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倉量是期貨期權市場特有的數據指標,表示投資者對一個市場或一種商品的參與興趣。雖然持倉量的多寡并不能直接決定價格趨勢,但持倉量的變化對判斷價格趨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我國的商品期貨合約的存續期一般在1年以內,這一期間,持倉量將經歷從無到有、然后逐漸減少至0的過程。從數學角度看,是從0趨向于0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價格一般經歷
一次上漲下跌周期循環(或者下跌上漲的周期循環),極少出現兩次以上的價格周期變化,當然也可能只經歷一次上漲或下跌的單一走勢。一般而言,價格上漲時的持倉量要遠遠高于價格下跌時的持倉量,因為此時有大量的資金涌入,可以說價格的上漲是用資金堆積起來的。以大豆為例,在1997年至2000年大豆價格下跌期間,市場的總持倉量很少超過60萬手,單一合約很難突破40萬手的水平;而在2000年以后的牛市中,市場的總持倉量一般保持在100萬手左右,最高時曾經達到130余萬手。
在完整的上漲下跌周期里,持倉量也會出現不同的變化,這種變化恰恰驗證了趨勢的運行。在趨勢形成時,市場處于增倉狀態(無論上漲還是下跌);形成突破后,一般會伴以持倉量的增減。減倉行為表明趨勢判斷錯誤的一方在退出市場,這會加劇趨勢的運行。而增倉則表明有更多的投資者介入,價格趨勢一般會持續更長,價格區間也會相應得到拓展,也就是說價格會漲的更多或跌的更多。當趨勢運行接近尾聲時,往往伴隨大量的減倉,價格也出現快速變化,進而轉入調整狀態。
對于大豆而言,近期持倉量的變化驗證了價格趨勢的運行。在8月初價格啟動時,大豆總持倉在70萬手左右,期價在2400元/噸(遠期合約);而當期價突破2500元/噸的長期盤整區域后,持倉量增至100多萬手。隨后期價一路上漲,同時總體持倉量也在不斷減少,目前又回到了70萬手左右的水平。最近兩天,大豆市場總持倉減少了10萬多手,價格也出現大幅振蕩,顯示趨勢運行已經接近尾聲,市場面臨下一步的調整。
今年銅市的走勢一直保持緩慢盤升的格局。在9月份以前,持倉量與價格保持同步增長,最高時銅的總持倉量達到32萬手,遠遠高于前期。9月下旬期價突破前期高點后,持倉量有所減少。近來隨著價格的加速上漲,持倉量減少速度也有所加快。但目前市場的總持倉仍在29萬手左右,并未出現大幅度的變化,表明目前的價格趨勢將會持續。
持倉量的變化表明,大豆在連續上漲后能量已經有所衰竭,趨勢運行已經接近尾聲。期價雖然可能繼續慣性上漲,但隨時都有變盤的可能,做多的風險已經越來越大。而銅市在緩慢上漲的過程中,持倉量保持同步增長的態勢,并沒出現大幅度的增減變化,表明趨勢運行穩定,行情將會繼續發展。
當然,持倉量變化在對價格趨勢的判斷中只是一種參考,它只表明投資者對于目前市場價格所處位置的一種心理反映,并不表明其行為的準確性,影響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供求關系。
劉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