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與美國同被彭博社評為2004年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盡管2003年的數據尚未正式統計出結果,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從中央政府近期的舉措來看,經濟增長似乎有過快之嫌。在此情況下,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應該關注哪些問題?中外學者們幾乎一致認為,能源問題將成為今年中國的經濟大事。
進入2004年后,因石油需求及儲備建設引起的石油缺口、大江南北的電力短缺、以及因工傷事故導致小煤礦關閉并進而影響到煤能源供應等問題,都有待政府拿出一整套方案。
自2003年10月以來,政府已經頒布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控制支出,提高部分能源價格,以及改變信貸供應增長過快的狀況。這些措施將限制部分行業的過度擴張,比如房地產和建筑行業,同時降低一些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對國有大企業構成的競爭威脅。
對政府的這些措施的評價是,它們基本屬溫和的措施,能夠確保中國經濟2004年繼續保持大約8%的強勁增長。但同時,也有人指出,這些措施恰恰也反映出政府對高速增長產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擔心。事實上,根據近20年來的政府行為,國家對經濟過熱導致通貨膨脹的擔心更甚一些。
現在的中國正處于一種微妙的境地,從現實情況來看,雖然在過去的2003年中,經濟突飛猛進,但在新年之初,人們卻不禁擔心經濟的過熱問題,而對這種問題具有直接推動作用的便是能源問題,經濟高速增長引起對能源的需求擴大,在中國能源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將推動能源價格上升,特別是電價的上漲,而這又反過來引起了物價的上揚,造成對通脹的擔心。
另外,伴隨著中國能源問題的是中國的投資需求問題。眾所周知,投資需求會引起貨幣供應的增長,并進而導致物價的上漲,這將會進一步激化能源問題的矛盾。2003年前11個月中,中國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29.6%,大大推動了整體經濟的增長。企業支出的快速增長對SARS后經濟回到正常運行軌道是很有必要的。由于SARS造成外國投資者的退縮,所以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增長起到了適時的作用。
但現在,經濟開始較高速運作,企業出口訂單增加,據統計,2003年前11個月,中國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2.9%;進口增長了39.1%,盡管貿易順差增幅減小,但經常項目黑字繼續擴大。而前期稍熱的經濟增長又吊起了城市居民的消費胃口,部分產品的物價已經有上升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對投資需求的抑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事實是,由于經濟高速增長,消費需求擴大。現在的關鍵是,這種消費需求的擴張是否會引起貨幣供應的實際增長?如是,則存在通脹危險。
2003年冬季來臨前,中國的能源供應緊張問題已經格外突出。政府已經宣布從2004年開始提高電價,幫助發電廠解決發電成本上升的問題。國務院在近期公布的《白皮書》中說,為了提高國內的供應水平,中國將繼續大量進口石油及其他礦產資源。進口的大量增長,反映出國內供給已難以滿足經濟發展對能源和天然資源的需要。結合上述對投資的分析,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政府今年將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放緩項目審批、限制土地使用等辦法,在某些行業限制新公司的進入。也不難理解為什么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下調多數債券的回購折算率(利用國債抵押融資的比率)。這項技術性調整可以在不提高利率的情況下抑制借款融資行為。
盡管能源問題突出,筆者卻認為2004年中國的經濟前景仍有不少利好因素:首先是伊拉克戰爭的結束從中長期看將促進石油價格的下降,這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中國的能源壓力;政府近期的一系列新舉措已經開始給經濟降溫并收到實效;在金融領域,商業銀行在2004年有可能大量上行,而且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法律地位已獲默許,這些因素或許都有助于讓中國克服因能源問題帶來的影響。陳宜飚(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