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天氣預報 新聞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投資理財 > 正文
快樂經濟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13日 17:21 《科學投資》雜志

  在一個劇烈變動的社會中,人們常常會因為把握不住參照群體而不能獲得滿足,進而不能獲得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連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滿足又從何談起?

  有錢不一定快樂

  當把賺錢和快樂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我馬上想到了經濟學家黃有光的一本書《經濟與
快樂》。在書中,黃有光教授說,“如果經濟增長不能增加人們的快樂,則經濟增長并不重要,如何增加快樂才重要。因此,經濟增長能否增加快樂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

  從已有的經驗事實來看,總體而言,人均收入高的國家的人比人均收入低的國家的人快樂,有錢的人比沒錢的人快樂。在這個意義上,經濟增長應該能夠使人快樂。但是,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卻表明,經濟增長并不能當然地增加快樂。黃有光教授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新加坡和印度。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82倍多,以購買力水平折算也有16倍,但這兩個國家的人的快樂水平是一樣的,而且比人均收入水平更高的日本人的快樂水平要高出許多。

  第二個例子是美國的歷史比較。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到今天,美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在扣除了物價上漲因素以后,實際增長了1.5倍,但快樂水平并沒有什么變化,自認為快樂的人始終只占30%左右,平均快樂水平總是徘徊在72%左右。因此,在他看來,經濟增長未必增加快樂。

  如果更加有錢不能增加人的快樂,那么什么能夠增加人的快樂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哪些因素與快樂有關。

  既有的研究表明,婚姻、宗教信仰、受環境影響的個性、成就等都與快樂有關。在美國,已婚者自認為快樂的比例遠遠高于未婚者;有宗教信仰的人,無論信仰什么宗教,自認為快樂的比例遠遠高于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天性豁達的人自認為快樂的比例高于其他性格的人;有成就的人自認為快樂的比例高于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既有的研究同時也指出,盡管高收入并不一定能夠增加人的快樂,但是失業和沒有收入卻能減少人的快樂;還有,性別和快樂水平差異之間沒有什么關系。

  盡管如此,即使把所有可以觀察的客觀因素綜合起來,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受教育水平、婚姻狀況、收入等,也只能夠解釋快樂的20%。換句話說,人的快樂水平只有20%與這些因素有關,另有80%我們還沒有找到解釋的途徑。

  快樂是暫時的愉悅

  經濟學家的分析只是告訴我們快樂與哪些因素有關,解釋的是快樂與一些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也就是說,經濟學家沒有說明什么因素能夠導致快樂。而要揭示導致快樂的原因,我們必須花一些筆墨來解釋什么是快樂。

  早在18世紀,功利主義哲學家邊沁就指出,人類總是在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為了說明快樂,邊沁還將快樂進行了細分,類型多達14種,包括:感官(sense)的快樂,財富(wealth)的快樂,技藝(skill)的快樂,和睦(amity)的快樂,聲譽(a good name)的快樂,權力(power)的快樂,虔敬(piety)的快樂,行善(benevolence)的快樂,作惡(malevolence)的快樂,記憶(memory)的快樂,想象(imagination)的快樂,期待(expectation)的快樂,交往(association)的快樂,減除痛苦(relief)的快樂。

  盡管今天來看,邊沁的分類有些離譜,因為按照邊沁的細分,快樂遠不止14種之多,但我們仍然能夠體會到邊沁希望表達的意思。那就是,快樂是一種因其他因素的作用讓人獲得的一種愉悅。

  讓我們回到中文吧,我想人們能夠從中獲得更真切的體驗。《說文》對“快”的解釋是:“快,喜也,從心。”從古到今,人們對“樂”的理解并沒有特別的改變,“樂”是一種狀態,表示“喜悅、愉快”。把兩個字放在一起,說的是人從心里涌出的“喜悅”。

  問題是,如果一個人始終處于這樣的狀態,人們會做何評價?“那一定是一個傻子!”也就是說,在人類社會中,對于“快樂”而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約束變量,那就是時間。為此,還是讓我們來溫習一下錢鐘書先生的短文《論快樂》。錢先生也是從詞源入手,但他用的西文。在法文中,快樂和中文一樣,也是兩個詞的組合,但強調的維度完全不同,中文強調的是狀態,法文強調的是時間,快樂就是“好”和“鐘點”(bonheur),快樂只是個把鐘點的玩意兒。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只有在有朋友從遠方來的時候,才有快樂。顯然,朋友沒有長住,如果長住了,孔子也不會說“不亦樂乎”了,因為《增廣賢文》中另有一句妙語,“相逢易得好,久住難為人”。

  在這樣的意義上,盡管人類可以有永遠的快樂,但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快樂在永遠只是瞬間。

  滿足是快樂的自變量

  回到我們前面的問題,這永遠的瞬間到底是怎么來的呢?讓我們再簡要地讀一遍前面的四個案例好了。

  同立德案例中的李冰凌在店面開業的第一天是快樂的。原因是,對于開店,她并沒有十足的把握,但是開業的第一天,她接到了7雙鞋的訂單,有些出乎她的預料,為此,她在丈夫面前好一陣炫耀。在經歷了裂變、拮據之后,李冰凌感受到了被員工拋棄的痛苦,對她而言,能夠維持既有格局,能夠維持有閑的狀況,她由此感受到了親友的幫助、員工的理解,“我覺得自己是幸運和滿足的”,進而獲得了心靈的體驗:快樂。

  流行舍案例中的張喬在店面開業的第一天也是快樂的。原因和同立德案例一樣,在小店開業的第一天里,就有三位顧客買走她的衣服,賺了近200元錢。在經歷了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之后,張喬也滿足了,“我的兩個店加起來也不算大,但是我覺得足夠了。”

  魔術用品店案例中的張子丹的快樂要多一些:琢磨通一個魔術的技巧時他是快樂的,為顧客當眾表演成功的時候是快樂的,賺得一筆錢的時候也是快樂的。這些都是他曾經的夢想,實現夢想的時候,他快樂。

  當一個人進入不惑之年仍然快樂,大概都不會超越食草堂案例中的牛合印太遠。在他體驗了當兵、上大學、做醫生、做記者等各種職業之后,所得到的體會是“人是很奇怪的,不是有飯吃、有房子住就滿足了,他可能有別人難以理解的夢想和目標,這樣做他才快樂。”而在經歷“破產”、婚變、流落之后,他再次體驗到,“等我的手工藝皮藝制作被眾人接受的時候,我有著別人難以理解的成就感,這是目標得以實現帶來的快樂。”

  這四個案例雖然各具特色,但正如編者所說,他們都是在賺取金錢的同時賺取了快樂。

  這不是與經濟學家們的觀點相悖了嗎?要解釋這個矛盾,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四個案例的主人的快樂雖然有賺錢的因素,但不完全是從賺錢中來的。在快樂與賺錢之間還有一個變量,那就是“滿足”。換句話說,這里的四個人并不是因為賺了錢而快樂,而是因為賺錢滿足了他們另外某些目標,從而使得他們得到各種暫時的快樂。

  選擇是滿足的前提

  對許多人而言,滿足是一種感受,但對社會學家而言,他們寧愿把“滿足”當作一種選擇,因為在任何社會中,“滿足”都是一定社會條件的個人選擇性感受。

  舉一個簡單例子。有兩個人曾經是小學、初中、高中的同學,在他們高中畢業10年以后再次見面的時候,一個人是《科學投資》四個案例中的一位。他們同學的時候,案例中的這位學習成績總是好于另一位,而另一個人現在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卻比他(她)高出許多,在他們見面并談及彼此狀況的時候,我們的主人公還會快樂嗎?答案是清楚的,“不快樂”。盡管回到店里以后,幾天甚至很長的時間都會不快樂;但是,只要他(她)繼續用原來的思路看待自己的行為,就會因為生意中的任何滿足而找回快樂。為什么?

  這里牽涉到了兩個問題。第一,快樂的社會性。老同學再次見面的時候他(她)不快樂,是因為快樂還有另外一個屬性,那就是快樂是社會性的。社會學家默頓(Robert K. Merton)的參照群體理論指出,人們對自己生活好壞的評價,并不是根據客觀的條件,而是愿意和周圍的人進行比較。在這樣的意義上,人們“滿足”的獲得不是通過自我反省產生的,而是通過和周圍的人比較產生的。當被比較的參照系發生變化的時候,人們的感受也會跟著發生變化。滿足來自于比較,基于滿足的快樂同樣來自于比較。

  第二,比較是選擇性的。舉一個來自日常生活的例子。人們常常會抱怨,在社會學家看來,“抱怨”是“不滿足”的一種表達方式。而解決抱怨的常用辦法就是勸解人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告訴人們要“知足”。同樣,在社會學家看來,這樣的解決之道就是改變人們進行比較的參照群體。也就是說,參照群體是可以選擇的。既然參照群體是可以選擇的,滿足也是可以選擇的,進而快樂也是可以選擇的。

  選擇快樂

  問題是,既然快樂是可以選擇的,這就意味著痛苦也是可以選擇的,為什么有人選擇快樂、有人選擇痛苦呢?難道那些選擇痛苦的人偏愛痛苦?的確,經濟學家把這樣的現象歸結到了個人偏好!但社會學家卻認為,這是個人決策的結果。

  四個案例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在進入現在的狀況之前,都有決策的過程。譬如李冰凌在考慮是否放棄代銷服務的時候,就有多種選擇,但最后還是選擇了放棄;牛合印在考慮自己的愛好和家庭的時候,選擇了愛好!但是,這樣的選擇絕不是經濟學家的“偏好”就能夠完全解釋的,選擇事實上也是受社會條件約束的。任何人在任何情景下的選擇性行為取決于三個基本要素:(1)可用的備選方案;(2)對備選方案的了解程度;(3)個人偏好。

  第一個要素“可用的備選方案”更多的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如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制度就會影響與之相關的各種備選方案,包括人們的消費選擇;再如,累進稅收制度也會影響與之相關的各種備用方案,包括社會公益選擇。

  在第一個要素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個人決策雖然也涉及環境的影響,但更多是受到個人判斷力的影響。所謂判斷力,就是判斷(1)什么是可用的備選方案和(2)備選方案各自攜帶的信息的能力。

  問題是,恰巧在這一點上,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換句話說,在同樣的條件下,人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差異的來源就是每個人具有不同的知識。李冰凌來自于鞋廠,對鞋的知識比一般人豐富,在鞋的制作方面,她具有比普通人更加準確的判斷力,所以,她能夠很快找到好的師傅。但是,對市場她并不了解,缺乏判斷力;對管理,她也缺乏了解,缺乏判斷力,以至于在員工出走時她措手不及。其他的三個案例,也具有同樣的道理。

  還必須說明的是,對決策行為的研究表明,沒有人能夠知曉所有的備選方案,也沒有人能夠對備選方案有徹底的了解,在這樣的條件下,每個人的決策都不是完全理性的,在決策中,人們的理性總是有限度的。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即使有可能使得人們獲得所有的備選方案和徹底了解備選方案,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也不是把所有可用的方案都拿來比較之后再做決策,而往往是在“差不多”狀況下就進行了決策,也就是說人們對方案的選擇也表現為“滿足”原則。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選擇快樂?

  快樂是精神的花朵,盡管常謝,但也常開。在一個劇烈變動的社會中,人們常常會因為把握不住參照群體而不能獲得滿足,進而不能獲得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連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滿足又從何談起?人的需要從社會中來,也從社會那里獲得滿足。在這個意義上,快樂是永久的。

  了解社會,才能從平凡的滿足中獲得快樂。《科學投資》四個案例更深層的啟示,大概如此。(作者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發表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窗口

  新浪天堂隆重發布,百萬玩家迎接公測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精彩短信


獨家推出語音祝福!
瘋狂鈴聲 鳥叫鈴聲
圖片鈴聲包月5元!
[郭富城] 掌紋
[梁朝偉] 無間道
[梁詠琪] 高妹正傳
[和弦] 女人尖叫
更多精彩鈴聲>>









圖片專題:流氓兔!
諾基亞   西門子
摩托羅拉 三星
阿爾卡特 松下
愛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圖片>>


購買倒計時 早買早收益

企 業 黃 頁
在線商機
買:救護車招標公告
賣:立體倉儲貨架
企業推薦
寧波培羅成集團公司
天津雙劍臺球呢公司
更多商情發布>>

分 類 信 息
:在職研究生班熱招
   財務包裝資本陷阱
   中醫藥專治牛皮癬
:雅思深圳考試中心
:完美學涯華申留澳
分類信息刊登熱線>>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電信公司營業局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