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國農村信用社全行業扭虧為盈,對此項金融系統的改革成果,農村問題專家溫鐵軍表示,怎么給予積極的評價都不過分,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民很難得到金融的支持,我們不可能把占人口70%的農民放下不管。
但也有業內專家不無擔心,靠土辦法、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農產品價格的提高以獲得的技術性扭虧能獲得持久嗎?原來造成農信社嚴重疾病的種種問題會卷土重來嗎?日子比銀行
好過
在山東莒縣做公務員的張先生近來心情不錯。日前,他一直在為別人做擔保的事情頭疼,他為一個同學做擔保,在信用社貸款4000元,結果到期了,同學沒還錢,人怎么找也無法聯系上,但縣信聯社的信貸員卻一個勁地催他。4000元對他來說是半年的積蓄。沒想到,最終他同學卻被縣信聯社的工作人員找到了。
“真實怪了,我同學新租的房子,我都找不到,他們怎么找到的?”那位縣信聯社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他們的效益比銀行好得多”。
該縣的一位農信社代辦員告訴記者,他們現在情況非常好,盈利情況不錯,而且,目前縣信聯社剛剛買了幾部新車。“土法”控險增效
據介紹,近年來信用社做了很多改革。“一環套一環,往前推進”。這位代辦員告訴記者。他透露,目前縣信用社成立了一套班子,專門討債。從去年起,信用社省內聯網,農戶到信用社存取錢跟銀行一樣,信用社實行個人責任終身制,你放出去的款你要終生負責,信用社根據每個人職務的高低,有不同的放款限度,像他這種代辦員每個農戶只準放款2000元。
目前信用社正在增資擴股,他們每個人都有任務把股份賣出去,但是他很有信心。目前銀行已經從絕大部分鄉鎮撤出,只是在幾個重點鄉鎮還保留業務,現在鄉鎮農民貸款基本全靠信用社。
目前,農新社已經取消擔保貸款,實行聯保貸款,就是幾個農戶成立聯保組一起貸款,倘若其中有一家無法還款,那么其他幾家要負責還款,這樣信用社已經基本沒有風險,同時,信用社一般不向企業放款,特別是集體企業。民營企業放款如果在10萬元以上,一般要求以個人的名義貸款而不是企業的名義,大額的放款前必須對企業進行資產評估。
而且,2004年要實行效益貸款,就是信用社的工作人員不僅可以在自己的轄區內放貸,而且可以跨地區放貸,并且不像以前那樣僅僅考核你拉了多少貸款,而還要考核你放了多少貸款,這些貸款能帶來多少效益,這個效益是要和每個人的工資掛鉤的。信用社通過這種措施以激勵員工穩妥放貸,而不是像國內銀行一樣存在大量的有潛在風險的借貸行為。
成都農村信用社的張耕耘小姐告訴記者,2003年存款比以前之所以大有上升,很大原因在于農信社今年開始實行一卡通,但是她同時告訴記者,他們單位上升的存款不是很大,對于農信社不良貸款比例大幅度下降,她認為農信社跟農行分開后,一直在大力抓呆壞賬,并且他們單位專門成立了資產保全科,對呆壞賬進行處理,今年回收得不錯。體制性問題未得到徹底解決
對于全國農村信用社包括農村商業銀行實現全行業扭虧為盈,結束了自1994年以來持續虧損的局面。原央行貨幣研究局的專家陸磊認為,這主要得益于今年農產品價格上升和國家巨額資金的投入。
陸磊向記者表示,國家巨額資金投入激活了農信社的資金。去年8月份,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透露,國家將投入1500億元人民幣幫助農村信用社解決不良資產問題。據悉,這1500億元的資金支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中國人民銀行按照農村信用社2002年底實際資不抵債數額的50%發放專項再貸款,貸款利率按金融機構準備金存款利率減半確定,貸款期限根據信用社的實際情況,分為3年、5年和8年。
陸磊認為由于這筆資金的信用風險很低,對限于困境的農信社起了很大的扶持作用。
同時,陸磊表示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年農民生產經營的產品都在漲價,盡管與城市相比農民收入還是很低,但是相對性地有了提高,反饋到農民的還貸款能力上也有了提高。據悉,2003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增長4%以上,并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勢頭。
但是,對于農信社的整體情況,陸磊認為由于目前各個地方的改革計劃在各個地方的信用社還沒有到位,體制性問題沒有根本性地得到解決。
與陸磊持相同觀點的還有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一位專家,他告訴記者,農村信用社信貸規模的迅速增加是因為宏觀經濟形式非常好,不僅僅是農信社貸款規模增加,全國銀行都這樣。
但是由于信用社不像銀行一樣是由全國統一系統管轄的,而是各省有各省的情況,2003年12月,銀監會公布2003年前11個月全國有17個省的農村信用社實現盈利,盈利金額達35.05億元。但是全國農村信用社利潤總額僅僅為1.48億元。也就是說,全國各省的信用社是苦樂不均的。
記者多次聯系銀監會工作人員,想獲知各省的盈利情況,但被告知,目前不會公布。本報記者 劉寶強(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