于爆炸時(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政府進行了任何適當的改革),又出現了一個加大這種危險的新因素:歐元。

  這個新的歐洲單一貨幣將歐洲11個國家拴在了一起。這11個國家現在接受同一個貨幣機構的管理,因此它們實際上是一個經濟體。

  因此,意大利政府必須向更多的人支付養老金的這種人口結構危機有可能在愛爾蘭引發通貨膨脹(即使愛爾蘭政府能夠照料好自己的退休人員),因為一個國家增加政府開支可能抬高總體的通貨膨脹率。同樣,如果法國為了向年齡老化的人口提供養老金導致政府開支出現龐大的赤字,購買住房的荷蘭人就可能為自己的抵押貸款支付較高的利率,因為龐大的政府赤字往往會抬高利率。

  專家們說,如果爆發這種危機,很難想像歐元聯盟仍然會抱成一團。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自去年秋天上任以來就一直在警告危機即將來臨,但是只有成員國政府才有權力改變本國的退休制度。

  日益逼進的退休危機與歐洲大陸許多領導人描繪的“新歐洲”美景格格不入。這些領導人夸口說,歐洲象美國一樣具有競爭力和充滿了活力。事實上,專家們說,養老金狀況反映出舊歐洲的弊端:歐洲的福利狀況;中左政府不愿或者沒有能力削減福利計劃,實施不得人心改革,或者尋求私營部門解決方案。然而,歐洲政府繼續相信過于樂觀的預測,推遲受懲罰的這一天的到來。

  4歐元遠期走強

  4.1遠期時限及含義

  我所說的遠期,即歐洲聯邦大業初成,一個強大的歐洲屹立我們面前之時,那時歐洲政治經濟基礎夯實,歐洲作為多極世界世界的一極,經濟實力趕超美國,歐元必將成為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時,美元、歐元、國際化的日元(或亞元),也許還包括人民幣(包括港、臺、澳)將成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幣種。

  4.2第一,隨著歐元的啟用將形成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雙極化競爭格局。歐元誕生前,美國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僅為18.3%,歐盟在世界貿易總額中(不包括歐盟內部貿易)占20.4%,然而,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所占份額竟高達50%左右。這種不協調反映了戰后的美國世界霸權在國際金融界的延伸。歐元發行后,占歐盟成員國全部對外貿易60%的成員國之間貿易將全部采用歐元計價,正排隊準備加歐盟的中東歐國家民將逐步接受歐元結算。此外,將與歐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地中海國家及拉丁美洲國家也將把歐元作為重要結算貨幣。以此推算,歐元問世后通過歐元實現貿易額將占世界貿易額的35%左右,國際投資的1/3也將用歐元計價,從而與美元的份額持平。而在世界外匯儲備中美元約占60%的份額。但從中期發展看,估計將有5000億至10000億美元的資產必以歐元存放,其中大部分由美元轉化而來,這樣,歐元將占世界金融資產的30%~40%,而美元則降至40%~50%。此外,包括債券、股票和銀行存款在內的歐洲資本市場總價值達27萬億美元,而美國為23萬億美元,日本為16萬億美元。歐元啟動之后歐盟各國聯合起來將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市場。這樣,美國、歐盟兩極的國際經濟、金融格局顯現出爭雄態勢。

  美國將因美元支配地位的喪失而使通過發行鈔票為其持續不斷的巨額赤字廉價融資的能力大大削弱。同時,面對歐元的挑戰,美國為提高美元的吸引力不得不提高利率,但這樣又會抑制國內投資。

  4.3歐洲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

  去年12月10日,歐盟赫爾辛基首腦會議通過了加強歐洲防務聯合和在2003年前建立一支由5-6萬人組成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決定,從而使歐洲防務建設在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后,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實質性進展”,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歐盟決定加快歐洲防務建設既是出于形勢需要,也有其長遠的戰略考慮。歐盟的長遠戰略考慮是:以法、英兩國為動力,以法、英、德、意和西班牙五國為核心,首先從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著手,繼而采取漸進的方式,逐步建立具有獨立決策和自行采取行動能力的歐洲防務,以最終擺脫在安全上長期依賴美國和受控于美國的局面,把歐洲建設成擁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多極世界中的一極,充分揮它在國際事務中的“大國作用”。

  為實現上述戰略目標,歐盟決定采取以下措施和步驟:首先,建立一支能在60天內完成部署和自行采取行動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該部隊要保證能在危機地區駐扎一年,并能完成人道主義的救授、維和、平息沖突和調停等使命;其次,計劃在2000年年底前將西歐聯盟納入歐盟,并將西歐聯盟建設成歐盟的“軍事臂膀”;第三,擬于今年初開始有計劃地建立一個政治安全委員會、一個軍事委員會和一個一體化的參謀部,前兩個委員會將負責商定重大決策,參謀部則負責領導和監督可能采取的軍事行動;第四,在具體實施上,可仿效歐元區的模式,先由一些對歐洲防務建設持積極態度并擁有軍事能力和手段的國家加入,其他國家可根據其愿望和條件稍后加入。

  促使歐盟決定加快歐洲防務建設的原是多方面的,其首要原因是科索沃戰爭暴露了歐洲的“軟弱無力”。科索沃就在歐盟的“家門口”,這場沖突理應由歐盟出面解決。但由于歐盟國家各自為政,協調困難,最后還是靠美國的力量結束了這場戰爭。法國總統希拉克因此強調指出,科索沃戰爭充分證明,歐洲防務建設“不僅必要,而且刻不容緩”。

  美國要歐洲在防務上承擔更大責任為歐洲防務建設提供了良機。克林頓政府迫于國內孤立主義勢力的壓力和自身的需要,近年來強調并要求歐洲應為自己的防務“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歐盟于是借“承擔更大責任”之機,謀求建立歐洲獨立防務,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同美國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關系”。德國國防部長沙爾平不久前指同:“現在是歐盟國家減輕美國一些負擔和同美國建立平等伙伴關系的時候了”。

  法、英兩國聯手積極積極是促使歐盟決定加快防務建設和建立快速反應部隊的重要原因。早從戴高樂將軍時代開始,法國就提出要建立歐洲獨立防務,80年代法國和德國共同組建“法德聯合旅”,90年代初“聯合旅”擴建成“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雪鑫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