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取消黃金審批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04日 09:38 中國經濟時報 | ||
記者 楊明煒 3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通知,根據《國務院關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審批項目和改變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管理方式的決定》,停止執行26項行政審批項目,并將逐步清理有關的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這是人行繼1月份停止執行25項行政審批項目后,第二批停止執行的行政審批項目。 人們注意到,在此次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中,對黃金制品生產、加工、批發業務審批、黃金收購許可、黃金供應審批、黃金制品零售業務核準的審批進行了全方位取消。金融專家稱,這是中國與國際金融體系逐步接軌的一個信號,也是繼上海黃金交易所自2002年10月30日正式開業以來的一個延續。 金融專家易憲容介紹,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一直在國際流通、貿易、貨幣市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紀70年代黃金與美元脫鉤以后,黃金的貨幣職能有所減弱。1973年以來,隨著國際體系的崩潰,黃金作為硬通貨的歷史便一去不復返。在1999年6至8月間,國際黃金的價格跌到了每盎司263美元的歷史低位。20世紀以來,英國等歐美國家大量向外拋售黃金,更是加重了黃金的疲軟。 而在我國,由于東方人天然地對黃金有“愛好”,致使黃金“奇貨可居”。這其中部分原因是東方人對黃金有“需求偏好”,但是黃金的生產、加工、銷售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嚴格準入,也是造成黃金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因此,取消對黃金各種審批已經勢在必行。 那么,國家為何要在此時公布對黃金整個生產、流通環節的審批的取消呢? 分析原因,與國際接軌,擴大內需是一個原因。黃金作為一個國家的硬通貨儲備已經成為歷史,中國儲備如此眾多的黃金不合乎國際潮流。作為新一屆政府,理清市場秩序,刺激內需已經成為一種務實的選擇。 以2002年年底黃金市場放開為例,國內工業用金和個人用金的年需求量將由目前的200噸上升至500噸左右。因此,放開黃金的審批,將極大刺激黃金價格的下調及銷售。 同時,與國際金價的價格差異,也是導致黃金走私的一個原因。以1999年的國際黃金價格為例,當時國際金價是每盎司263美元,合每克70多元人民幣,而我國的黃金價格卻高達每克80多元人民幣。作為東方人對黃金的“需求偏好”難以得到滿足,內需也受到抑制。 但我們也注意到,自從國內放開黃金市場,國內金價也逐步在與國際金價接軌。如今年3月21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除黃金價格跌至89元/克,創下今年最低價格,而當時的國際金價報336.2美元/盎司,合每克89元人民幣。 第三個原因,眾所周知,在戰爭情況下,人們通常會把黃金視為最安全的保值、避險工具,于是大幅買進,從而影響到黃金的供求關系,致使金價攀升。 20世紀70年代黃金與美元脫鉤以后,黃金的貨幣職能有所減弱,但黃金一直保持其貨幣的職能。無論是1979年的伊朗革命,還是1980年的阿富汗戰爭,1991年的海灣戰爭,都會在短期內促使黃金價格急劇上升。因此,此時對黃金的生產銷售審批項目進行取消,也是一個較好的時機。 就在人民銀行取消黃金審批的同時,一些地方的市民已經快速作出反應。 一位正想開辦金店的群眾,拿著從網上下載的《中國人民銀行停止執行的26項行政審批項目目錄》,跑到人行安陽市中心支行貨幣金銀科:“這真是太及時了,我正在為開辦金店如何辦理審批手續發愁,這樣我的金店就可以盡快開業了。” 正在經營黃金飾品的經營者則擔心取消黃金制品審批核準后,經營者會增多,競爭會加劇,利潤將會受到影響。消費者將是直接的受益者,取消審批核準后,黃金市場將會更加活躍,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