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人士透露,備受市場矚目的《證券公司受托理財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很有可能在本月底出臺,屆時各大證券公司將爭取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爭食“集合理財”這塊蛋糕,投資者將有機會嘗試一種新的投資方式。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券商這次推出的集合理財計劃表面上看與市場其他理財產品沒有太大區別,實際上卻內藏“秘密武器”。按照即將出臺的《管理辦法》規定,證監會允許券
商動用一定比例的自有資金申購理財產品,比例從2%至5%不等,其余部分由投資者購買,也就是說,投資者購買券商推出的理財產品,是跟券商“坐在一條船上”,即使投資失敗,“翻船”也是券商先“落水”。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券商集合理財不允許保底和保收益,但用自有資金“墊底”這招卻無形中加大了對產品風險的保障力度,大大增強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無論是對保險產品還是基金產品來說,都將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除此之外,理財產品的收費遠遠低于開放式基金,對于券商來說,本身所具備的實力以及客戶資源也將有很大的競爭力。
暫無法威脅開放式基金
記者還了解到,此次即將公布的《管理辦法》中,對于風險的控制,證監會可謂“做足功夫”,在計算券商凈資本的時候要減去申購理財產品的資金,再按新的凈資本決定是否允許券商擴大理財規模,“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以免券商“眼大肚子小”,出現難以控制的風險。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理財產品很好,但目前券商出于“非常時期”,經紀、投行和自營三大業務均沒有起色,而資產管理業務在前期被證監會“叫停”之后一直“萎靡不振”,缺乏品牌效應。相比很多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來說,證券公司資產質量以及現狀令投資者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某券商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認為,初期推出的理財產品規模不會太大,對開放式基金根本談不上威脅。
蛋糕可以無限做大
前段時間,有媒體曾經就《管理辦法》中的一些條款提出質疑,但據記者了解,這些條款早已經過修改,例如在即將出臺的《管理辦法》中,投資者可能只需要10000元起點就可以購買理財產品等。記者采訪了參與制定《管理辦法》的有關券商,他們認為,從一開始證監會并沒有意識到推出理財產品的重要性,到后來起草方案引起業界很大反響。最終出臺的這套方案可操作性將會很高,既顧全了券商的需求,也增強了保障機制。
據悉,廣州本地幾大券商都在加緊對集合理財產品的研發。在產品的設計上,根據投資品種的選擇,有限制性與非限制性之分;根據客戶群體,有單一客戶和集合性客戶之分,此外還有專項資金產品,用于投資特殊金融產品。而在產品的期限上,有封閉式和開放式之分。
記者了解到,目前券商都在為客戶進行國債回購業務,收益率可以達到3%到4%,業內人士認為,《管理辦法》出臺之后,券商可以名正言順地做大“集合理財”這塊蛋糕,投資去向可以擴大到基金、指數等特殊產品,潛力非常大。(記者楊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