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石油美元作為一個專有名詞,標志著美元作為硬通貨的龍頭領導地位幾乎是不可動搖的。但現在的情況已經今非昔比,美元在國際貿易上的主導地位受到了來自歐元的有力挑戰,尤其是俄羅斯上周四暗示可轉用歐元來計算油價之后,石油歐元的概念已經呼之欲出,大有動搖美元在全球石油貿易領域的統治地位之意。
歐元漸走漸強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對于那些自1999年歐元問世以來就倡導挑戰美元霸主地位的歐洲領導人來說,油價改以歐元計將是莫大的勝利。
實際上在各國央行的金庫里,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中的主導地位早已出現動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為2.58兆(萬億)美元,美元的比重為65%,低于2001年最高時的68%,而在填補美元空缺的各只貨幣當中,尤以歐元的比重增長最快。
不難理解,美元在各國外匯儲備中占主導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亞洲國家現時仍然保持盯住美元的外匯政策,因此需要不斷地買入美元來作為維護匯率制度的“彈藥”。而現在,歐洲正試圖說服中國轉而采用盯住包括歐元在內一攬子貨幣的政策。若歐洲的這一策略以及在幕后促使俄羅斯用歐元為油價計價的努力成功,那么歐元的需求便會上升,歐元兌美元就會出現新一波漲勢。
歐元走強未必是好事
但歐元的一味走強也不全然是好事,因為歐元若能順利挑戰美元獨大地位,雖然意味著政治上的勝利,但歐元兌美元的持續上漲會導致歐洲的出口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從而對短期經濟造成直接的挫傷。
有資深的經濟研究人員認為:“強勢歐元與強勁的歐元區經濟應該是不錯的搭配,但在七大工業國(G7)經濟成長最差和通膨最高的情況下,強勢歐元政策則是最糟糕的組合。”
實際上,先前的歐元漲勢已經對出口構成了打擊,結果是今年1~6月歐元區經濟成長停滯不前!甚至有學者明確地指出,若歐元進一步上漲至1.35美元水準,歐元區經濟復蘇的希望將化為泡影。(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李祖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