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到錢財,人們不禁會承認一個既簡單而又帶普遍性的真理:多多益善。我們誰不想自己的錢袋是鼓鼓的?哪家公司不想把錢賺的盆滿缽滿?
然而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不可能從真空中賺到錢。經濟活動總需要在一個社會環境中才能發生。這兩個概念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系呢?企業應如何承擔它們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社會后果呢?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政府和商家不能只考慮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和增加盈利,而應計算提高增長率和利潤所帶來的實際成本和利益。例如,興建一座工廠可以為某個地區創造就業機會,加速經濟增長。但是,這也會給當地帶來更多的污染,破壞傳統的生活模式。那么,這座工廠帶給社會的是積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呢?
企業是否需要為實現公司盈利和股東分紅的最大化而努力呢?或者說,是否需要采取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從而遏制一下其創造利潤的能力呢?這兩種想法是否具有互補性?企業在謀求長遠利益時是否需要采取符合職業道德的做法?
9月19日,英國駐華使館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合作,共同舉辦“生財有‘道’: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理念”的講座。
該講座邀請了英國的兩位最著名的社會和經濟評論家,他們是約翰·凱教授和威爾·赫頓先生。約翰·凱教授是英國最受尊敬的經濟學家之一,曾擔任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院長。威爾·赫頓是“我們所面臨的現狀”一書的作者,也是英國最著名最敢于直言不諱的經濟和社會評論家之一。這兩位先生都算得上是著作等身,而且還積極參加在英國所開展的深刻而獨到的辯論,闡明不同經濟體制所具有的相對優點。他們倆最近完成的著作分別是“市場真諦”和“我們所處的世界”。
如果說約翰·凱和威爾·赫頓先生是研究企業、經濟和社會三者之間關系的先驅,那么,許多英國公司在弘揚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在理論上和實踐上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們高興地看到,在這個領域發揮過主導性和創造性作用的一些英國著名企業也毅然加盟“生財有‘道’”的研討項目。今天,出席本次活動的有:殼牌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泰晤士水務公司和GSK公司的代表。我們所提供的新聞資料中將包括這些公司在處理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創新做法。
這次活動的另一主題是公司治理理念,這是企業經營行為是否完善的關鍵性指標。自從新千年之初美國幾家公司發生管理丑聞以來,尤其是在安然公司破產以后,這個課題一直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