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孔華)曾被監管部門一度叫停的外匯理財業務有望開禁。繼建行去年11月在上海推出“匯得盈”外匯理財業務后,興業銀行也于本周正式推出類似于此的外匯理財產品“萬匯通”。
將出臺新規定規范外匯理財
興業銀行與建設銀行并不是最先吃螃蟹者,早在去年,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就推出了以結構性存款為核心的外匯理財產品,但不久便被叫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興業銀行和建行最近重推該業務,卻獲得監管部門“默許”,反映出監管部門對于銀行開辦外匯理財業務的態度可能正在發生轉變。
此人士解釋,外匯結構性存款是外匯受托理財中的核心業務。人行早在去年以前,已允許銀行對機構客戶3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外幣存款采取浮動利率。但由于當時對個人小額外幣存款仍采取固定利率,因而,對于銀行可否向個人客戶開辦結構性存款,監管部門缺乏明確規定。
從去年11月開始,七種小額外幣存款利率實行上限浮動,這被認為是銀行可向個人開辦結構性存款的政策信號,而即將于近期出臺的《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極有可能給予正式“說法”,從而為銀行向個人經營外匯受托理財業務開綠燈。
據悉,目前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中,除結構性存款外,還有外匯信托產品、投資到境外債券市場的產品,幾乎都是涉及“保底收益”敏感字眼的外匯理財業務。這些都可能成為《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