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上海證券報
-傳統產業是民間投資的根據地,也是未來民間投資的主戰場
-民間投資介入風險投資領域,有利于提高風險投資運行質量,促進高新技術發展
-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建設,是打破壟斷,促進競爭的重要手段
-縣級經濟區域較小,供求關系穩定,地方特色明顯,適合投資少、見效快、地域性強的民間投資介入
-西部地區在礦產資源、農業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潛力等方面的相對優勢將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量的投資機會
-民間投資有推進城市化建設的積極性,通過城市化,可以擴大就業崗位、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由于民間投資的經歷和特點,相對風險較高的高科技行業而言,民間投資對傳統的一般性競爭行業更加偏愛,這就更增加了民間資本在這些行業中替代國有經濟的可能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間投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1981年到2001年,我國民間投資從165億元猛增到14305億元,增長85.7倍,年平均增長25%,比同期全社會投資平均增長20.4%快4.6個百分點,比同期國有及控股投資平均增長17.8%快7.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18.1%提高到38.4%,增加1倍多。
投資方向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投資的效益。在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買方市場逐漸形成的情況下,市場容量似乎已經飽和,F在,民間投資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如何選擇投資方向。關注民間投資方向,對于更好地引導投資,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國家統計局有關研究結果看,現階段我國民間投資有七大熱門投向
熱門之一:傳統產業
經過二十多年的投資和建設,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到2000年,在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中,我國民營工業企業的數量已達到8.4萬家,固定資產價值1.1萬億元,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已達到2.7萬億元。從《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可以看出,民營企業主要分布在一般競爭性行業,即所謂的傳統行業。傳統產業是民間投資的根據地,也是未來民間投資的主戰場。隨著國有經濟在一般競爭領域的逐步退出,民間經濟在這些領域的比重會進一步提高,民間投資將成為傳統產業的主力軍。
傳統產業在中國仍將大有可為。在發達國家,信息、網絡等產業被稱作"新經濟",是因為它們的確是這些國家當前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和支柱。西方發達國家的"傳統產業"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人們對傳統產業的產品,如住房、汽車等的消費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經濟增長因需求的制約而陷入了相對的停滯。信息、網絡等新技術的出現,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帶動了整個經濟的增長。
但是,我國經濟起飛的時間還不很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只有800美元左右(美國是3萬美元,瑞士是4萬美元),經濟基礎還很薄弱,許多產業剛剛發展。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是"舊經濟"的那些產業,對我們來說還大多是"新興產業"。比如,汽車業顯然還是我們的新經濟,房地產業剛剛起步,城市化進程則剛剛展開。家電產品看上去在城市里越來越難賣,但另一方面,幾億農村人口還因就業不足、收入水平低而無法全面進入家電消費市場。因此,傳統產業在相當長時間內仍是我國需要大力發展的行業。
雖然民間投資在傳統行業已經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但在這些行業,民間投資存在著力量分散、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等問題,制約著這些企業的發展。民間投資要轉變投資方式,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競爭力。民間投資要由粗放型、以擴大生產規模為主的投資方式轉變到集約型、以提高技術含量為特點的投資方式上,促進產品、技術的升級換代,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為民間投資的下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要立足于高起點,采用當今世界上先進和適用的技術,對現有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換代,縮小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要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發展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專利。要克服民間投資單兵作戰,家族式經營的方式,走聯合、兼并發展的道路,積少成多,眾人拾柴火焰高,組建民營經濟的航空母艦,提高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熱門之二:高新技術產業
目前,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帶頭兵。盡管民間投資多分布在傳統產業,但是有些起點高的民間投資企業已開始涉足高新技術產業,并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成為我國經濟增長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投資于高新技術產業,是民間投資提高投資水平、增加投資效益的重要途徑。
在充分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的結果導致平均利潤率的降低,從長期看,任何人都不可能獲得超額利潤。但根據技術差距理論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要經歷導入期、成長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在前兩個階段,新技術的擁有者仍可獲得超額利潤,在成熟期則只能獲得平均利潤。世界上各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技術的開發,從經濟的角度看就是為了獲得超額利潤。
發展中國家一般都是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模仿者,在產品的成熟期通過專利等方式獲得生產該產品的技術,從事生產和進口。但由于競爭激烈,只能獲得平均利潤。如果不能開發新的產品和技術,在競爭中將永遠處于被動地位。一個國家如此,民間投資更是如此。事實上,在我國,不少民間投資企業使用的是國有企業淘汰的設備和技術,生產國有企業不生產的產品,在技術上處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投資于高新技術產業,是提高民間投資水平和效益,增強民營經濟實力的必由之路。
高新技術投資屬于風險性投資。在國外,風險投資都是由民間資本主導的產業投資。1995年美國擁有600家風險投資公司,投資總額達435億美元。他們創造了包括英特爾、微軟、蘋果在內的大批名牌高科技企業,其資金主要來源是個人資本,其次是機構投資基金,包括養老基金,大學后備基金,還有一些是大公司的資本等。
近年來,我國也開始建立風險投資體系,但它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風險投資體系,最大的缺陷在于沒有充分調動民間資本投資,導致風險高度集中在各級政府,結果反而影響了創業投資的發展,使高科技產業處于缺血運行的不正常狀態。有意識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形成龐大的風險投資群,為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為民間投資提供廣泛的機會,是發展高新技術和民間投資雙贏之舉。
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有其現實的可行性。投資是追逐利潤的,而利潤與風險成正相關。一項新技術和新產品是否有市場價值,最終要通過市場來檢驗。由于民間投資與市場經濟有天然的聯系,對市場的變化具有較高的洞察力,易于推進技術創新。民間投資介入風險投資領域,有利于提高風險投資運行的質量,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
熱門之三: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通訊、能源、電力、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所需投資量大,回收期長,但利潤率高,投資收益穩定,歷來是國有投資壟斷、民間投資被限制進入的行業。由于缺乏競爭,這些領域長期存在價格偏高、技術落后、服務質量低劣等問題,阻礙了這些行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了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從滿足人們的需要和促進這些行業的發展出發,必須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放松限制,讓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
基礎設施產品不完全屬于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是指私人企業不愿意或無法生產而必須由政府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公共產品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非排他性,是指無法排除其他人從公共物品中獲益;二是非競爭性,是指消費者數量的增加不會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在基礎設施中,除城市建設中的某些行業帶有公共產品的特點以外,其他行業如交通、通訊、電力、能源等行業并不具備這些特征,因而應該屬于競爭性行業。某些基礎設施行業收益率高且比較穩定,民間投資希望進入,但由于體制、政策等種種原因而不得進入,也不屬于民間投資不愿意提供的產品之列。因此,從理論上講,基礎設施行業不能再繼續限制民間投資的進入。從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來看,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都盡量縮小公共產品的范圍,積極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即使是公共產品,凡是私人企業愿意提供的,也盡量由私營企業提供,以提高公共產品的效率。因此,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建設,是打破壟斷,促進競爭,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基礎設施建設由于投資數量大,建設周期長,進入門檻較高,民間投資的進入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政府在各方面給予支持,如財政擔保、企業債券、公共基金、特許權經營、BOT方式等。在這一方面,發達國家有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熱門之四:縣市經濟
地方經濟,尤其是縣市經濟是全國經濟布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縣級經濟單位,既不同于全國,也不同于省級單位和中心城市。作為全國來講,在經濟發展中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中心城市可以利用其得天獨厚的技術、人才等資源發展本地的經濟,但眾多的縣級單位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政府財力有限,利用外部資源方面也不具優勢,因此,眼睛向內,充分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是發展地方經濟的一個必然選擇。
首先,縣級經濟單位財政力量比較弱,多屬"吃飯"財政,沒有多余的力量發展經濟,而中央財政主要投向西部地區,投向國有企業集中的大中城市,因而對縣級區域的預算支援也很有限;縣級單位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國有企業數量較少,國有單位投資力量較弱,難以帶動縣級經濟發展;在信貸資金方面,由于貸款審批權限上收,銀行也很難給予大量貸款;在吸引外資方面,由于多數縣級單位地處偏遠,市場規模狹窄,投資環境較差,在吸引外資上也不具優勢。因此,縣級經濟只能依靠民間投資的發展。
其次,縣級單位地處城鄉結合部,是聯結中心城市和廣大農村的紐帶,農業資源豐富,人力充足,民間投資在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深加工方面將大有作為。要激發農民對農業生產的投資熱情,鼓勵農民個人或聯合興修水利設施,增加對農業的投資。激發城鎮居民對農、林、牧等各方面的投資熱情,促進農民和城市居民的聯合,鼓勵城鄉居民對荒山、荒坡、荒漠等的投資。這些投資,既可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又可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第三,縣級經濟區域較小,供求關系穩定,地方特色明顯,適合投資少、見效快、地域性強的民間投資介入。經過多年的發展,各縣市已經擁有了一批小型的集體和私營企業,甚至涌現出了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和大戶,城鄉居民中也有了一定的積蓄,具備了進行投資建設的條件。
大力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是發展縣級經濟的重要措施?h級單位要提高對民間投資的認識程度,為民間投資的發展創造條件,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采取優惠政策,吸引民間投資;要加強對民間投資的引導,逐步提高民間投資的產業化和專業化水平,增強民營企業的競爭力。
熱門之五:西部大開發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民間投資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加快中西部發展,不能立足于依靠中央政府的投資,也不能僅僅依靠地方政府財政,民間投資應成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力量。
完全依靠政府投資不可能實現西部大開發的目標。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中央政府已采取了很多的傾斜政策,包括在西部地區興建大的投資項目、國債資金向中西部地區傾斜,財政撥款增加向西部投資的比例,國際金融機構提供的政府優惠貸款,也將有百分之七十投放在中西部等,這些都將對西部地區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西部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西部大開發完全依靠中央政府的投資是不現實的;同時,由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財政收入較少,積累能力較差,地方政府的財力有限,也不可能完全承擔起開發西部的重擔。因此,西部大開發必須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民間投資在西部大開發中的重要作用。
東部沿海省份改革開放20年的實踐證明,民間投資是帶動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西部與東部地區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滯后。以私營企業為例,2001年,浙江省的私營企業的戶數、雇工人數和注冊資本額,分別比西北五省區的總和還要高出63.1%、105.2%和49.8%。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促使民間投資在西部地區的超常規發展,是實現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措施。
同時,西部大開發也為民間投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西部地區資源豐富,經濟發展水平低,生產成本低,市場容量大,最適合民間投資的發展。在全國已探明的自然資源中,約有一半在西部地區。西部地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0%,工業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個百分點,工業產值僅占全國的10%左右。西部地區在礦產資源、農業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潛力等方面的相對優勢將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量的投資機會。
要發揮民間投資在西部大開發中的作用,促進西部經濟的非常規發展,就必須制定吸引民間投資者到西部進行投資的政策。要清除限制民間投資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對民間投資的進入實行適當傾斜。除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必須由國家壟斷的產業領域外,其余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放開;要在稅收、土地使用、企業開辦、進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間投資發展的限制性和歧視性規定,簡化民間投資項目的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為促進民間投資在西部地區的超常發展,西部地區應該制定一些不同于全國的優惠政策,以吸引民間投資的大量進入。
熱門之六:城市化建設
城市化是由落后的農業國向發達的工業國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途徑。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進展相對緩慢,2001年,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僅達到37.7%,不僅低于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47%的水平。目前,較低的城市化水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化建設勢在必行。
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政府推進型,城市建設的責任全部由政府承擔;第二種是市場導入型,主要是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第三種是混合型,由政府和市場共同推進。完全由政府推動城市化建設會加大政府的壓力,客觀上會延緩城市化的進程;完全由市場推進,則可能造成城市化發展的無序和混亂,影響城市功能的發揮。正確的途徑應該是發揮政府和民間兩方面的積極性,在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下,通過利益機制,發揮民間投資在城市化建設中的作用。
民間投資有推進城市化建設的積極性。城市化建設涉及廣大農村人口的切身利益,通過城市化,可以擴大就業崗位、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提高居民居住水平,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結合農村居民住房建設,采取適當的優惠政策,把農民住房向城鎮集中,鼓勵農
村人口在城鎮內投資房地產,既可以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又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城市化建設過程也是工業化發展的過程,工業化水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就可自然提高。在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指導下,通過土地、資金、戶籍等各種優惠措施,鼓勵農民進城開辦各種實業,發展城鎮工業、商業和第三產業。變民間的自發投資為自覺投資,分散投資為集中投資,既可促進經濟發展,又能提高城市化水平。
在啟動民間投資,推進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政府要發揮宏觀管理和引導作用,通過市場機制,引導鄉鎮企業向中小城市集中,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動員全社會力量投資參與城市建設。在穩定土地承包的同時,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速土地使用權的依法流轉,為集體和個人參與城市化進程提供可能和空間;改革城市土地使用辦法,盤活城市土地資源,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為民間投資提供各種便利。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要加快小城鎮重組和集中的步伐,引導民間投資向集中化方向發展,推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熱門之七:國有經濟退出領域
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國有經濟實施戰略性調整和改組的重要原則。國有經濟從一般性競爭行業的戰略性退出,將成為今后幾年內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之一。
在國有經濟戰略性退出的政策選擇上應立足于國內民間資本。一般來說,國有經濟從競爭性行業退出后,只能由民間資本和國際資本替補。積極引進外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是改革開放以來制定的一項長期重要的國策。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近年來我國利用外資的國際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國有經濟急需退出的一般性競爭行業,對大型跨國公司吸引力不大。我國民間資本在規模和結構上具備替代國有經濟退出的可能性,民間資本可能是接替國有經濟退出的主要力量。從規模上看,目前僅城鄉居民儲蓄就已超過8萬億元,如果將這些資金中的一部分用于上述投資,對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從結構上看,目前8萬億元的城鄉居民儲蓄的大部分掌握在20%的人手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多年來從事經營活動的民營企業家,這就決定了這部分資金的活躍性。
加強政策引導,促使這部分資金進入投資領域,既可以改變金融資產的不合理結構,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減少金融風險,又可以加快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同時,由于民間投資的經歷和特點,相對風險較高的高科技行業而言,民間投資對傳統的一般性競爭行業更加偏愛,這就更增加了民間資本替代國有經濟的可能性。因此,在國有經濟戰略性退出的政策選擇上,應立足于民間資本。要制定優惠政策,創造寬松的宏觀環境,促使這種可能性向現實性轉變。
要發揮民間投資在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與改組中的作用,關鍵在于制度創新,要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保障民間投資者的利益。在民間投資的替代過程中,科學評估國有資產的價值是至關重要的一環,F在國有資產是按照重置評估法測定的,其真實價值往往被大大高估。要保證民間投資的順利替代,必須按照投資活動所遵循的原則,根據資產在未來收益的貼現值來確定其價值,以保證民間投資者的利益。另外,要妥善解決國有經濟戰略性退出可能會引發的社會問題,如失業、債務等,為民間投資替代后的正常經營創造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民間投資的發展情況
投資額(億元)增長速度(%)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1981年293.5 77.9 30.51982年385.1 31.2 31.31983年478.1 24.2 33.41984年648.1 35.6 35.41985年862.7 33.1 33.91986年1041.2 20.7 33.41987年1342.9 29 35.41988年1733.8 29.1 36.51989年1602.2 -7.6 36.31990年1530.7 -4.5 33.91991年1880.7 22.9 33.61992年2581.4 37.3 31.91993年4033 56.2 30.91994年5218 29.4 30.61995年6499.2 24.6 32.51996年7740.9 19.1 33.71997年8352.2 7.9 33.51998年9260.1 10.9 32.61999年10224.7 10.4 34.22000年12144.4 18.8 36.92001年14304.6 17.8 38.4資料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2》和《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
(中國投入產出學會何光東)
|