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跡象表明,在券商以及地下錢莊等開辦將內地居民的外幣資金轉移到境外的“業務”逐步萎縮之時,某些銀行仍在利用此道不斷開拓高端客戶的個人理財業務市場。在國內實行較為嚴格管理的外匯管理體制之下,這些銀行利用其在境外的機構為內地居民提供境外理財服務,以此吸引更多客戶和資金。
中國社科院金融中心資深研究員易憲容認為,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套監管流通
制度,讓監管者能清楚地看到資金流動的情況。
銀行曲線代客理財
在開拓內地客戶的“海外理財業務”的銀行中,外資銀行的優勢突出。東亞銀行深圳分行負責個人理財業務的一位先生在得知某客戶有3萬美元欲在該行開戶辦理到境外投資的業務后,他立即表示客戶可以加入該行開辦的“顯卓理財”服務。
“不過,錢需要你自己存進去。”東亞銀行人士告訴客戶,“可以到外匯管理局開立外匯攜帶證明,合法地將外幣帶出去,每次最高限額為4000美元或者等值的其它外幣。”當客戶問及可否由銀行代為匯出時,他表示,按照規定,銀行每次只能匯出2000美元,客戶的資金需要多次才能完全匯出,每次匯款費用為匯出金額的1%。
記者了解到,美國花旗銀行、德國德累斯登銀行、香港匯豐銀行、亞洲商業銀行等可以開辦內地居民存款業務的外資銀行幾乎都代理內地客戶外幣的海外理財業務。
“外資銀行在試著向內地的富有儲戶提供境外產品和服務。”一位外資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外資銀行都在競相推出個人理財服務,但服務內容主要體現在咨詢服務,理財業務只局限于外幣買賣。為發展客戶,為今后國內放松外匯管制準備,外資銀行都在提供這種邊緣服務。
事實上,開辦這類業務的并不只外資銀行。投資港股已經3年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一些在境外設有分支機構的中資銀行也私下提供這些服務。“一般情況下,銀行是不會說有這些業務的,除非那些職員對你很了解他才會透露。”張頗帶神秘地說。
灰色地帶監管不易
記者發現所有外資銀行都在“資金如何出境”的問題上表現謹慎,他們希望客戶直接將錢存入境外銀行。
花旗銀行上海分行業務人員表示,在客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后,該行可以替客戶到外管局申請將錢帶出。她表示,可以以出國留學的學費、生活費、醫療費等為由向外管局提出申請,但不能保證一定能獲批。
“到外管局申請的金額不會太大,很多時候不能滿足一些大客戶的要求。”上述外資銀行人士表示,境內外資銀行境內外業務有很多往來,當然也會有其它的方法把錢“弄出去”。
我國外匯管理條例規定,凡居民個人一次出境攜帶總金額等值2000美元至4000美元,非居民個人一次出境攜帶總金額等值5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銀行憑攜帶人護照、有效簽證等材料簽發《攜帶證》,并在《攜帶證》上加蓋銀行印章,海關憑加蓋銀行印章的《攜帶證》查驗放行。
對于銀行通過其它方法把錢“弄出去”是否違規?外資銀行人士表示,作為境外銀行的中轉方,外資銀行辦理這類業務應該不會觸犯內地的法規。“境外銀行的律師已經研究過相關政策。”他稱。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已經加大了對資金外流的監管,境內資金違規出境現象有所遏制。中國社科院金融中心易憲容認為,政府之所以不能完全遏制,是因為一些國有銀行也在參與這類業務,易認為,銀行經營內地居民外幣存款的海外理財業務處于“灰色地帶”。但這種業務的存在并不純粹是壞事。“資金總是要朝有利潤的方向流動。”
他認為,資金流動并非是單向的,實施QFII后,外國投資者已經可以采取合適的方式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那么,也應該讓國內巨大的外幣儲蓄找到比較好的投資渠道。
資料顯示,我國居民有800多億美元外幣存款。高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胡祖六曾估計,如果國家放開內地資金到海外證券市場投資,有望放行的資金最多可達100億美元。
“盡管到國外投資同樣存在很大的風險,但是多一些投資渠道選擇也應該是分散風險的有效途徑。”易憲容認為,關鍵是要建立良好的流通監管制度,以合適的方式讓國內儲蓄有選擇地走向世界,同時,也能讓監管者能清楚地看到資金流動的情況。
□記者珍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